金融战疫,最新23条举措落地。
4月18日,在全国保障物流畅通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电视电话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部署十项重要举措,要求努力实现“民生要托底、货运要畅通、产业要循环”,要改善物流从业人员工作生活条件并给予延期还贷等金融支持;着力稳定产业链供应链,通过2000亿元科技创新再贷款和用于交通物流领域的1000亿元再贷款撬动1万亿元资金。
同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印发《关于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金融服务的通知》(下称《通知》),从支持受困主体纾困、强化实体经济支持、促进外贸出口发展三个方面,提出加强金融服务、加大支持实体经济力度的23条政策举措。
早在2020年疫情发生之初,人民银行会同相关部门曾出台30条金融措施。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加大的背景下,稳定产业链供应链,成为接下来金融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
央行相关负责人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现在根据新的形势,从30条变成23条,把管用的继续用好,把不合适的进行调整,再新增一些针对当前特征的精准支持措施,对受疫情影响行业、企业、人群等金融支持,发挥金融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作用。”
加大对受疫情影响行业、企业、人群等金融支持
具体来看,在货币信贷方面,《通知》共提出六条具体要求,包括保障留抵退税资金及时准确直达,促进市场主体尽早受到政策红利,对于受困人群,金融机构要灵活采取合理延后还本等方式予以支持,相关逾期贷款可以不作逾期记录报送。
在发挥金融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作用方面,《通知》则从九个方面提出抓好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政策落地。比如,强调用好用足支农再贷款再贴现、碳减排支持工具,优化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全力保障粮食、能源稳定供应。
“疫情发生初期,医疗物资、生活物资紧缺,急需口罩、呼吸机,当时对这块有3000亿元专项贷款快速、精准投放;现在,从医疗物资等企业的生产能力来看,不需要金融政策的进一步支持,所以没做过多强调。”央行相关负责人指出。
该负责人对记者表示,此次通知内容根据当前情况做了相应调整,旨在发挥货币政策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加大对受疫情影响行业、企业、人群等金融支持。更强调突出两个部分:一是聚焦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煤炭等能源供应的金融保障,突出强调安全和底线思维;二是,针对物流行业存在不畅通的问题,聚焦物流行业的循环畅通。
帮货运物流行业纾困解难
货运物流行业是推动国民经济增长、保证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关键一环。2022年3月以来,新冠疫情局部地区反复,新增无症状感染者屡创新高,货运物流行业遭受严重打击。
根据Wind资讯披露的数据,截至4月11日,全国整车货运物流指数仅为79.02,较去年同期下降约32%;其中,上海作为此次疫情暴发地区,上海整车货运流量指数仅为15.29,较去年同期下降86.14%,较3月份高点下降接近90%。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受疫情蔓延和经济下行双重冲击,物流行业遭遇了较多困难:市场需求下降影响行业持续发展;防疫政策导致物流受阻;从业人员如货车司机、快递小哥难以正常工作。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货运物流企业营业收入下降、资金链紧张,进而导致从业人员收入下降。
《通知》明确,要提高对重点地区和受困人群的金融服务质效。金融机构要通过调整区域融资政策、内部资金转移定价、实施差异化的绩效考核办法等措施,提升受疫情影响严重地区的金融供给水平。其中,对出租车司机、网店店主、货车司机等灵活就业主体,金融机构可比照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主,加大对其经营性贷款支持力度。
货运物流行业自身具有的一些特点如抗风险能力比较弱、内部管理比较粗放、缺乏合格的抵质押物,以及资金需求“短频快急”等,本来在融资中处于不利位置。据统计,小微企业在物流行业中占比高达九成,由于规模小、数据散、资信不足以及担保缺失等问题,能够成功获贷的不足5%。
在加大对物流航运循环畅通的金融支持方面,《通知》指出,金融机构要主动跟进和有效满足运输企业融资需求。对承担疫情防控和应急运输任务较重的运输物流企业开辟“绿色通道”,优化信贷审批流程,提供灵活便捷金融服务。对于因疫情影响偿还贷款暂时困难的运输物流企业和货车司机,支持金融机构科学合理给予贷款展期和续贷安排。要用好用足民航应急贷款等工具,多措并举加大对航空公司和机场的信贷支持力度。
货运物流遭受疫情打击,需要金融业积极作为。近一段时间,多项措施密集落地,以确保物流运行畅通。
4月15日,银保监会提出,各银行机构要用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将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适当向运输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倾斜。要强化对货车司机群体的关怀和帮扶,对于因疫情影响货车司机偿还汽车贷款暂时存在困难的,商业银行、汽车金融公司、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均应视情合理给予延期、展期或续贷安排,帮助其渡过难关。
中国人民银行15日也表示,将运用再贷款、再贴现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支持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对运输物流企业和货运司机开辟“绿色通道”,合理给予贷款展期和续贷安排。
房地产贷款要区分项目风险与企业集团风险
中国国家统计局18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3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27765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0.7%,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已连续12个月回落;从销售看,一季度中国商品房销售面积3104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3.8%;商品房销售额29655亿元,下降22.7%。
3月份以来,由于市场需求减弱,全国已经有一百多个城市的银行根据市场变化和自身经营情况,自主下调了房贷利率,平均幅度在20个到60个基点不等。此外,部分省级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也配合地方政府调控要求,根据城市实际情况,在全国政策范围内下调了本城市首付比例下限和利率下限。
“这是城市政府、银行根据市场形势和自身经营策略,作出的差别化、市场化调整,适应了房地产市场区域差异的特征。”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近日说。
在完善住房领域金融服务方面,《通知》强调,因城施策实施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合理确定辖区内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的最低首付款比例、最低贷款利率要求,更好满足购房者合理住房需求,促进当地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判断,后期围绕调控政策放宽、房企融资环境回暖、居民房贷利率下调的政策组合还会持续发力。
值得注意的是,央行指出,金融机构要区分项目风险与企业集团风险,加大对优质项目的支持力度,不盲目抽贷、断贷,不搞“一刀切”,保持房地产开发贷款平稳有序投放。商业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等要做好重点房地产企业风险处置项目并购金融服务,稳妥有序开展并购贷款业务,加大并购债券融资支持力度,积极提供兼并收购财务顾问服务。
央行强调,金融机构要在风险可控基础上,适度加大流动性贷款等支持力度,满足建筑企业合理融资需求,不盲目抽贷、断贷、压贷,保持建筑企业融资连续稳定。
完善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服务
近年来,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弹性增强,加强汇率风险管理是企业保持稳健经营的重要方面。
在完善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服务方面,《通知》指出,金融机构要及时响应外贸企业等市场主体的汇率避险需求,支持企业扩大人民币跨境结算,优化外汇衍生品业务管理和服务,降低企业避险保值成本。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强化银政企合作,探索完善汇率避险成本分摊机制,扩大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为企业提供贸易融资、汇率避险业务的担保,提升企业应对汇率波动能力。
此前,外汇局已多次释放积极信号,指导中小微企业积极使用汇率避险工具。1月21日,外汇局方面称今年将围绕中小微外贸企业实际需求,指导银行提供更多外汇避险产品和线上交易服务,指导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减半收取中小微企业通过外汇衍生品开展外汇套保的交易手续费;3月16日,外汇局再次强调将以中小企业为重点优化外汇服务,引导市场主体更广泛使用汇率避险工具。
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日前在2022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上指出,2022年要继续稳步深化汇率市场化改革。包括完善汇率制度、加强预期管理、引导企业进一步改进汇率风险管理,更好地适应汇率弹性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