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2024年7月27日,在印度新德里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北京中轴线从北向南贯穿北京老城,包括钟鼓楼、万宁桥、景山、故宫、端门、天安门、外金水桥、天安门广场建筑群、正阳门城楼与箭楼、南部道路遗存、 永定门,以及紧邻中心轴线并于东西两侧对称排列的太庙、社稷坛、天坛、先农坛共同构成,这条壮观的中轴线全长7.8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城市轴线。
北京中轴线建筑景观序列
来源丨北京中轴线公众号
我们今天提起的“北京中轴线”这个概念,源于两位学术大家对于北京城城市规划、历史、空间形态等角度的研究与分析。这两位学术大家其中一位是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另一位则是我们今天要讲的主角——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先生。
侯仁之 来源丨百度百科
0 1
燕大蒙难与抗日斗争
1911年12月,侯仁之出生于河北枣强。小时候的侯仁之体质比较弱,上学总是上一阵子休学一阵子,难以长期上学,这对他的打击很大。后来,因为想要参加篮球队却因为个子不高而遭到拒绝,结果他一气之下练起了长跑,不仅夺得了学校运动会1500米的第一名,还成了燕京大学多届运动会的长跑冠军,他保持的燕大5000米长跑的纪录直到1954年才被打破。甚至在1955年5月北京大学春季运动会上,侯仁之仍获得40岁以上老年组的3000米长跑冠军。
1936年,侯仁之(右)和弟弟侯硕之在清华大学
来源丨中国科学报
1940年,侯仁之从燕京大学毕业,获得硕士学位,并留校任助教。然而此时日寇侵略中国的形势已经非常恶化。1941年12月7日早晨7点55分,日本军队袭击美国珍珠港,引发了太平洋战争,美日正式成为交战国。凌晨时分,一队日本宪兵迅速进入燕京大学校内,然后将燕京大学严密封锁起来,无理逮捕燕大师生。
当时在燕大任教的侯仁之也不幸被捕。在审讯中,侯仁之对日寇虚与委蛇,对当时逃离北京南下抗日的学生进行掩护,模糊他们的行程,仅说去了河南或上海等地。在一次审讯中,因为不清楚当时怀孕的妻子是否已经生产,侯仁之还惨遭日本军官的殴打,日寇的凶残无耻由此可见一斑。
北平炮局胡同日本陆军监狱旧址
来源丨华商文学系学生党支部公众号
被关押期间,燕大师生与日寇的斗争从未停止,有着深度近视的侯仁之眼镜还被没收,但即便如此,他仍然构思着北平地理背景的腹稿。在被判刑取保之后,侯仁之还冒着生命危险返回燕大的办公室,找到并销毁了在辅导委员会工作期间送走爱国学生的记录,保护了学生们的安全。后来在回忆的时候,侯仁之还曾非常惋惜地对女儿说:“(销毁名单后)当时感到无比轻松,可是现在回想起来,又多么可惜。一份胜利之后可以公之于世的历史资料,没能保留下来。”
1942年冬,侯仁之张玮瑛夫妇与女儿
张金哲(中国工程院院士、小儿外科专家)摄
0 2
北京中轴线与世界文化遗产
正是在兵荒马乱的1940年代,侯仁之等学者对北京中轴线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他在《北平历史地理》中写道:“太庙、社稷坛之间是由达成正门直通皇宫正门的御道。这条御道修建的位置,也恰好与确定新钟鼓楼和新皇宫位置的中轴线相重合......1420年北京城的重建按计划完成时,新规划的所有重要建筑都是以这条南齐大城前门,北至钟鼓二楼的直线为中线东西均衡对称分布。这种沿着中轴线布局的几何图案之美尤其引人注目。”
1951年,梁思成在《人民日报》发表的《我们伟大的建筑传统与遗产》一文中盛赞“北京在部署上最出色的是它的南北中轴线……”,由此,北京中轴线概念被明确提出。作为世界遗产的北京中轴线定义就是在梁思成、侯仁之两位先生关于北京城市历史中轴线概念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
侯仁之手绘明代北京城与通惠河水系图(局部)
来源丨文化公园与旅游研究公众号
1991年,侯仁之提出了关于北京城市规划设计中的“三个里程碑”的观点。1994年,他写出《试论北京城市规划建设中的三个里程碑》一文, 发表在当年的第六期《城市规划》杂志上。这三个里程碑中,前两个分别是历史上北京城的中心建筑紫禁城以及新中国建立之后,标志着一个新时代已经来临的天安门广场。而第三个里程碑则是中轴线北向延长线上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的建设。
在侯仁之的观点中,“三个里程碑”的实质是中轴线的继承与发展,正如他在1973年展望北京中轴线进一步改造时所说:“沿着这条传统中的中轴线也必将有更加雄伟、更加壮观的远景出现。”
1978年10月,侯仁之(左二)带领北京大学历史地理专业第一批入学的研究生在圆明园遗址考察
来源丨中国科学报
1984年,侯仁之应邀去美国华盛顿康奈尔大学讲学。也正是在这次行程中,他了解到国际上的“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及世界遗产委员会。交流中,侯仁之意识到历史悠久的中国有着数不清的珍贵文化遗产和风景名胜,参加这个公约可以让中国更能为世界所了解。在回国之后,他便以全国政协委员的身份起草提案,并邀请罗哲文、郑孝燮和阳含熙三位专家共同签名,申请中国加入世界遗产公约。
侯仁之等人起草的这份方案引起了高度重视,1985年12月12日,中国成为该公约缔约国之一,并于1987年开启中国的申遗工作。1987年12月,在世界遗产委员会第11届全体会议上,故宫、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泰山、长城等六处文化和自然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侯仁之也因此被称作“中国申遗第一人”。
2013年10月22日,侯仁之在北京逝世,享年102岁。十一年后的2024年,他付出多年心血的北京市中轴线也终于成功申遗。
景山向北眺望北京中轴线北段
来源丨中国文物报
今天,随着中国和北京的发展,这条已经延续了700多年的城市中轴线还在不断地向南北方向延长。中轴线的南北延长线上,大型文化和体育建筑鳞次栉比,一个融合了传统与现代,兼具包容性与进取心的北京城市形象已然成形。
现在,当我们在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南园的中轴线仰山坐标点向南望去,在奥林匹克塔下可以看到一座“天圆地方”外形的建筑物,它正是中国科学家博物馆。作为北京中轴线北延长线上的一座地标建筑,它不仅延续了这条历史轴线的文化传承,也将作为一个见证者,继续守望着北京中轴线和北京市未来的发展和建设。
参考文献:
[1]父亲侯仁之1941年前后亲历燕京大学蒙难[OL].燕京大学北京校友会.2024.01.16.
[2]回忆“中国申遗第一人”——我的老师侯仁之先生[OL].北京日报客户端.2021.11.01.
[3]侯仁之院士:一个世纪 一座丰碑[OL].中国科学报.2023.06.16.
[4]侯仁之与北京中轴线[OL].中国学派.2022.09.21.
[5]择校不如投师丨侯仁之与北京[OL].北京纪事.2024.06.21.
[6]北京中轴线的世界遗产价值[OL].中国文物报.2024.07.30.
[7]北京中轴线:为《考工记》“理想都城”筑脊铸魂[OL].北京中轴线.2023.04.14.
[8]陈光中:侯仁之.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M],2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