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一辈子,什么最能搅动人心?利益啊,面子啊,还有欲望。
我一个朋友聊起过她和闺蜜之间的关系。
她说,她总觉得自己的成功会让闺蜜心里不平衡。她找了一个好工作,闺蜜还在原地踏步。尽管她们表面上都很开心,但在她心底里,总有一根刺,时不时会让她觉得愧疚。
因为她觉得,自己过得好了,闺蜜没变,总有种对不起闺蜜的感觉。
为什么我们的成就总是和别人的失败绑在一起?我们到底是在为自己加油,还是在让别人更痛苦?
这种心理,常常让我们在竞争里失去自我。
我们在生活中不断衡量,谁才是赢家,谁才是输家。可是,真的有赢家和输家吗?
概念:
今天我们来聊心理学里的一个词,叫零和博弈,意思是说在一个固定的资源里,一个人的得益必然意味着另一个人的损失,或者更简单一点——“要么你死,要么我亡”。
举个例子:小时候,你跟小伙伴盯着同一个玩具车,他拿了,你就觉得天塌了;你拿了,他眼泪鼻涕一把地冲着你来。
零和博弈从幼儿园就开始教我们一个道理:有些东西,是你的,不然就是我的,我们绝对不能一起玩。
上学的时候,一个年级就那么几个保送的名额,谁多考一分,谁少一分,直接决定了谁能上重点,谁只能窝在普通学校里。
你多拿一分,我就少了一分机会。
进了社会,工作的时候,跟同事抢升职,抢奖金,抢老板的好感。公司就那么几个位置,年终奖也有限,哪次大会上谁发言多了,谁加班表现得更拼命,谁跟领导走得更近,其实每个人心里都有把秤。
零和博弈,说白了,是种本能。
人天生就怕输,就怕失去点什么,尤其是当你觉得别人得了什么,你就觉得自己被掏空了一部分。
但是,我们真的必须非赢即输吗?答案是,不一定。很多时候,这种思维反而束缚了我们。
如何改变:
我常常在想,为什么人们总是要将自己和别人对立起来?
其实我最近看传记,看那些成功的人,他们往往都是团队的领导者,而不是只顾个人利益的竞争者。
他们懂得合作的价值,懂得分享,懂得共赢。
这个世界,本质上就是一场零和博弈与非零和博弈的拉锯战。
人们总是在两者之间切换,有时候争得你死我活,有时候又忽然醒悟:“哎,这事儿,没必要!”
其实很多时候,只要稍微换个角度,你会发现,原本不可调和的矛盾,未必真那么绝对。
写在最后:
所以,下一次当你遇到“要么你死要么我亡”的局面时,停下来想一想:这局里,有没有可能大家都赢一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