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说四十而不惑,意思是人到了四十岁,经历了一番挫折,思想逐渐成熟起来,想问题也越来越现实,少了以前的冲动和幻想。所谓“不惑”,如果理解的不错,就是清醒,是明白。许多事情看得比较透了,行为也更加从容和理性。
然而70岁,恍如隔世。人就是这样,过的时候总嫌慢,等过来了又觉得太快,仿佛一夜之间的事。按说人到了这个岁数,有经验有阅历,好像什么都懂了,可面对大千世界,又好像什么都没懂。
上学时偶尔想再过几十年会怎样,但从没想过自己会老。直到退休后有一次乘公交车,一位乘客站起来示意让我坐下,当时我一愣,回头看了看背后没别人,才意识到人家是在给你让座,于是赶忙说声谢谢,有些尴尬的坐了下来。
到新西兰之前去理发,理发的是个小伙子,看上去吊儿郎当的。坐下后,只见他一边抖落着那块白布,一边从镜子里看了看我,然后问:“老爷子,您贵庚啊?”。听着那么别扭,心想这小子是不是不想干了,有这么问顾客的吗,老爷子,还贵庚。我抬头望了望天花板,没好气儿的大声说道:“七十啦”。
所以,不管自己感觉如何,不管愿不愿意,在别人眼里你已经老了。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把60至74岁定为年轻老人,这多少给一些人精神上的安慰。其实人老不老,很大程度在于自身的体验和精神状态。身体老是自然现象,不可抗拒,但心理上尽量保持乐观一点。这么多年远离尘世,思想从复杂变简单,生活也应该越简单越好。多想一些高兴的事,试着放下以前的不愉快,伤心和痛苦。生活中谁没有难处?有的人被家庭或疾病所困扰,一时无法走出来,这时需要亲人和朋友的帮助。
年纪大了就爱胡思乱想,但又实实在在的摆在眼前。比如未来会怎样?该如何安顿自己?也许有人会说你想多了,然而,谁又能不想呢?一个看似很严肃的问题是:人生有什么意义?稍有点思想的人都会问自己,这辈子都干了什么,哪些是有意义的,哪些是值得向别人吹嘘或引以为自豪的,难道碌碌无为就没有意义吗?
人生意义,这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人作为一个自然存在本无意义,只是在后来的社会活动中,被人为赋予了某种所谓的意义。今天价值观呈现多元化,人生意义的评判标准也不一样。这不是什么宏大的哲学问题。作家余华的小说《活着》说出一个最真实的道理:活着本身就是意义,只要活着就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