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焦点解决团队高级五期 讲师第13期 贺变丽坚持分享第2302天 2024—10—12
“故都”两个字点名描写对象的地点,含有深切的眷恋之意,也暗含着一种文化的底蕴;“秋”字确定描写的内容与孤独结合在一起,暗含着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融合的一种境界。
开篇作者写对北国之秋的感受与向往,用衬托的手法和赞颂的语调突出《故都的秋》的特征,“北国的秋却特别得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这三个“来得”三句构成排比,平易朴实,又有赞不绝口的情味,不仅具有抑扬顿挫的声韵之美,而且写出了作者内心那种迫不及待的喜爱与北国秋味的感情,表达了作者对故都的秋的无限向往之情。
接着从记叙和议论两方面描述故都的秋的清、静、悲凉,赞美北国之秋。记叙部分采用并列结构描绘清晨静观、落蕊轻扫、秋蝉残鸣、都市闲人、胜日秋果等自然风味景况,细微地刻画了故都之秋的清、静、悲凉的特点。
议论部分从喻理的角度进一步赞颂秋,赞美北国之秋。这里写古今中外文人对秋的评述,意在说明“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地能特别引起深沉、悠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说明悲秋是人类的共性,是没有过别的。“可是这秋的深味,尤其是中国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一个转折,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眷恋秋是北方的秋,更确切地说,是中国北方的秋。作者将我之爱秋与中国文人及有情趣的人对秋的爱联系在一起,使“我”对北国的秋的爱合情合理。
最后总括全文,与总起部分照应,再次用对比的手法写南国之秋的色味比不上北国之秋,直抒作者对北国之秋的无比眷恋之情。从结构上看,课文以北国南国的对比开头,结尾以对比结束,首尾呼应。在感情上是递进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