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美国发射失利,中国给予这颗卫星第二次生命丨栾恩杰
2025-01-23 08:18  浏览:566  搜索引擎搜索“手机全球会展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手机全球会展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1989年1月23日,亚洲卫星有限公司与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在人民大会堂签署“亚洲一号”卫星发射服务合同。这次发射,是我国第一次承揽国际航天发射业务,对我国航天事业意义非凡。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亚洲一号”卫星发射

来源 |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说起这颗卫星,它的“身世故事”可不一般。

“亚洲一号”卫星的前身是美国休斯飞机公司设计制造的Westar6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设计运行寿命10年。这颗卫星在1984年2月3日被美国航天飞机“挑战者号”发射上天,但没能成功入轨,成了“太空流浪者”。当年11月,美国航天飞机“发现”号找到了它,并将其带回地球维修。随后,卫星被亚洲卫星公司买下,重新命名为“亚洲一号”。

按照当时的国际惯例,卫星从合同签署到发射入轨,一般需要30~36个月。而“亚洲一号”卫星的发射时间定在了1990年4月,留给我国的准备时间只有14个半月。

1988年,栾恩杰刚完成导弹研制任务被调到航空航天部,到部里没多久,就接到了这次不同寻常的发射任务。栾恩杰回忆说:“我们接到任务后,心里憋着一股劲,一定要为国家争口气。”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栾恩杰

来源 | 知识就是力量

正是凭借着这“争口气”的信念,栾恩杰和团队成员对这次发射的每一处细节都不放过。

在航天发射中,卫星与火箭装配需要将星、箭上红色标记的铅封全部撤除。在火箭装配伺服机构时,栾恩杰发现丢失了一枚铅封,他马上和同事在火箭内部、组装现场及相关试验场所里翻找,都没找到;反而在火箭发射场垂直对接时,发现了另一枚先前丢失却无人知晓的铅封。“这样一来,原本一个问题成了两个,我们既不知道丢失的那枚铅封到底去了哪里,也不知道这枚突然出现的铅封为什么此前没有被报失。”栾恩杰回忆说,“这个很小的问题,耽误了我们若干天时间,方才得以解决,但为即将升空的火箭消除了隐患。”

1990年4月7日21时30分,载着“亚洲一号”卫星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犹如一条火龙,腾空而上,21分钟后,星箭分离,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圆满完成。

“美国同行见了我们也竖大拇指。他们头一次到中国的发射场,头一次和中国同行打交道,我们用卓越的成功向他们表明,中国人是不白给的!”栾恩杰回忆说。

此次卫星入轨精度非常高,使卫星的使用寿命至少延长一年。美国休斯公司称赞这次发射是在31颗休斯卫星中,入轨精度最高的一次。

“我有幸完成了我国载入史册的第一次外星发射服务,用中国人的话讲,是为国争了光。当我从发射场回来时,部领导还特意向接站的试验队员家属献花。在那一瞬间,作为这次发射的参与者,我心里特别激动,觉得从事航天事业无比光荣。”栾恩杰幸福地回忆道。

2003年4月,“亚洲一号”卫星光荣退役。它在我国航空事业中创下了多项“第一”:亚洲地区第一颗商用通信卫星、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一次发射的国外制造的商用通信卫星、第一颗为我国广播电视业提供传输服务的商用通信卫星……对我国乃至亚洲各国、各地区的广播电视和卫星通信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哈立德.栾恩杰:中国探月工程的“守望者”[J]知识就是力量,2016(11):52-55.

[2]中国工程院院士栾恩杰:默默耕耘 报效祖国[OL].电子信息产业网,2012-06-11.

[3]纪念亚洲一号卫星诞生三十年[J].卫星与网络,2014(07):78.

[4]施平超.卫星从这里飞向地球同步轨道 发射“亚洲一号”卫星外事通信工作历见记[C].2014中国卫星应用大会,北京,2014:328-332.

[5]中信与亚洲卫星(二)——亚洲一号的一波三折[J].卫星与网络,2014(09):44-45.

中国科学家博物馆出品


发布人:dc37****    IP:124.223.189***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