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之佛曾有一段关于中西绘画的评论:
中国绘画往往描写其幻想,而西洋绘画则常求写实。故中国绘画在表现上有时虽然也有不近人情的地方,却反多清新的趣味,而西洋绘画则极感真实。
平心而论,在艺术的本意上,所谓“趣味”,确是很宝贵的一点,因为艺术的创造,究竟是我们人类的心灵的最微妙的活动。
这是画家在20世纪初,针对当时的中西绘画做出了的结论。
陈之佛是我国著名的工艺美术家、工笔花鸟画家、美术教育家。
陈之佛
1896年,他出生于浙江余姚的一个商人家庭,取名绍本,号雪翁。
陈之佛7岁就进入私塾读书,受到的是正规的传统教育。
到了1904年,清政府开始推行新式教育,于是陈之佛又转入了当地的新式学堂:三山蒙学堂读书。
在三山蒙学堂里,一位叫马子畦的老师经常给孩子们讲述爱国救国思想,对陈之佛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1908年,陈之佛考入余姚县高小。
在校期间,他结识了一位喜爱铅笔画的学长胡长庚。
两人在交往中,陈之佛跟胡长庚学会了一些绘画的基本技巧。
1910年,陈之佛进入慈溪锦堂学校读预科。
不久,因家庭变故和学校变动,陈之佛改为在亲戚家的学馆里伴读。
亲戚送给了陈之佛一本《芥子园画谱》和两本画谱。
1912年,陈之佛进入浙江中等工业学堂机织科,学习机织图案。
毕业后,陈之佛留校任教。
1917年。他编写了《图案讲义》,这也是我国第一本图案学著作。
1918年,陈之佛获取了官费留学资格,去往日本,并考入东京美术学校工艺图案科。
在校期间,他学习了西方艺术的同时,也更加关注我国传统艺术。
1925年,陈之佛回国任教,改名“之佛”。
工作之余,他创办了“尚美图案馆”,承接染织、刺绣、漆器、木器、商标等图案设计,以及《东方杂志》的装帧设计等。
陈之佛作品
为了在我国推行图案设计,陈之佛还出版了《图案》、《图案法ABC》《表号图案》等十余本著作。
因为当时的图案设计在我国还属于空白状态。陈之佛意识到,只有通过教育,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才能改变现状。
与此同时,在30年代以后,陈之佛的工笔花鸟画也渐渐为人熟知。
1942年,陈之佛在重庆举办了首次个人画展。
梅花宿鸟图
《梅花宿鸟图》是他在画展中展出的一幅作品,郭沫若看过此幅画后,在上面题诗:
天寒群鸟不呻喧,暂请梅花伴睡眠。自有惊雷笼宇内,谁从渊默见机先。
这次画展,给已见颓势的传统工笔花鸟画注入了新的生机。
此后,陈之佛又在重庆举行了第二次画展,所得款项用于湖南赈灾。
同年,国立艺专迁往重庆,陈之佛任校长,之后又去国立中央大学任教。
1946年,陈之佛跟随国立中央大学回到南京。
新中国成立以后,国立中央大学更名为国立南京大学,陈之佛任艺术系教授。
1958年,陈之佛出访波兰、匈牙利,参加了两国举行的“中国国画展”开幕式,对中国绘画的对外宣传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959年,陈之佛创作了巨幅工笔花鸟画《松龄鹤寿》,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的贺礼。
松龄鹤寿
苏州刺绣研究所将其绣成双面绣,悬挂于人民大会堂江苏厅。
1961年,陈之佛主持编写了《中国工艺美术史纲》和《中国工艺美术史》两本教材。
同年,他创作了《梅鹤迎春》。
梅鹤迎春
这幅画也是他的最后一幅画作。
1962年1月15日,陈之佛因突发脑出血,在南京逝世,享年6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