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稼如云阡陌连,稻穗低垂说秋收
10月20日
圆明园第二届御稻开镰节
在多稼如云景区举行
残荷御稻相对
以另一种姿态诉说着
秋日生命的坚韧与美丽
清帝育新种,“十年磨一剑”。记者了解到,中国自古即是农业大国,历代清朝皇帝皆遵从先祖重农思想,以农为本,其中康熙帝对农业的重视程度与贡献程度更是无以复加。在《几暇格物编》之《御稻米》篇中,就较为详细地记载了康熙帝发现和种植御稻米的过程。一代帝王用了10年时间,选育出早熟质佳、耐寒性强、适应性广的新品种,并创造了“一穗传”的选择育种法,开创了中国农业试验选种的先河。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在《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一书中,将“御稻”视为世界良种,并给予了高度评价。
御苑开水田,以此知农时。多稼如云建于雍正初年,初明“观稼轩”,至乾隆年间改名为“多稼如云”,寓意庄稼繁多而茂盛,好像天上的云彩一般。乾隆皇帝御制诗《多稼如云》序言“盖古有弄田,用知稼穑之侯云”。因此盛时的多稼如云不仅稻田密布、一片田园风光,更是供皇帝知晓农时、亲自耕躬,了解农业生产的试验田。圆明园管理处联合京西稻文化研究会在多稼如云遗址举办第二届御稻开镰节。在还原历史景观的同时丰富游客的游园体验,提高市民对于农业、粮食的关注度、重视度。
“在三山五园文化中,京西稻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经济、文化、历史、景观、生态甚至政治等多种价值。今年我们恢复了一部分的稻田,虽然只有一亩多地,但也想以此向大家展示过去的景象,以点带面了解历史文化,让大家知道农耕文化也是圆明园历史的一部分。同时,也希望通过这一方式,让市民珍惜粮食,爱护粮食。”圆明园管理处副主任李向阳介绍。
海淀区京西稻文化研究会会长杜振东介绍,此次栽种品种为“天隆优619”,是国家粳稻中心历时八载、匠心打造,也是唯一连续两届荣获国家农业农村部金奖的长粒香型粳稻品种。在活动现场可以看到许多传统农业文化元素,如谷物、农具、盆栽京西稻、粮仓等。还有众多观看的游客、研学的学生们,认真聆听了专家的介绍,了解中国农业历史的发展和演变,感受农业的艰辛和劳动成果的珍贵。
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
圆明园第二届御稻开镰节
不仅成功传播了圆明园农耕文化
更是一堂形式创新、别开生面的教育课
希望市民游客了解中国农业文化
提高粮食珍惜意识
记者:常润达
编辑:罗雨涵
推荐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