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关于战国与秦朝、秦国与秦朝的划分,众说的节点是秦王赢政统一六国称皇帝始,但秦朝的一统,离不开赢政亲政后对六国的十五年征伐,故,节点应算成公元前237年--赢政罢吕不韦完全亲政,并派王翦攻赵国,将国家战略由守转攻始。
纵观秦始皇时代,应一分为四,一是前秦王时代:即赢政位秦王的前十年,由丞相吕不韦监国,亦可称为吕不韦时代或前秦王时代;二是后秦王时代:即赢政统一六国的征伐十六年;三是秦始皇时代:即赢政称始皇帝的十一年时期;四是后秦始皇时代:即始皇帝去逝的三年,致秦朝被项羽所灭,此三年亦可称为赵高时期。
从战争性质来看,前秦王时代维持后白起时代(白起死后的秦国,秦国虽还是霸主国,但也被东方六国联合压制在函谷关以西)的战略守势,属于纯战国时期;后秦王时代(亲政后的赢政)已将国家战略转守为攻,逐一将东方六国兼并,不再属于纯粹的战国制霸时期,纵使算战国时期,也只能算成是战国末期,即前文所讲的战国前/中/后期的第四阶段。
大秦帝国
故,要讲秦朝,离不开讲战国的战史。
前文已讲过将战国内容一分为三:《战国上篇》讲战国时局,《战国下篇》讲战国文化,此《战秦篇》,讲秦国统一的同时,亦还讲战国的军事。
秦始皇统一六国,并非偶然,而是必然,那么战国时期的各国是否有统一天下的可能呢?答案是否定的。
纵观战国,只有三个国家有统一天下的可能:即战国前期的魏国,战国中期的齐国,战国后期的秦国(秦昭襄王的霸业时期),那为何又不能一统?
原因是经济(钱袋子)/文化(笔杆子)/军事(枪杆子)/政治(三者之间的关系)四项,谓之驷车之轮,缺一不可。
历史大事件终究是人的时代,人才对时局启到决定性作用:政治即统战、经济即后勤、文化即战略、军事即名将,秦始皇统一天下,离不开三人:后勤李斯/战略尉僚/军事王翦,再加秦始皇的统战,此为秦始皇的四角团队,为后世大一统帝国时代的组合标配。
驷车
以此来观战国,就会发现,魏齐秦(秦昭襄王的秦国)三国不能统一天下的原因所在:
魏国因国力薄弱(魏国始于魏斯新封的诸侯国,三晋的最弱者),虽经李悝的变法好转,但李悝早逝,且魏武侯又猜忌并放逐名将吴起,魏武侯又没其父魏斯的统战能力,且当时又无大一统战略,此“四角”尽没,虽有李悝吴起的短暂合作,亦能使魏国称霸战国前期九十余年。
战国中期的齐国,政有齐威王,经有邹忌,军有孙膑,“四角”有其三,但当时未有大一统战略(战国中期的合纵连横,非大一统战略),但因齐威王晚年的昏聩操作,使邹忌与田忌(孙膑与田忌不分家)相争,致将相不和,田忌孙膑遭驱逐,又因邹忌改革未使齐国经济体系完善,后虽有匡章与孟偿君的文武搭配威震天下,但齐湣王因苏秦间田甲叛乱后,致孟偿君放逐,致齐国为苏秦和乐毅合纵五国所灭(齐国七十二城被破七十城)。
至于秦昭襄王的秦国,前有商秧为秦国夯实了经济基础和国家制度,后有秦惠文王和张仪与齐霸相恃,再又有宣太后与魏冉姐弟稳固朝纲,后又新得名相范沮,并首次提出“远交近攻”与“接地于齐”的大一统战略方针,再加上“天人”的武安君白起,可以说“四角”皆备,但是,先有范沮与魏冉争相,后有范沮忌白起而将相失和,致襄王杀白起自毁长城,集三世之功(秦孝公/秦惠文王/秦宣太后)一朝尽毁,如此大好局面与赢政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以秦昭襄王只能称霸,而不能为“帝”。
反观秦始皇,前有吕不韦为其打下基础,但经李信伐楚之败尽损二十万大军,依旧信任李信,不旦如此,还将举国之兵付予王翦,如此君臣相任/将相和睦的大手笔,才有天下的大一统,是故“千古一帝”之誉,名副其实的唯其一人。
本篇内容五千五百余字,观看约需十分钟,可收藏后睡前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让我们一起缅怀英雄,致敬英雄,崇尚英雄,只有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
祖龙秦始皇:朕统六国,天下归一,筑长城以镇九州龙脉,卫我大秦,护我社稷。朕以始皇帝之名在此立誓!朕在,当守土开疆,扫平四夷,定我大秦万世之基!朕亡,亦将身化龙魂,佑我华夏永世不衰!此誓日月为证,天地共鉴,仙魔鬼神共听之
亚圣吴起:魏将吴起,兵家亚圣,著有《吴子兵法》,第一次军事改革之奇正思想,是影响两千年中国军事史两大流派之一,是战国前期魏霸的关键人物,在鲁以弱败齐,在齐四向击三晋,在魏打造魏武卒,两战西河压制挤压秦国,使魏首霸战国九十载,在楚变法图强,一手打造强楚,更是北渡黄河腰斩魏国,打败自己创建魏的武卒,甚至身死之际亦以身护法清君侧翦士族,一生历战六十四,无一败绩,遗憾虽是战功显赫却遭魏武侯所逐奔楚,又于楚再闪烁光芒,再遗憾为楚王所杀。
军师孙兵:齐将孙膑,兵家季圣,著有《孙膑兵法》,第一次军事改革之虚实思想,是影响两千年中国军事史两大流派之一,是战国中期齐霸的关键人物,两战败强魏,尽灭魏国精锐魏武卒,将魏国拉下霸主王座,扶齐国登位,遗憾齐将田忌(孙膑搭档)与齐相邹忌将相不和,田忌被放逐,孙膑自此归隐。
武安白起:秦将白起,封号武安君,中国古代四大名将(白韩李岳)之一,第一次军事改革之歼灭战思想,其思想历来讳莫如深,但又深度地影响着后世战争的战略决胜,是战国后期秦霸的关键人物,在秦将兵三十余年,败敌无数,杀敌无数, 战国第三阶段秦霸时代,即白起的征伐,白起在时,秦国兵锋所向,天下惊恐,白起亡后,秦国则被东方六国压制在函谷关近二十年,遗憾战功显赫却遭丞相范沮所嫉,被秦襄王所杀,不然,长平一战,便可使秦国挟战胜之威灭赵国,终是遇上虽有大战略却只有小心肠的范沮和飘了的襄王,白白错失了战机,被魏无忌反败。
将军王翦:秦将王翦,秦国一统的关键人物,《孙子兵法》的实践者,“善战者无赫赫之功”的军事诠释者,“以强击弱避实击虚”的宗旨奉行者,“善战者立于不败而待敌之败”的战略执行者,“风林火山阴雷掠利权”的战术施行者,“战胜攻取”的战后遵从者……王翦一生的征战,就是一部行走的《孙子兵法》,大秦帝国的天下,为王翦王贲父子攻灭六国,为秦帝国打下了大大的疆土,王翦也成为后世名将的标杆人物。
自郑庄公开创新军事思想伊始,经先轸、司马法等人的理论与实践,至孙武《孙子兵法》问世,军事已上升为哲学体系,战国时期,吴起与孙膑开始将军事从“奇正”与“虚实”两个方向演变,深度影响后世军事,之后白起结合二人所长并加之敌我论,成为战国时代征伐巅峰,之后,秦朝的王翦集大成,将理论付诸于实践,灭六国而帝大秦,此四人不只战功卓著,更以军事思想显赫于当世(王翦属于军事思想的实践者),堪称为战国四大名将,得一可得天下,战国四大文武组合(吴起李悝/孙膑邹忌/白起范沮/王翦李斯),魏国底蕴太薄,李悝早故,致吴起遭忌被逐;齐国将相不和致孙膑被逐;秦国将相不和致白起被杀,唯始皇帝用王翦而不疑,与李斯搭档,方使天下一统;至于后世所说的战国四大名将“起翦颇牧”,原出处于《千字文》,其书不足也论军事定名将。
沙场征战: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匡章将齐:齐将匡章,首战破强秦,次战灭燕国,南下败楚于垂沙,将强楚打残成二流国家,再无称霸之望,之后与孟偿君文武搭配,率五国之兵伐强秦,攻入函谷关,迫使秦国割地求和,是东方六国七次合纵伐秦中最成功的一次,也是战国时期唯一攻入秦关的名将,是战国中期齐霸时代的战功第一人。
君子无忌:魏将魏无忌,魏国公子信陵君,名冠诸侯,邻国相倾,“公子世无双”的完人,著有《魏公子兵法》,乃战国军事大家,一生以拒虎狼之秦为志,曾两次率五国之兵伐强秦,致秦国二十年不敢东出函谷关,汉高祖刘邦憾不得见,每每哭祭大梁城。
存赵颇牧:赵将李牧,一生败匈奴、逐单于、破东胡、灭澹林、西抑强秦、南支韩魏,在白起与王翦的中间地带,依然能做到沙场无败绩,是东方六国抵抗秦国的唯一希望,与廉颇一道被《千字文》所绘的用兵最精,为后世所传的战国四大名将之二,却双双被郭开陷害致死。
攻守乐田:燕将乐毅,弱冠于赵武灵王帐下,与为质的燕昭王结识,入驻黄金台,为报昭王灭国之仇,与间谍的苏秦明暗配合,在瓦解齐楚联盟后,率五国伐齐,下城七十(齐国共七十二城),将齐国霸业粉碎,后因昭王中道崩殂,为齐将田单击败,田单虽然复齐国,但齐国经此役已沦为三流国家。
此为战国四大名将之下的次级名将,纵观战国至秦两百二十年(前425-前209),魏齐秦秦四阶段,影响时局的名将如下:霸魏强楚的吴起,败魏霸齐的孙膑,败楚败秦霸齐的匡章,败齐的乐毅,霸秦的白起,败秦的魏无忌,战秦的李牧,秦统的王翦,秦统的王贲,秦南征的赵佗,秦北伐的蒙恬等十一人。
武庙图:
军工相邦:秦相吕不韦,杂家代表人物,以商贾之身主政秦国,授命于危急之时,守住了东方六国的两次攻击,破六国合纵,并接地于齐,腰斩山东六国,以杂家之学为相十年,行军工工业化,为始皇一统夯实了国力军力基础,其人一生堪称传奇,妥妥的的爽文大主角:商贾出身,金银充栋,美女绕膝,奇货可居,拜相咸阳,军工体系,挫败六国,皇帝相父,太后作伴,大权独揽,摄政朝纲;醉卧美人膝,醒掌天下权,无外如是。
千古一帝:秦始皇赢政,中华祖龙,结束五百年乱世,开创封建时代,奠定华夏基本盘,唯“大一统”三字堪赞美,是中华两千年封建制时代的扛鼎人物,千古一帝荣誉独此一人,却因历代的政治统战原因说成暴君两千年,全华夏民族欠始皇帝一个道歉。
国尉军略:秦国尉缭,祖龙军师,为始皇帝画策天下,乃是大国战略成功的第一人,著有兵书《尉缭子》,入选武经七书之一。
一统宰相:秦相李斯,少从吕不韦经济体系,后为始皇帝相,是秦国大一统的实施者,所有誉美之词不足夸“大一统”三字。
此为秦始皇团队,自吕不韦为秦国夯实了国力,及赢政亲政,谋用尉潦,政用李斯,兵用王翦,逐大一统天下,开创一个新时代,秦始皇的四人组合,也成为了后世大帝时代的团队标杆(统战/后勤/战略/用兵)。
华夏两千年一伦回,奴隶制时代有大禹,封建时代有赢政,大禹有九鼎定天下九州,秦始皇有传国玉玺: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将军贲帅:秦将王贲,与其父王翦共灭五国,乃是秦朝名将代表(王翦不只局限于秦朝,乃是华夏历史名将代表之一,次于白韩李岳,并于卫霍/李苏/郭李/木哲/徐常)。
东讨荆辽:秦将李信,乃是秦国王蒙两大将门之外的名将代表,伐楚之战,先胜后败,亡七都尉,但始皇帝依旧信任,作王贲副将灭燕齐,又领兵攻破辽东,牢牢控制了东北渔牧部落的战略要地。
南尺开疆:秦将赵佗,先从屠睢破闽浙,又从任嚣下岭南,后掌军征南,将南国江山全部纳入大秦版图,修灵渠、凿尺道、抚各族、布文化,掌政南疆八十余年,是华夏大一统的重要人物之一。
北直长城:秦将蒙恬,北伐匈奴,打败首次统一匈奴的单于头曼,得河套战略要地,致此对北方的游牧部落形成战略压制,牢牢掌控战争主动权,其后修直道,筑长城,守卫北疆,更是大秦帝国的“北长城”。
此为秦帝国的用兵征伐,王翦王贲父子灭六国(韩国除外),李信讨辽东,赵砣征南疆,蒙恬伐北虏,华夏七地域:大秦全据四部落(中原旱耕部落/南方水耕部落/西南林耕部落)、控制两部落的战略要地(北方游牧部落的河套/东北渔牧部落的辽东)、未接触两部落(西方农牧部落/西北逐牧部落),抵定华夏初始版图,这也是大秦之所以称为帝国的原因所在。
战秦时期用兵者:吴起、孙膑、白起、王翦四人最之,匡章、乐毅、魏无忌、李牧、王贲、赵佗、蒙恬等九人又次之。
长城,华夏图腾
(祝每一位读者朋友“平步青云”)
西南开边:秦将司马错与白起开疆西南,后李冰治蜀,将西南打造成秦国的战略后勤地缘,使秦国立于不败之地的进可攻退可守。
二郎星君:二郎神,原型是李冰之子,因民间祭奠李冰治蜀之功,又为尊者讳,于是将其子二郎传唱为神仙以纪念李冰修都江堰事,李冰所修的都江堰,两千多年以来,依旧发挥着大作用,四川能为天府之地,关键点在于都江堰的水利工程。
将门王蒙:秦国后期至秦朝的“王蒙”两大将门,王姓有王龁王凌王翦王贲王离,蒙姓有蒙骜蒙武蒙恬蒙毅。
骊山秦俑:秦始皇陵兵马俑,至今未发掘全貌,仅冰山一角,就堪称“宏伟”。
这里说一下西方的上古与中古文明,即所谓的世界七大奇迹,呵呵,埃及金字塔与狮身人面像(钢筋水泥浇筑,央视已证实)、巴比伦空中花园(只停留在传说中的图纸上)、亚历山大灯塔(古代人都能在水下建立巨型建筑)、摩索拉斯陵墓(还不如说成是古波斯文物更有说服力)、以及希腊的阿尔忒弥斯神庙与罗德岛太阳神巨像等六个(希腊半岛并不具备孕育文明的地利环境,凡有关所有希腊传说的文明皆是伪史),然后再碰瓷中国的长城,合称世界七大奇迹,你承认了长城是奇迹,就变向承认了不存在的另六个,西方都觉得有点不好意思,然后再算上秦陵兵马俑,称之为七大之后的第八大奇迹;
此外,还有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说,什么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与中国,在此着重强调一点:客观的国家可以消亡,但主观的文明永远不会,只会以另一种方式再呈现;
再者,埃及并没有孕育文明的地利环境,古巴比伦还没有古波斯有说服力,印度一直到蒙古人巴布尔才完成一统,传说中的“孔雀王朝”“贵霜王朝”“笈多王朝”等,一如俄罗斯历史(一个网名叫“折毛”的女高中生,因玩游戏编写了上百万字的古代罗斯史,被一部份带节奏的“专家”争论考究)一样是无根之源;
传说中的阿拉伯数字就发源于印度,但真实情况是古代印度一直使用二进制,并没有高阶的十进制,我们因为佛教思想起源于印度(尼泊尔),就误以为印度很文明,再加上有一个中国,就很轻易地相信了四大文明古国;
其实,西方的本质,无外是稀释并贬低盛大的中国文明,让人类的先觉思想从中国转向西方,以进行话语权的争夺,最终掌控解释权;
我们要谨防西方的文化入侵,我之所以做历史自媒体的另一初衷,也在于此,将我们中华文化梳理,让观众更易于读懂,让更多的人喜欢上历史,知史能明智,我们需要正确的价值观导向,以正视听,从而更理性地辩别真伪,看清西方文化入侵的真面目,㮶本清源,守住我们的文化高地,复兴我们的文化,重返我们数千年就有的强大的文明自信。
兵马俑,英雄魂,华夏民族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