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这个工作的核心,永远只有两件事。
一件叫扩大用户规模,另一件叫扩大收入规模。不管是哪一种运营,内容运营、活动运营、用户运营、数据运营......其实都是在为这两件事服务。
那我怎么知道我能不能服务好这两件事呢?
执行力、抗压能力、人性洞察能力、沟通协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这5种素质,是通用素质。这是你的下限。只要你进入职场,就需要具备这些素质。
文案写作能力、活动策划能力、数据分析能力,这3种素质,是专业素质。这是你的上限。在提升这类素质的同时,你也在提升你职业生涯的上限。
所以,什么是运营思维?”
张亮老师说,我使用的思考方式叫,利益相关者思考法。什么叫利益相关者思考法?
我举个例子。有一次,我参加了一场线上的交流会。有人问了我一个问题。他说,我目前在负责一款在线教育的产品,这个产品是面向B端的,行情一直很不错。有一天,老板突发奇想说,咱们能不能直接面向C端?结果,我们突然就卖起了年卡。和健身房的年卡一样,你办了这张卡,每天都能来约线上课。可是,这些年卡卖出去之后,C端的缺勤率高达70%。经常是用户约了某个时间的课程,课安排好了,老师也到教室了,但是学生不来了。怎么办?怎么才能让这些学生不缺勤?
利益相关者思考法就特别好用。先看看问题到底是什么,然后看看有多少的利益相关者,他们有什么诉求,再看看有哪些资源,最后才能给出建议。具体怎么做呢?
先看看问题。问题是,学生的缺勤率太高了,而且常常是临时爽约。然后看看利益相关者。分别是平台、老师、孩子,还有,千万别漏了为孩子付费的家长。那四个利益相关者,分别有什么诉求呢?
平台,希望通过做好交付建立口碑,把生意做大。
老师,希望平台可以安排好课程,赚取课时费。希望孩子的成绩有所提升,提高老师的口碑和议价空间。
家长,希望孩子通过在线学习,提高学习成绩。如果孩子的成绩不提高,也不要浪费购买年卡的费用。
孩子,分两种。好孩子希望自己学有所成,熊孩子觉得,成绩是无所谓的,反正浪费的钱也不是自己的。所以,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是一致的。解决问题的核心在于,让家长觉得他们得到了好处。要么是孩子的成绩提高了,要么是金钱损失降低了。可以试着这样做:
1:公告用户,年卡权益升级,增加“缺课保”权益,更新用户协议。
2:用户协议规定,在年卡有效期内,如果约课必上,不缺勤,年卡到期续费可以打折。
3:已经是年卡用户的,直接免费升级并赠送权益,“缺课保”服务的有效期从升级之日开始计算,在这之前,哪怕孩子缺了100节课也没关系。
4:如果想把这件事做得可信,可以找一个保险公司做担保。
5:如果想把这件事做得漂亮,可以分析一下孩子的性别和兴趣,在他们每次上完课之后,都给予激励。
这就是利益相关者思考法。
运营,看起来杂乱无章,但梳理起来千变万化。即便不做运营的工作,我们也会碰到很多需要思考的场景。比如说,我负责一项新业务,需要打开市场,让更多的人成为我的用户。比如说,老板给了我一个看起来根本不可能做到的KPI,我需要找到一个达成新KPI的路径。虽然,运营是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但是,千万不要做一个不思考的打杂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