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世界大战时期,罗伯特·博世只能抓住短暂的和平期进行发展。当时的生存环境与和平年代相比,充满挑战。后期,博世业务的急剧扩张带来了新的问题:竞争场景和竞合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新思维在商业环境中开始酝酿。打拼了一辈子的罗伯特·博世深谙商业和科技进步的本质就是无穷无尽的竞争。若想要确保自己长久立于不败之地,除了不断地自我调整,保证高质量、高效率的生产之外,还要构建新型的竞合关系——和最强的伙伴通力合作,化竞争为共赢,不断巩固自身在全球市场上的整体领先地位。
基于这样的商业哲学,罗伯特·博世于海内外进行了一系列尝试:在欧洲,于1924年与斯图加特最大的竞争对手艾泽曼合并;1928年,与法国企业拉瓦莱特合资在巴黎开办工厂;1931年,与在英国的最大竞争者约瑟夫·卢卡斯股份有限公司合资在伦敦开设生产线;1935年,与意大利企业共同在意大利开设工厂。在欧洲以外,罗伯特·博世为了避免交付高额的关税,把许可证发送给在日本、澳大利亚和阿根廷当地的合作伙伴,让他们可以直接生产博世的产品。
简而言之,罗伯特·博世用利益纽带化解“敌我”竞争,通过合作扩大业务边界,降低探索新世界的成本,同时也对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进行动态的思考和把握。从长远规划的角度考虑,罗伯特·博世往往又很精妙地在合资公司中设计出了能长期掌握控制权的方法,以保证合作的巨大成功最终融入公司“躯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