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全球会展网

    手机WAP版

    手机也能找商机,信息同步6大终端平台!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热点新闻 » 正文

    “两弹一星”精神,在海淀熠熠生辉——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11-23 12:40:13   浏览次数:1  发布人:1f95****  IP:124.223.189***  评论:0
    导读

    宇宙浩瀚,星河璀璨历史的长河静静流淌岁月映衬出星辰的熠熠光辉有一种精神穿越时空历久弥新始终激励我们砥砺前行“两弹一星”在海淀在科技热土上向科学家致敬在新中国的光辉历程中“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是中华民族为之骄傲和自豪的伟大成就上世纪50年代,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大批优秀的科技工作者怀着对新中国的满腔热爱,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义无反顾地投身到这一神圣而伟大的事业来。他们和参与“两弹一星”研制工作的广大


    宇宙浩瀚,星河璀璨

    历史的长河静静流淌

    岁月映衬出星辰的熠熠光辉

    有一种精神

    穿越时空历久弥新

    始终激励我们砥砺前行


    “两弹一星”在海淀

    在科技热土上向科学家致敬

    在新中国的光辉历程中

    “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

    是中华民族为之骄傲和自豪的伟大成就


    上世纪50年代,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大批优秀的科技工作者怀着对新中国的满腔热爱,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义无反顾地投身到这一神圣而伟大的事业来。他们和参与“两弹一星”研制工作的广大干部、工人、解放军指战员一起,在当时国家经济、技术基础薄弱和工作条件十分艰苦的情况下,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在“两弹一星”研制者身上体现出来的“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精神,已经成为全国各族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和不竭的力量源泉。

    作为这一伟大事业的发源地

    北京海淀与中国“两弹一星”事业

    有着不解之缘

    中国原子弹、氢弹事业在海淀起步

    中国导弹事业在海淀发源

    “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在这里诞生

    23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

    有22位曾在海淀工作、生活

    海淀见证了

    “两弹一星”事业的发展和

    科学家们报效祖国的热血忠心

    并不断继承和发扬“两弹一星”精神


    2024年11月,“两弹一星”在海淀主题展如约与公众相见,还有“发现美好海淀——‘两弹一星’精神主题网络达人媒体行”等活动,通过珍贵原始图片、上百件展品、环绕式沉浸参观、实地沉浸式寻访等形式,讲述“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和众多参与“两弹一星”伟大事业人物的奋斗历程,展示“两弹一星”与海淀的深厚渊源,向为国家和民族铸就辉煌的“两弹一星”贡献者们致敬,也让越来越多的人感悟和传承赓续“两弹一星”精神,激励和鼓舞广大科技工作者勇于攻坚克难、开拓创新。

    策展设计有创意

    历史渊源与传承发扬交相辉映



    “在策展之初,我们以‘两弹一星’精神为核心,提炼出‘无小我、有家国,无可能、有奇迹,无个人、有集体’的理念。参观者可以在展览中看到斑驳的墙面、昏黄的灯光、红砖台阶等,我们从细节着手,在场景设计上充分还原历史印迹。与此同时,在内容上为避免与相同类型的展览重复,我们以海淀区为切入点,借助区域特色,发掘出海淀与‘两弹一星’有关的历史点位,用三维建模技术将建筑进行立体化呈现,让海淀区与‘两弹一星’在空间和时间中联接,更有多个互动项目邀请参观者一同回到当年那段岁月。”主题展的项目负责人项一力介绍,展览共分为四个部分,内容大纲由“两弹一星”在海淀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彭继超作为主撰稿人,形式设计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范寅良全程指导,历经北京红色文化研究会、功勋后代等多位专家的多次审核把关,形成最终呈现效果。

    新媒体展陈,有了高科技设备的加持更具仪式感和参与性。步入序厅,参观者的目光立即被正前方T型屏幕所呈现的裸眼3D浮雕影像所吸引。序厅主要展示“两弹一星”伟大事业的领导决策、重要事件节点与深远影响。



    环顾展厅,图文展板与“东风一号”导弹、原子弹与氢弹模型等实物陈列相得益彰。这里设计可谓别出心裁,挑高8米的厂房半空中横放的贴膜屏与下方LED屏组成T型巨屏,投映其上的裸眼3D动态浮雕影像真实还原当年的工作场景,连缀四周的浮雕墙面,营造极具视觉冲击力的环抱沉浸式体验。

    “欢迎来到‘两弹一星’事业的

    发源地——海淀。”

    来到展区一

    跟随极具年代感的语音提示音

    回到上世纪50年代的海淀


    该展区以“从这里出发”为主题,讲述海淀与“两弹一星”伟大事业的重要渊源。共和国科学第一楼——原子能楼,中国现代科学大师聚集地中关村“特楼”,中国核武器科技事业发源地中国原子弹、氢弹开拓者居住地“塔院”,中国核试验基地(马兰基地)北京办事处,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诞生地“北京卫星制造厂”……在地面投影出的海淀地图上,15个与“两弹一星”相关点位赫然显现,利用雷达互动感应技术,参观者可与地图互动了解点位详细信息。


    “当参观者触发其中某个点亮的地标时,其他区域变暗,突出放大展示该地标三维建筑模型。同时,不同建筑也会触发不同的虚拟影像或音频介绍。”一直以来,海淀承载着中国现代科学事业崛起与发展的重任,书写着新中国科研工作者把个人科学追求融入民族复兴伟业的动人篇章。



    巨幅功勋墙上的一幅幅人物照片,生动讲述着他们为国家作出的巨大贡献;实景还原每周日在钱学森家召开的“周末神仙会”,在这里,仿佛能听到科学家们夜以继日的讨论声,无数个重大决策和技术难关的突破在这里诞生……以时间为脉络,聚人物之故事。在以“两弹一星”精神为主题的展区二,视频纪录片带领参观者在功勋后代及“两弹一星”贡献者们的讲述中,感受海淀在“两弹一星”伟大事业中的地位与重要性。



    步入二层走廊,具有年代感的桌椅带领参观者重温过去的艰苦岁月。目视前方,正是以北京邮电大学最新技术展示嫦娥五号探测器的裸眼3D效果。

    沿着参观路线来到以“筑梦新征程”为主题的展区三,中国第一艘核潜艇“长征一号”、我国第一颗实用通讯卫星“东方红二号”、我国首次载人航天“神州五号”……图文和模型展示新中国成立以来重要科技成果,见证了海淀对“两弹一星”精神的赓续与传承。



    特别是空间站体验中心,通过真实还原“天宫一号”核心舱,邀请参观者化身“宇航员”,透过一侧的LED“窗户”俯瞰地球。这里更是成为青少年埋下航天种子的梦想摇篮,“正因‘两弹一星’伟大事业在当时的年代是一个高科技属性的事业,同时对于现在的科技发展也有深远影响,要让来此参观的孩子们能够在此埋下科技的种子,把‘两弹一星’事业在新时代继承下去,把‘两弹一星’精神传承下去。”项一力感慨道。


    正如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范寅良所说:“育人育才,主要是立德树人,培养又红又专的人才,是我们祖国建设的需要,也是人才培养的需要。”

    红色精神永流传

    科技创新永不止步

    “两弹一星”不仅是科技的探索

    更是精神的远征

    科学家们在星辰大海的征途上

    不畏艰险、勇往直前

    他们面对困难时的坚定和勇气令人敬佩


    这场主题展,仿佛是贯通古今的时光隧道,一张张黑白照片、一幅幅珍贵手稿、一段段历史影像,平缓而又饱含深情地诉说着时代的故事——那些在海淀隐姓埋名却又心怀天下的科学家们,用智慧和汗水点燃了科技的火种,照亮了民族的未来。

    立足于“两弹一星”事业为基础的

    科学技术的雄厚积淀

    得益于“两弹一星”精神为内涵的

    中关村文化的丰富滋养

    在海淀这片热土上

    从中关村电子一条街起步

    到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

    从中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到全国第一个自主创新示范区

    海淀始终与时代同频、与历史共振

    责任与担当、创新与引领、

    不屈与坚韧

    成为海淀人永远不变的初心


    星辰大海,永不止步。新一代的科技工作者们正踩着前辈留下的坚实脚印,继续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砥砺前行。“两弹一星”辉煌业绩和伟大精神的赓续传承,让更多人不仅看到了科技的力量,更感受到精神的温度。海淀区作为“两弹一星”精神的“集大成者”,科技之光在这片创新创造的沃土上愈发熠熠生辉、璀璨夺目。

    记者:孟竹

    摄影:修雨辰、董碧渊

    编辑:李祎乔

    推荐 · 阅读


     
    (文/匿名(若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核实发布者) / 非法信息举报 / 删稿)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昵称为 1f95**** 发布的作品,本文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发布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154208694@qq.com删除,我们积极做(权利人与发布者之间的调停者)中立处理。郑重说明:不 违规举报 视为放弃权利,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有个别老鼠屎以营利为目的遇到侵权情况但不联系本站或自己发布违规信息然后直接向本站索取高额赔偿等情况,本站一概以诈骗报警处理,曾经有1例诈骗分子已经绳之以法,本站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若遇 违规举报 我们100%在3个工作日内处理!
    0相关评论
     

    (c)2008-现在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