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全球会展网

    手机WAP版

    手机也能找商机,信息同步6大终端平台!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热点新闻 » 正文

    校地共建、学科赋能,湖南推动民族手工业融合创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10-14 16:55:51   浏览次数:41  发布人:617b****  IP:124.223.189***  评论:0
    导读

    民族手工业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带动各族群众增收致富、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载体。2024年,国家民委组织开展民族手工业品牌培育提升行动,鼓励各地以品牌化、时尚化、工匠化为引领,赋予民族手工业融合创新发展以“三个意义”。湖南省民宗委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民委工作部署,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探索以校地合作模式培育壮大民族手工业品牌,先后投入少数民族发展资金1000多万元,将民族手

    民族手工业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带动各族群众增收致富、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载体。2024年,国家民委组织开展民族手工业品牌培育提升行动,鼓励各地以品牌化、时尚化、工匠化为引领,赋予民族手工业融合创新发展以“三个意义”。湖南省民宗委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民委工作部署,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探索以校地合作模式培育壮大民族手工业品牌,先后投入少数民族发展资金1000多万元,将民族手工业融合创新作为推进各民族共同富裕、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促进各民族在经济活动中广泛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举措。

    湖南民族手工艺品生产历史源远流长、非遗项目众多、非遗代表性人物荟萃,这些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中华文化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湖南工业大学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校地合作模式在推动民族地区传统手工艺传承和创新发展等方面进行有益探索,取得了显著成绩。

    建立校地共建机制,在民族手工业创新中赋予“三个意义”

    湖南工业大学以高校技术服务为纽带,共同建立政府主导、高校引导、非遗传承人参与、校地企共建的机制体制,形成规模经营的开发、生产、发展格局,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在“精准扶贫”首倡地十八洞村,湖南工业大学持续10年跟进村里的发展,通过制定发布苗绣标准,利用“互联网+”非遗数字化管理系统进行非遗保护,创新设计苗绣文创产品,开展苗绣手工艺专项调查、探索创新交融路径、培育传承人队伍等一系列措施,发展壮大苗绣产业。

    多方共同发力,带动十八洞村农民合作社创新设计出包括服饰产品、生活用品、工艺礼品等100余种以苗绣为主题的产品,推动苗绣成功走出大山、走进市场,还借力“一带一路”走出国门,向世界讲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故事。十八洞村苗绣合作社直接带动就业“绣娘”200多人,人均月收入从2016年的1500元增长至2023年的近3000元。


    ▲湖南工业大学师生团队在怀化市会同县堡子镇“稻梦小镇”设计制作的稻草艺术雕塑。

    湖南工业大学与相关企业合作,提供设计方案和技术指导,利用农村随处可见的稻草,设计中国龙、红石榴、长城城墙、中国卡通娃娃、茶壶等具有中华文化符号特征和地域文化特色的手工艺品,帮助企业提高产品的艺术价值和市场竞争力,带动农户就业增收。

    挖掘传统手工艺,在培训赋能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挖掘传统手工艺人才,培训壮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队伍,是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手工艺的关键。


    ▲湖南工业大学举办苗绣技能培训班。

    湖南工业大学在校内成立湖南苗绣研究基地,邀请民族手工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工艺美术大师、民间知名手工艺人、文化创意人才任讲师,每年定期举办苗绣培训,各族师生共同成长、共同发展,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深化交往交流交融。

    在花垣县、会同县等地,湖南工业大学举办苗绣技艺与创新设计培训班,通过邀请专家学者授课、举办技艺交流活动等方式,为当地培训苗绣技能人才5000余人次。学校还组织优秀非遗传承人、工艺师及设计、管理人员,到民族手工艺项目所在地开展巡回讲习,扩大培训面,提高传承人群的技艺水平和创新能力。同时,积极搭建交流互鉴平台,举办民族传统手工艺展览、研讨会等活动,促进汉、苗、侗、瑶等民族手工艺人相互学习借鉴,共同探索传统手工艺创新交融的新路径。

    坚持守正创新,在增进共同性中加强交往交流交融

    湖南工业大学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突出“融”的导向,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自觉融入学科建设,在挖掘民族传统手工艺的基础上,将现代设计理念与传统手工艺相结合,在增进共同性中探索各民族传统手工艺创新交融的路径和方法,为传统手工艺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在十八洞村,湖南工业大学师生与当地苗绣手工艺人共同探讨传统手工艺的创新方向和方法,对传统手工艺进行改良创新,将现代时尚元素融入苗绣作品,设计出了一系列既具有民族特色,又符合现代审美情趣的苗绣文创产品。这不仅能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且能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在为当地手工艺人带来可观经济收益的同时,为苗绣手工艺创新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在张家界市桥头村,湖南工业大学与地方共建“民族手工艺百业街”。项目集土家族土织布、苗族刺绣技艺、桥头非遗仗头木偶戏长袖舞、白族醋染、民间手工布草编鞋等一体,把生产销售、展示体验、实践教学融入文化旅游,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通过校地共建民族手工艺项目,湖南工业大学师生与各族群众深入参与,各地游客深度融入体验,在潜移默化中增进了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认同。项目还吸引了其他地区的投资者,促进了文化交流和经济合作。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十八洞村苗绣合作社累计接待全国各地的游客1.9万人次。桥头村到访的游客数量,从最初的每年不到5000人增加至目前的近2万人。

    加强品牌培育提升,以品牌化、时尚化、工匠化为产业发展方向

    推动民族手工业品牌培育提升,必须把品牌化、时尚化、工匠化作为产业引领。通过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建设,加强民族手工业知识产权保护,激发融合创新市场活力,是推动民族传统手工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湖南工业大学牵头制定苗绣湖南省地方标准,有利于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现代文明要素相结合,赋予新的时代内涵,让活态的乡土文化传下去,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生不息。湖南工业大学推动民族优秀传统手工艺朝着传统与现代、手工与科技、文化与市场的方向创新交融,设计开发出一系列注重体现共同性、共享性的苗绣文创产品,激发了创造活力,加强了品牌建设,拓宽了市场渠道,推动苗绣技艺创新发展。


    ▲苗绣生产基地的“绣娘”制作苗绣织锦工艺品。

    湖南省苗绣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刘宏表示:“苗族刺绣湖南省地方标准将传统与时尚、文化与产业有机结合,规定了苗绣的术语、定义和分类等,适用于以苗绣技法制成的服饰类和装饰类绣品,可用于设计、生产、科研、教学及相关领域。苗族刺绣生产规范化、标准化,有利于加强民族手工艺知识产权保护,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发融合创新市场活力,对打造苗族刺绣中华文化品牌、让更多民族手工艺品走出国门意义重大。”

    目前,花垣县直接从事苗绣、织锦开发生产人员达1.8万人,生产经营厂家、非遗工坊、苗绣合作社、苗绣生产基地、传习所等158家,年生产加工制作各类苗绣织锦工艺产品181万件,销售收入达1.5亿元。不少苗绣产品远销海外,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全世界展现其魅力和风采。

    监制 |肖静芳

    统筹 |安宁宁

    编辑制作 |章音頔 李翠

    来源 |湖南省民宗委

    觉得好看,点亮在看↓↓↓


     
    (文/匿名(若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核实发布者) / 非法信息举报 / 删稿)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昵称为 617b**** 发布的作品,本文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发布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154208694@qq.com删除,我们积极做(权利人与发布者之间的调停者)中立处理。郑重说明:不 违规举报 视为放弃权利,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有个别老鼠屎以营利为目的遇到侵权情况但不联系本站或自己发布违规信息然后直接向本站索取高额赔偿等情况,本站一概以诈骗报警处理,曾经有1例诈骗分子已经绳之以法,本站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若遇 违规举报 我们100%在3个工作日内处理!
    0相关评论
     

    (c)2008-现在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