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欧阳自远:国家发展的重大需求指引和培育我成长︱中国科学院建院75周年
2024-11-05 18:09  浏览:3562  搜索引擎搜索“手机全球会展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手机全球会展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科学院建院75周年。11月1日,中国科学院举行专题学习活动。学习会上,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欧阳自远等科学家和学生代表作了交流发言。“中科院之声”特选取欧阳自远院士的发言,与读者分享。

今年是中国科学院建院75周年,我是在中国科学院的关怀和培养下成长起来的。我从个人的经历中体会到,多年来,中国科学院在国家发展的重大需求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作出了重大贡献。因此,也可以说,是国家发展的重大需求指引和培育了我的成长。


▲ 欧阳自远院士在专题学习会发言

1949年7月,在我居住的江西省永新县,老百姓敲锣打鼓迎接新中国的诞生,而我当时刚好初中毕业。1952年,国家提出要建设工业化国家。当时县里的大喇叭播放着“年轻的学子们,你们要去唤醒沉睡的高山,让它们献出丰富的宝藏”,这句话深深打动了我。于是,我参加了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全国统一高考,并被北京地质学院(现中国地质大学)勘探系录取,实现了“学地质、去找矿”的梦想。

1956年,我又考入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前身),从事长江中下游铁矿与铜矿的成因与找矿方向的研究。

1958年,我完成了研究生论文,经答辩成绩优秀。当时,时任所长侯德封要我从事核子地质研究。由于我没有核物理专业基础,便到刚成立的中国科技大学进修核物理基础课程一年,又到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进修核物理实验一年。回所后,我开始研究地球内部的能源及其产生的各种地质作用,并提交了4篇论文和1本专著,还发现20亿年前地球存在过天然核反应堆。

1964年,我国进行了首次核爆炸试验。为了研究大气层中放射性裂变产物的运移与扩散,我在全国各地的高层建筑物楼顶收集大气层中的核爆炸气溶胶。不久后,时任国防科委副主任张爱萍到地质研究所交给我一项重要任务——立即组织研究队伍去西北寻找地下核试验场。于是,我带领刚刚组建的研究小组,经过近1年野外地质考察和3年室内模拟实验研究,终于找到了能够满足国家全部要求的地下核试验场。

1969年,中国成功进行了首次地下核试验,经长期对地下水监测没有发现污染,完全符合地下核爆炸的各项指标要求。之后,我国又成功完成第二次深井地下核爆炸任务。

1957年,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拉开了人类空间时代的帷幕。

1958年,美国和苏联先后启动探月计划;1960年,苏联开启探索火星的征程;1969年,美国阿波罗11号首次实现载人登月。当时,我国正在加速提升进入空间的技术能力,1970年终于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

1958年,我开始研究构成太阳系的原始物料——中国的各类陨石,包括1976年降落的吉林陨石雨、世界最重石陨石——1.77吨重的吉林1号陨石,以及世界第三大铁陨石—— 25吨重的新疆铁陨石等。为了预先祝贺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交,1978年,美国总统卡特赠送给中国1克月球岩石。由于我研究过各类陨石,中国科学院指示,由我带领团队研究月球岩石。之后,我和团队发表了14篇研究论文。

1993年,国家准备启动月球探测工程,但要先进行科学论证。当时,我得到通知要做调查研究,并向“863”计划专家组汇报答辩。1995年,我向专家组报告《中国开展月球探测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得到专家组一致赞同。1999年,我又向专家组报告《中国开展月球探测的发展战略与长远规划研究》,提出当今中国月球探测还是无人月球探测,需划分为绕月探测、落月探测和取样返回3个阶段,还提出进一步开展载人登月、建设月球基地、开发利用月球的资源与能源,为人类社会发展服务。这些建议得到专家组一致同意与支持。

2002年,我向专家组报告《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卫星的科学目标与有效载荷》,得到专家组一致赞同。

2003年,中国正式启动月球探测工程;2004年,中国探月工程正式立项,并命名为“嫦娥工程”。自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成功发射,至2024年6月25日嫦娥六号完成人类历史上首次月球背面采样成功返回地球,中国6次无人绕、落、回三阶段月球探测全部成功实现,高质量完成了预定的全部科学目标任务。

月球探测科学目标的设计要求具有明显的先进性与创新性。总体要求是,凡是别人做过的探测项目,我们也必须要做,且一定要做得更好,让全世界使用中国成果。每一次月球探测科学目标中,一定要有1至2项由中国首先提出的具有重大科学意义的科学目标。

嫦娥一号获得了全月球三维影像图,探明了14种有用元素在月球上的分布特征。中国还首次测定了全月球土壤层的分布与厚度,计算出月壤中氦-3的资源量大约有100万吨,如果人类社会将来用氘和氦-3进行核聚变发电,至少可以使用1万年。

嫦娥二号获得了7米分辨率全月球影像图,实现了人类首次对4179号小行星大小和形状的系统探测。嫦娥三号着陆月球正面,嫦娥四号实现首次月球背面着陆,开展月球车巡视探测与着陆器定点探测。

嫦娥五号着陆月球正面,并带回月壤样品。根据样品研究,月球最近一次玄武岩火山喷发距今约20亿年,将月球演化历史延长了10亿年。嫦娥六号则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目前嫦娥六号样品正在分发研究中。中国还向全世界发布了精度最高的1:250万月球全月地质图等系列图件。


▲1:250万月球全月地质图缩略图

下一步,中国将实现载人登月、建设月球科研站,还将实施火星取样返回、木卫二与土卫六的环绕探测。中国的深空探测将持续向太阳系的星辰大海挺进!

我国在深空探测领域取得的科学成就,正是几十年来中国科学院一代又一代科研人员不断接续奋斗的最好体现。

前不久,我国发布了国家空间科学中长期发展规划,中国科学院是牵头单位之一。我国计划到2050年成为世界空间科学强国。为实现这一目标,中国科学院要继续面向世界空间科学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立足现有学科、人才队伍和工程技术等特色,发挥建制化科研组织模式优势,奋力完成好抢占科技制高点的核心任务,书写辉煌篇章!

科技工作者一定要基础扎实,多科融合,创新发展,胸怀壮志,践行梦想!68年的研究历程,让我见证了中国科学院人一代又一代的努力。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生活在这个伟大时代,我要继续报效祖国,为之奋斗终生!

(欧阳自远,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高级顾问、中国探月工程首任首席科学家)

来源:中国科学报 (2024-11-02 第2版 专题)

责任编辑:曹旸


发布人:17c3****    IP:124.223.189***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