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身体出现这5个信号,胃病可能变胃癌!
2025-04-18 19:26  浏览:400  搜索引擎搜索“手机全球会展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手机全球会展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正确认识和干预胃癌前病变,尽早发现胃癌,对保障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胃的“危险信号灯”

胃癌前病变主要包括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息肉、胃溃疡等,其病理变化主要包括胃黏膜上皮异型增生和肠上皮化生。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特征性改变包括胃黏膜腺体数量减少、腺体结构异常,以及胃黏膜变薄。

胃息肉是指胃黏膜表面长出的突起状乳头状组织,是胃良性肿瘤的一种,比如胃底腺息肉等。

胃溃疡是由饮酒、幽门螺杆菌感染、止痛药和激素过度使用等多种原因导致的胃黏膜破损。

肠上皮化生是指胃黏膜中出现类似小肠或大肠黏膜的上皮细胞,通常属于萎缩性胃炎的继发性变化。

上皮内瘤变也被称为异型增生或不典型增生,是细胞开始“变坏”的阶段,临床上一般分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相当于轻中度异型增生,有可能发展为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相当于重度异型增生或原位癌,需要尽早治疗。

有上述疾病的患者可能出现胃部疼痛、食欲下降等症状,有时与胃癌的症状无法准确区分,因此要尽早就医。

哪些症状提示

可能有胃癌癌前病变?

胃癌癌前病变很隐蔽,多无明显体征,上腹部深压痛可能是需要重点注意的体征。另外患者可能出现一些不典型的症状:

1、消化不良和胃部不适,如隐隐作痛、反酸等;

2、进食后有饱胀感;

3、轻度恶心;

4、食欲不振;

5、胃部灼热感。

胃癌进展期会出现一些典型症状,如便血、呕吐、非特异性的体重减轻、持续性上腹闷痛、黄疸(巩膜和皮肤变黄)、腹水(腹腔积液)等。

胃癌容易盯上哪些人?

年龄在45岁以上(含45岁),且具有以下任意一条者属于胃癌的高危人群,建议定期筛查:

1、长期居住于胃癌高发区;

2、幽门螺杆菌感染者;

3、既往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胃癌前疾病;

4、一级亲属有胃癌病史;

5、存在胃癌其他高危因素(高盐、腌制、熏制饮食、吸烟、重度饮酒等)。

守护胃健康,从预防做起

改变饮食习惯

1、多吃新鲜蔬果;

2、控制食用盐摄入,少吃腌制食物,每人每天摄入食盐不超过5克;

3、少吃油炸、烧烤、酸菜、烟熏、霉变等食物;

4、限制加工红肉摄入量(如香肠、熏肉等),增加白肉摄入量(鱼、虾等);

5、规律饮食,避免暴饮暴食;

6、吃饭要细嚼慢咽,减轻胃的负担。

养成并保持良好生活习惯

1、戒烟限酒,保护胃黏膜不受伤害;

2、适当运动,控制体重;

3、保持充足睡眠,让胃有充足的休息时间;

4、保持心情愉悦,避免过度紧张、焦虑;

5、提倡分餐制,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

6、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要及时治疗根除。

定期筛查、早期发现和治疗

推荐上述高危人群进行机会性筛查,筛查方法包括血清学检查、上消化道钡餐检查、内镜检查。其中,内镜及其活检是目前诊断胃癌的金标准。及早发现胃部疾病和癌前病变,及早治疗。建议到正规医院进行规范治疗,遵医嘱定期随访复查。

总之,胃癌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从正常胃黏膜细胞、癌前病变到浸润性胃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出现癌前病变,不要过分恐慌,但要足够重视,适当干预,减少或阻止其向胃癌进一步发展。不要让胃癌癌前病变悄悄变成胃癌,才后悔莫及。

提前预防、远离胃癌!

本文转载自『央视网』微信公众号,综合健康中国、中国疾控中心

● 反邪专区

● 参与活动



发布人:17ff****    IP:124.223.189***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