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儿子:
这次我想和你谈谈定期放空自己的必要性。
和我相比,你更加“不幸”:虽然你打小便吃喝不愁,但打你记事起,你从来不曾拥有长时间的自由自在。虽然我特别留意每天要给你一定的自由时间,但我大部分时候会给你安排校外培训、课外读物、视频节目等等,真正意义上由你自己做主的、长期的自由是不存在的。反观我小的时候,虽然物质层面较为苦难,但至少小学时段每逢寒暑假,只要不考虑我从来没有做完的假期作业,那我基本就是绝对自由的。
我很难直接下结论,究竟你这种生活模式更好,还是我小时候更加自由自在的感觉更好。虽然我现在回忆小时候自由自在好像挺开心,但我整体上并不觉得它有特别大的价值,相反还会有特别多的弊端,比如我课外阅读少、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差、课外见识少、对社会对人生认识浅薄等等,假如能够重新选择,我愿意像你一样度过我给你安排的童年生活。
当然,这建立在光阴不能倒流的基础上,我无法真正体会像你现在这样的生活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这是因为,对于你的生活,我始终都有个担忧,即家长和学校的介入是否已经严重超出个体成长的真正需要。看看你现在的暑假生活:学校学科老师布置有暑假作业,体育老师布置每天打卡,我要求你跟着学习机学英语、学数学,而你自己大把时间用来听凯叔讲故事等等,大脑真正放空的时间是很少的。
那么,我的担心是什么呢?我担心你当前的生活让你的身心显得过于空中楼阁。虽然我小时候成长的资源远不如你,但至少我有个优势就是:我经常拥有绝对意义上的自由自在,可能我的知识和能力远不如同期的你,可我的身心是接地气的,至少18岁以前内心甚少感到无意义。然而,对于你我担心你中学毕业之前就会感受到人生的无意义,毕竟这些年中小学学生跳楼自杀的新闻我听得很多,青少年抑郁症比例已经高达四分之一。
或许你会说,既然你有这些考虑,为啥还会给我安排那么多课程?至少暑假里让我自由自在地玩耍不好吗?那么我这里郑重解答一下:我们所处的社会,当前是极度内卷的,咱们的家庭条件不支持你不参与内卷;如果我们不参与内卷,那么你将来就容易沦为被他人奴役的社会底层牛马;如果我们参与内卷,虽然无法保证将来一定如何,但至少我们相对来说总可以有一定的选择空间,所以一直以来我对你教育的主线便是,既要内卷,又要身心健康。我这封信所要讲的主题“定期放空自己”,便是很好的身心平衡之道。希望你通过定期放空自己,来维持内在清明。
或许你会问:“我读那么多书,不足以帮助我心理健康吗?”没错,读书虽然很大程度上拓展我们的见识、陶冶我们的情操、提升我们的能力,但你也必须看到读书的局限性:时代变化太快,能够紧跟时代变化的作品太少;每一部作品都有其自己的局限性,每一位作者都有其独特的局限性;你是独一无二的个体,这世界上并没有什么作品是专门定制给你的,所以你成长中的困惑也可能无法从书中获取答案;你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别人无法完全对你感同身受,无法从绝对意义上高屋建瓴地给予你指导和建议,所以总有些困惑需要你自己寻求答案……
再者,你也需要看到:你从别人那里听到的,从书上读来的,从课堂上学来的,并不直接转化为你的实打实的能力,最多你只能像个电脑硬盘,大脑里存储很多知识——噢,不,我们的大脑还不如电脑硬盘,如果我们不及时回忆或应用,渐渐地忘记便是必然,这就是用进废退。
什么情况下才能转化为你实打实的能力呢?那就是,当你面对个性化的人生情境时,没有书本告诉你答案,没有师长告诉你答案,你独自一人赤手空拳去应对和解决时,你才算真正拥有了能力。
好像扯得有点远了,我想表达的是:平时你所接受的信息,往往并没有直接融入你的精神血液,你还需要以契合你自己情感和行为模式的方式,将外界摄入的信息渐次消化至你的精神血液;在此基础上,在完全没有标准答案参考的时候,你依靠自己依然可以解决一些问题。而定期放空自己,就是定期给自己机会整合外在摄入的信息,觉察并释放自己内心深处的欲望,调整非理性的欲求,舒缓自己的情绪,避免精神长期处在压抑的状态。再者,当你内心不够松弛时,身边人也容易和你保持距离,在需要与人合作的事情上,自然就不够有利。
总之,我希望你能够认识到定期放空自己的必要性,养成定期放空自己的习惯,人生成长节节高的同时,还能维持身心平衡。
爱你的妈妈
2024年8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