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嘉琪
公众号编辑,我其实是一个门外汉。
编辑这四年,无数篇公众号,说美感,我不是美术出身,但层次还是很分明;谈文字,我没有系统培训,但我也能提出一二修改方向;想流程,全看经验,好似流程印在脑中。
编辑这四年,每每出一篇文章,都是精心之作。除了去年的低谷期,编辑风格发生变化,今年状态再次回暖,编辑好似更上一层楼。每每一篇公众号,都是我最心仪的作品。
编辑这四年,看似在“浪费”时间,其实每一次都是一场头脑风暴,思维在不停的打转,想法在不断的涌现,思路不停的在明确清晰,每一步、每一帧走的都特别踏实。
编辑这四年,逐渐“清零”的过程。
帐号从一到五再到一,逐步清零的过程,就是对自己最好的赞美。起初,为了留痕,留下自己制作的每一篇内容,把一个帐号满容量,再寻找下一个账号,家人的账号基本被占用;现在,学会了清零,一个账户30篇,始终控制在20篇,把文章一篇一篇的删去,优中选优,不仅从文本、格式,还有自己的情绪价值,都是在不断的对自己的清除。
编辑这四年,有多少个“同行者”。
起初,跟着张爱敏工作室,公众号编辑一直是我在统筹运营,现在已经走过了4年。四年里,我很庆幸遇见10个共同奋斗的伙伴+10位选稿老师,他们从来不会有情绪,不会完不成任务,都是“随说随改”?“随叫随到”,不管有多忙,始终不曾缺席;每一个人都对我帮助极深,不管是工作上,还是生活中,他们都是我的引路人。
中途,加入网研社,我始终忘不了当我自信满满的编辑好第一期,竟然被挑出70多处问题。那是问题吗?不是,是我的“精神的食粮”,出现的问题一一印在脑海。在随后的编辑过程中,他们不断给予我力量,从文字、版式、创新等都给我极强的方向性。更重要的是,老师们还关注我的情绪价值,通过我的编辑手法能看出我的心境,从而让我“摆脱”低谷之期。
之后,自己运营自己的公众号,幸亏有我最幸福的搭档,不管我最什么,她都是最支持,不仅是在工作上的支持,更重要的是精神力量。所以,运营的21年是我个人公众号的高光时刻。
现在,是我独立开始运营家校协作项目组的公众号,我很庆幸还有杨主任的倾心指导。若说,在工作室,我编辑的得心应手,在网研社,炼就我的文字细节,在个人运营,以图片为主。那么,我最大的缺陷就是文字功底。而现在,我需要把我的“缺点”暴露,把优势呈现,需要把这些全部整合,我自己开始独立运营所有。
刚开始,我不知道项目组整体宣传方向、流程、形式,所以,宣传稿从1稿改到6稿,直至现在7稿定型。在第七稿的定型中,杨主任一一给我的指点,让我突然意识到我的文字功底虽然弱,但有明确的提升方向,在写作中逐渐向着“官方”靠拢。在运营中,两位文字老师的稿件也是我对比的素材。所以,这次独立的运营,我还是很有底气的。
编辑这四年,我现在熟能生巧。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