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送孩子上舞蹈课,我在车上把剩余的电影《涉过愤怒的海》看完了,看的断断续续,但大致知道意思了。有些悲烈、毁三观,不知道是否为了剧情转折,刚开始把男二描述的一无是处,后边竟然又成了被同情的对象。黄渤适合饰演类似题材,让人觉得狠。最后女主竟然是为了爱情自杀的,自己给自己十七刀、把自己关在衣柜里,用血画太阳,接近病态的举动,让男主几近崩溃、懊悔孩子小时候没有多陪她,多理解她。
中国的多少家庭情况比这个还严重,父母都在外打工,把孩子扔给老人抚养,或者孩子大点就自己住校,也没听说有谁家孩子抑郁了之类的事发生。有些任何事情都要自己处理,尤其在我们小时候情况更严重。我上高中时,应该是15、16岁的样子,寄住县城爷爷家。早上起来自己做饭,还要给爷爷做,虽然他不起床。收拾完再去上学,晚上放学回来,还要做晚饭。现在多大的孩子了还让家长送着上学,1米7、8的个头看背影就是一个成人了,还让妈妈早晚接送。更别说在家里的衣食了,估计多数都是家长在照顾孩子吧。
开始还对影片涉及很多日本题材有所反感,但主线与日本文化没啥太大关系,就硬着头皮看下去了。影片中还有大量的动漫扮演人物,一直对这种不感兴趣,甚至有些反感,觉得不正经,奇装异服不说,把脸上涂的跟行尸走肉一般,不知道热衷于这个的兴趣点是什么?难不成在体会僵尸的心情?
最后的立意倒是值得我们反思,孩子的心灵是脆弱的,需要家人保护,以免孩子误入歧途。适当的磨砺可以使人自强,过度的磨砺就会扭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