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们讲到,魏王派将军晋鄙领兵救赵,由于魏王惧怕秦国,受到秦王的威胁而令晋鄙按兵不动,屯兵汤阴,隔岸观火。
平原君见状,心急如焚,便接二连三地派使者催促信陵君,恳请其劝说魏王出兵。奈何魏王固执己见,无论信陵君怎样劝说都无济于事。情急之下,信陵君只能亲率门客奔赴赵国,誓与秦军决一死战。
在此关键时刻,信陵君听取了谋士侯赢的计策,以国家利益为重,置个人生死度于外。通过魏王宠爱的如姬之手,从宫中窃得调兵的虎符,并凭借此符杀死大将晋鄙,夺取其兵权。
最终,信陵君成功指挥魏军击败秦军,救援了赵国,不仅巩固了魏国在当时的地位,也展现了其以国家利益为重、个人生死荣辱为轻的高尚品德。
然而,虽说信陵君帮助赵国击退秦军,但他深知自己的行为已经激怒了魏王,因此选择留在赵国。
赵孝成王和平原君对信陵君的英勇行为甚为感激,商议后决定封赏他五个城邑。
信陵君听说此事后,自以为有功劳而面露骄色。就在信陵君逐渐膨胀之时,唐雎挺身而出,劝说信陵君不要自以为有德于人而居功自傲,而应该保持谦逊和感恩的心态。
唐雎谓信陵君曰:“臣闻之曰:事有不可知者,有不可不知者;有不可忘者,有不可不忘者。”
唐雎对信陵君说:“我听说,事情有不可以知道的,有不可以不知道的;有不可以忘掉的,有不可以不忘掉的。”
信陵君英勇救赵的盖世功勋,成了赵国上下瞩目的风云人物。此时,若是他居功自傲,目空一切,甚至挟功自重,很可能节外生枝,适得其反。
但也正是在此时,要提醒信陵君谦虚谨慎,韬光养晦,忘掉自己“有德于人”,却也并非易事。懂道理是学问,讲道理是艺术。在这里,唐雎巧妙地运用了“诱导说理”法。
首先,唐雎用两组对偶的人生哲理警句给信陵君以当头棒喝,使信陵君的心灵在震撼之余,不得不进一步追问。
眼见对话的条件已经成熟,唐雎便和盘托出了自己的肺腑之言。
信陵君曰:“何谓也?”对曰:“人之憎我也,不可不知也;吾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今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此大德也。今赵王自郊迎,卒然见赵王,愿君之忘之也。”
信陵君说:“这话怎样讲呢?”唐雎回答说:“别人憎恨我,不可以不知道;我憎恶别人,是不可以让人知道的;别人有恩德于我,是不可以忘记的;我有恩德于别人,是不可以不忘记的。如今,你杀了晋鄙,救下邯郸,打败秦兵,保存了赵国,这对赵国是大恩德。现在,赵王亲自到郊外迎接你。你很快就会见到赵王了,希望你把救赵王的事忘掉吧!”
别人憎恨你,应时刻反省、捡点自己;自己憎恨别人,应尽量泰然、淡然;别人对自己有恩德,应终生不忘,永存感激之心;自己有恩德于别人,应视为过眼烟云,不再提起。
信陵君曰:“无忌谨受教。”
信陵君说:“无忌我敬遵你的教诲。”
唐雎的一席话闪烁着智者的光芒,蕴含着深邃的人生哲理。这一番令人警策的肺腑之言,如醍醐灌顶,使信陵君如梦初醒,心悦诚服。一个“谨”字,将信陵君的诚服之状、感激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施恩不图报,功成不自得,这样的处世之道,即使是放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也仍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古人的智慧太了不起,确实让我们受益匪浅啊!
备注:1. 图片来自网络,侵之必删。
2. 文章部分释义及赏析资料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