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圈F值
计算公式:光圈F值= 物镜焦距/光圈大小
物镜焦距:是指光圈到底片的距离
光圈大小:就是小孔的直径
光圈F值:有的时候也被简称为光圈值,或者光圈数值。从公式中可以看出,光圈F值与光圈大小成反比,光圈F值越小,光圈越大
快门
快门是遮光板,只有当快门打开的时候,底片才能接收到光照。所以快门可以控制进光时间
快门越块:成像时间越短,被拍摄物品移动的距离越小,图像越清晰。常用于静态拍摄。
快门越慢:成像时间越长,被拍摄物品移动的距离越大,图像越模糊。常用于动态延时拍摄。
曝光
计算公式:曝光量(底片接收到的光能量) = 进光量 * 进光时间
进光量:由光圈控制。
进光时间:由快门控制。
曝光量与成像明暗的关系:
曝光越强:图像越亮(过曝)
曝光越弱:图像越暗(欠曝)
测光
测量光线的强度,给出能正确曝光的光圈和快门速度,数码相机里都有一个光敏电阻(不同强度的光线照射时电阻值发生变化),相机内的电脑根据电阻值的变化确定光线强度,进而确定曝光值(光圈,快门)
底片
底片即感光器件,用于成像。常见的底片有物理底片(胶片)和数码底片(CCD或CMOS)
CCD传感器的图像质量优于CMOS传感器,而CMOS传感器在成像速度、功耗、价格等方面优于CCD传感器
底片(感光元件)与像素的关系
底片上排列着感光单元,一个感光单元就是一个像素
单个像素的大小越大,成像越稳定,效果越好。(因为感光单元越大,接收光线越充分)
像素个数越多,照片尺寸越大。是优点也是缺点,细节更多,照片更清晰,但是占用手机存储越多
在底片大小相同的情况下,单纯的增加像素个数没有意义,像素变多意味着单个像素的大小变小,感光效果变弱。应该追求两者的平衡
如果想要成像效果变好,应该选大底片。(“底大一级压死人”)
ISO
感光度,又称为ISO值,是衡量底片对于光的灵敏程度
对光越灵敏,越适合捕捉暗光线:
亮处用小ISO即可,暗处用大ISO。
对光越灵敏,意味着所需的进光时间越短:
意味着所需快门的时间越短。所以ISO值上限决定了快门的上限,只有ISO足够大,快门才可以足够快。
意味着曝光量越少。所以ISO越大,图像越模糊,使用较高敏感度通常会导致影像质量降低(较粗的底片颗粒或是较高的影像噪声)
曝光-- 感光 -- 形成图像数据 -- 拍照
焦距
镜头到焦点的距离就称为焦距
白平衡
白平衡是为拍出正确色调而设置的。色温数值越低越偏向红色(愈暖),数值越高侧越偏向蓝色(愈冷)
景深
指的是清晰的成像范围
数码图像采集过程
感光元件产生的模拟信号,首先经过模拟信号放大器进行信号放大,进而经过数模转换电路(DAC)变为数字图像,数字图像再经过ISP(Image Signal Processor)图像处理器进行数字图像处理,最后数字图像经过压缩编码算法,存储到SD卡中成为一个照片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