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农民朋友们,我们建立了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当您生活存在严重困难急需帮扶时,可以申请成为监测对象......”行走在河北省张家口市各区县的农村,经常听到村口大喇叭播放与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政策相关的内容。
张家口市山多地贫,曾是河北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过渡期以来,当地防止返贫致贫的任务十分艰巨。为提升工作成效,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该市将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工作作为重中之重,不断创新宣传路径、畅通申报渠道、完善帮扶体系,推动各区县的工作切实从“被动识别”转向“主动预警”,从“单一救助”升级为“多元赋能”,用智慧和汗水织密了防贫网。
01
多元宣传让好政策入脑入心
“防贫监测很重要,干部群众要记牢。监测对象有三类,不同范围要分清;监测标准九千块,应纳尽纳别落下;后续管理需跟上,帮扶措施要延续。”这段由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县农业农村系统干部创作的防贫监测帮扶顺口溜颇受当地群众欢迎。
涿鹿县栾庄乡小矾山村驻村书记第一书记贾桂龙说:“村里的常住人口年龄偏大,文化程度相对较低,起初一板一眼的防止返贫政策宣传经常让他们感到一头雾水,听不太懂,也记不住。通过顺口溜的形式,让村民对防止返贫政策的知晓率显著提升。”
小矾山村以顺口溜宣传防止返贫监测政策正是张家口市通过多元宣传形式让好政策入脑入心的生动案例。为全力构建日益完善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张家口市将开展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政策宣传解读作为一项制度推进,在实践中建立健全了“1+1+N”的多元化宣传体系。
“前两个1分别是一套宣传海报、一张申报政策‘明白纸’。宣传海报在所有行政村张贴,告知政策、标准等;申报‘明白纸’对所有农户发放,做好政策解读。N指的是市、县相关部门在‘1+1’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张家口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闫利东介绍,为丰富“N”的元素,该市农业农村局梳理防止返贫政策要点,依托“张家口农业”微信公众号强化常态化政策宣传;尚义县、经开区制作宣传小视频,在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发布;万全区录制防止返贫监测政策小讲堂,宣传有关政策;沽源县录制防止返贫政策宣传音频,定期在村大喇叭播放,提高群众知晓度;张北县联合中国移动,将有关政策通过短信的形式推送给群众;宣化区联合区电视台,每日20点、21点播放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政策。
这些形式多样的防止返贫政策宣传形式,消除了群众的信息盲区,提升了群众对防返贫监测政策的知晓度和参与度,为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筑牢“防护网”。
张家口市下花园区设置“流动村卫生室”,方便村民体检。
02
及时识别让防贫网牢不可破
为对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农户早发现、早干预,张家口市在“识别端”下足了功夫。过渡期以来,该市未发生一例返贫致贫问题。
“张大爷,您这个病多长时间了?在哪儿看的病?看病的费用您孩子出还是自己出?”张家口市第四医院驻万全区霍家房村第一书记走访时发现,该村农户张振山于2024年7月因肺癌住院治疗,自费花费超3万元。他的孩子们各自家庭负担较重。在详细了解情况后,村里迅速启动情况核实、开会研判等程序,于当年8月8日将张振山一家识别纳入监测对象。从发现该户存在返贫风险到将其识别为监测对象仅用时11天。
为方便群众自主申报,张家口市在严格按照河北省的要求认真推广现场申报、扫码申报、“裕农通”平台申报、热线电话申报、APP申报的基础上,还因地制宜拓展了微信公众号申报、便民服务大厅申报渠道;依托“张家口农业”微信公众号,在“三农服务”版块开通“农户自主申报”功能,接入“河北省防返贫监测和帮扶工作信息系统”,提供自主申报、代人申报、一键申报功能;在各县区行政审批大厅的农业农村窗口、乡镇的便民综合服务大厅农业窗口提供申报服务,方便群众申报。
“检查出大病后我第一时间想到了防返贫政策。”尚义县小蒜沟镇勿乱沟村村民师凤仙说,她今年检查出患有宫颈癌,让本就不宽裕的家庭雪上加霜,为寻求帮助,她及时扫码提交了监测对象申请,不到10天就被识别为监测对象,很快就得到了临时救助,而且医疗费用报销比例大幅提高。
这并非个例。近年来,为建立防返贫快速响应机制,张家口市积极在简化程序上下功夫,减少乡镇公示等环节,落实“一张表”制度,压缩纳入时间、用好“绿色通道”等,确保监测对象从快纳入、从快帮扶。对监测对象的识别纳入不设“窗口期”,确保随时申请,随时能够开展识别有关工作。对因身体原因等无法自己申报的,村委会、驻村工作队还可以提供“代为申报”和“上门服务”。
康保县康保镇道北村公益岗村民正在清扫村内道路。
03
精准帮扶让新风险尽早消除
“要织密防贫网,既要及时识别,更要精准帮扶。”闫利东介绍,为帮助监测对象尽早消除风险,张家口市各区县进一步充实了帮扶政策“工具箱”,确保监测对象“一户一策”精准脱困。目前,全市监测对象户均帮扶措施达4.4项,各方协同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监测帮扶答卷。
这份答卷蕴藏着产业“造血”的活力。2021年以来,张家口市累计投入四级衔接资金93.61亿元,共谋划实施帮扶产业项目2301个,脱贫人口人均生产经营性纯收入占比明显提高。2022年,沽源县西辛营乡东辛营村村民王英平因突发脑膜瘤被识别为监测对象。这些年,当地在对其落实好医疗救助的基础上,还帮助他家发展了架豆种植,实现年增收1.2万元。2024年底,他在病情好转的情况下消除了风险。
这份答卷闪耀着就业“增效”的光芒。张家口市大力实施劳务输出一批、帮扶车间吸纳一批、以工代赈带动一批、公益性岗位安置一批、自主创业扶持一批“五个一批”和春风行动、“雨露计划+”、就业信息核实核准3个“专项行动”,推动脱贫劳动力稳定务工25万人左右。
这份答卷承载着政策“兜底”的温暖。过渡期以来,全市落实教育资助54.45亿元,未发生失学辍学现象;落实农村低收入人口参保资助金额7.3亿元,帮助他们实现了及时参保;报销金额58.4亿元,为农村群众减轻了医疗负担;改造农村危房4751户,充分保障了“人不住危房、危房不住人”;对19个县区4271处饮水工程实施维修养护,进一步提升了农村家庭的安全饮水保障水平;新纳入低保对象8.15万人,特困人员1.01万人,临时救助14万人次。
这份答卷汇聚着协同发展的合力。张家口市积极构建“中央定点帮扶+省五包一、三包一帮扶+省内区域性结对帮扶+驻村包联帮扶”体系,协同发力防止返贫致贫的成效显著。2024年2月,张北县台路沟乡后大营滩村村民王亮突发白肺病。得知消息后,张北县农业农村局联合阿里巴巴集团、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引进“顶梁柱”健康公益保险项目,为其理赔2.5万元。收到理赔款的那一刻,王亮表示:“这份来自社会的温暖和善意,不仅帮我解决了经济困境,也让我坚定了面对生活的信心。”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成绩的取得必然离不开日常的付出。翻看张家口市在建立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时书写出的答卷,我们从字里行间深刻地感受到了及时和精准的力量。
(作者单位:河北省张家口市农业农村局)
来 源 :《中国乡村振兴》杂志2025年第16期
总监制: 姚卜成
监 制:韩世雄
编 辑:张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