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这三道门: 精于事道,讲究的是修己成人;立于世道,遵守的是修己安人;顺应天道,遵循的是修己达人。 一个人能到达的高度,取决于他能打开第几道门。
为人处世中,当以立德为先。 有德之人,人皆爱之,无德之人,人皆厌之。 一个人的德行并不是一开始就有,而是在为人处事的过程中,逐步积累,逐渐完善。
一个人的成长,在于其对自身的要求。 不偏不倚地对待生活,才能德立而身正。
96岁的杨绛先生在《走到人生边上》中写下自己对生命的思考:“人生实苦,终其一生,都要不断地修炼灵魂,完善自我。” 人活一世,行事易,为人难。
品德的修炼是一个人终生的必修课。 君子检身,常若有过。 在一点一滴中完善自己的修养,才能顺利打开人生的第一道门,收获安身立命的资本,行走世间的通行证。
一个人若要更进一步,需要明白优秀取决于其格局的扩大。 《大学》中有这样一句话:“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成长,就如同洗去身上的尘埃一样,每天保持更新,才是实现升级的根本。 逐渐扩大自己的视野,提升自己的格局,才能更加淡定地面对接下来的未知。
诗人谢枋得曾在《与李养吾书》中写道:“大丈夫行事,论是非不论利害,论逆顺不论成败,论万世不论一生。” 读过的书,走过的路,见过的人,所有的经历,都可以沉淀下来,形成处世的智慧,警醒自己,惠及他人。
正如余秋雨所说:“人的生命格局一大,就不会在生活琐碎中沉沦,真正自信的人,总能够简单得铿锵有力。” 人生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从第一道门到第二道门,不断成长的过程,便是前行的最大意义。
《论语·里仁》中有言:“德不孤,必有邻。”意思是说:有德守德之人,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与之相随。 古时候,就有“大舜所居之地,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的说法,一个人德行的最高境界,可以影响他人、反馈社会。
品行端正,不仅能够点亮自己,也可以照耀他人。 正如思想家黄石公在《素书》中所言:“释己而教人者逆,正己而化人者顺。” 把自己放在一边,单纯地去指责他人是一种傲慢; 严格要求自己,不断磨砺心性,当我们走进第三道门时,用良好的品德去影响他人,无人不会信服。
《中庸》有言:“君子不可以不修身。” 人生一世,草生一秋。 生命是一场修行,当确立了人生的方向,就不会到处乱撞。 精于事道,修己成人;立于世道,修己安人;顺应天道,修己达人。 在所见所闻中不断提升自己,就是一步一步跨过人生三道门的过程。 不管现在正处于哪道门前,愿你我都能在成长中,锐意进取,勇敢向上,努力超越自己,便不会枉活一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