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年时光荏苒
祖国的巨轮驶过沧桑
民族复兴的光辉愈发璀璨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
翻天覆地的变革席卷大地
让我们跟随数字的脚步
讲述一段段辉煌的故事!
这里是湖北
九省通衢,承东启西
接南纳北,通江达海
惟楚有才,于斯为盛
75载,日新月异,旧貌换新颜
从广袤田野到长江之畔的繁华都市
每一寸土地都沐浴着复兴发展的春风
荆楚儿女,勇立时代潮头
敢为人先、矢志奋斗
在共和国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上
绘就璀璨夺目的“荆”彩华章
经济总量连上新台阶。新中国成立初期的1952年,湖北生产总值(GDP)仅为24.51亿元,到1978年增至151.00亿元。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1992年突破1千亿元,2008年突破1万亿元。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总量连上新台阶,2012年突破2万亿元,此后每3年突破一个万亿大关,2021年突破5万亿元大关,2023年达到55803.63亿元,居全国第7位、中部第2位。经济增速快于全国。2023年全省生产总值比1952年实际增长2275.8倍,按不变价计算,年均增长8.2%,高于全国同期增速0.3个百分点。其中,1979—2023年年均增长9.8%。人均GDP显著提升。1952年,全省人均GDP仅90元,1978年增至332元,2005年首次突破万元。2023年人均GDP达95538元,比1952年实际增长1059倍,年均增长10.3%。按当年汇率折算为13588美元,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低收入水平跃升为中等偏上收入水平。
研发投入持续加大。湖北率先在全国提出科教兴省战略,着力打造全国科技创新高地。2023年,全省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达1408.2亿元,R&D经费投入强度达2.52%。科技队伍不断壮大。1954年,全省专业科技人员仅0.47万人,1978年为22.02万人。截至2023年,全社会拥有R&D人员41.51万人,R&D人员全时当量达28.82万人年。科技成果产出丰硕。2018-2023年,全省共登记重大科技成果11575项,其中针对绝大部分的重大科技成果进行评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和国际先进水平的成果3927项,占比高达33.9%。科技成果加速转移转化。2023年,全省专利授权量13.52万件,登记技术合同成交金额4802.24亿元,居全国第3。高新技术企业2.5万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1631.47亿元,占GDP比重达20.8%。湖北在光纤光缆、光通信、北斗应用、生物医药、船舶设计等若干领域技术实力居全国领先地位;双低油菜、两系杂交水稻、柑橘生物育种技术处于国际先进地位。
产业结构不断升级。新中国成立初期,1952年湖北三次产业占比为56.7:15.6:27.7。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推进,二、三产业快速发展,占比持续提升。2000年,三次产业占比为18.7:40.4:40.9,第三产业首次成为主导产业。党的十八大以来,产业协同发展、优化升级态势更加明显,第一产业基础地位持续夯实,第二产业向中高端迈进,第三产业占据经济总量半壁江山。2023年,三次产业占比为9.1:36.2:54.7,高技术制造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能。需求结构持续优化。随着经济发展水平全面提升,经济增长进一步转向依靠投资、消费协同拉动。消费扩容提质,2023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至24041.89亿元,是1978年的401.8倍,年均增长14.3%。全省亿元及以上商品交易市场88个,市场成交额达2183.31亿元。投资量增质升,1949-1980年全民所有制单位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1.4%,1981-2012年年均增长21.2%。党的十八大以来,投资继续保持平稳增长,结构持续改善,2023年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占制造业投资比重达6.5%,比2018年提高0.3个百分点。区域经济联动发展。城镇化稳步推进,2023年末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5.47%,比1952年提高55.58个百分点。市州经济竞相发展,2023年GDP过千亿元的市州14个,比2012年增加6个。其中,超3000亿元的城市3个,超2000亿元的城市5个。武汉突破2万亿,是中部首个GDP突破2万亿的城市;襄阳、宜昌均超过5千亿元。县域经济不断壮大,仙桃、大冶等8地入围全国百强县,数量居全国第4,中部第1。
绿色发展走深走实。湖北扎实推进长江沿线“关改搬转”,沿江1公里范围内化工企业实现“清零”,非法码头全面取缔,在全国率先实施长江“十年禁渔”,省内83个水生生物保护区实施全面禁捕。“江豚吹浪立,沙鸟得鱼闲”的生态画卷得以重现。2023年,全省单位GDP能耗继续保持下降;万元GDP用水量降至52立方米,比2018年下降30.7%。生态颜值气质全面提升。17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4.7%,PM2.5年均浓度降至37.1微克/立方米。主要河流监测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91.4%,比2018年提高2个百分点;森林覆盖率达42.45%,比2018年提高2.84个百分点。
优化开放条件链接全球。湖北是我国开放较早的内陆省份,1858年汉口成为通商口岸。新中国成立以后,湖北不断推动对外开放迈出新步伐。近年超米字型高速铁路网加快形成,黄金水道通达江海,“空中丝路”畅达全球。2023年,全省进出口总额达916.40亿美元,比1978年增长529倍,年均增长15.0%。外贸“朋友圈”更加广泛。对包括美国、欧盟、日本、我国香港地区和英国在内的传统市场累计进出口额占全省比重为35.3%;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RCEP其他成员国、东盟进出口额占比分别达47.9%、29.8%和16.8%。出口产品层次提升。机电产品出口额在全省的占比51.1%,劳密产品占比为17.9%。电动载人汽车、锂离子蓄电池和太阳能电池等“新三样”产品出口额合计同比增长91%,新能源汽车出口规模居全国第5位。多领域开放合作加速推进。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74.02亿美元,比2012年增长62.3%;外派各类劳务人员17338人次,比2018年增长63.7%。
就业形势长期稳定。改革开放以来,湖北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就业,多种形式促进充分就业,1978—2023年全省就业人口平均每年增加29.86万人。2023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92.88万人。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按照每人每年2300元(2010年不变价)的国家贫困线标准,2020年底5.8万剩余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绝对贫困历史性消除。居民收入较快增长。202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990元,比1949年年均增长8.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293元,比1949年年均增长8.1%。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由1978年的2.94缩小为2023年的2.11。居民生活质量极大改善。2023年,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1500元,比1949年年均增长8.5%;农村居民消费支出20922元,比1949年年均增长8.6%。以耐用家电为标志的发展型消费基本普及,城镇居民每百户家庭拥有洗衣机、电冰箱、彩色电视机、空调、移动电话分别为100.3台、107.4台、107.7台、196.4台、254.5部;农村居民分别拥有97.3台、114.2台、110.0台、116.2台、285.6部。以家用汽车、电脑为主导的享受型消费进入寻常家庭,城镇居民家用汽车的百户拥有量从2000年的仅0.2辆增加到48.8辆,农村居民每百户拥有汽车33.6辆。
数说75载辉煌
共鉴荆楚巨变
今天,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湖北勇担使命,奋楫再进发
锚定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
的目标定位
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
走深走实
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
新的更大贡献!
下一站,再见!
湖北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湖北调查总队
联合制作
点个在看数说7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