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梅雨季也要警惕中暑
2025-07-10 14:21  浏览:302  搜索引擎搜索“手机全球会展网”
温馨提示:为防找不到此信息,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手机全球会展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近期,全国多地处于梅雨季,高温高湿的气候让人感到不适。日前,74岁的王大爷骑车时,毫无预兆地从车上栽倒,不省人事。路人见状,急忙拨打急救电话,将他送上救护车。

在救护车上,王大爷心搏骤停,自主呼吸也随之消失。医护人员争分夺秒,立即为其进行心肺复苏。抵达医院急诊科后,救治团队接力进行心肺复苏,并实施气管插管通气。经过8分钟全力施救,王大爷的大动脉恢复了搏动,暂时脱离生命危险。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心脏检查揪出“真凶”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入院检查时,王大爷的体温接近40摄氏度,并出现了代谢性酸中毒及急性心肌梗死的表现。

医生怀疑王大爷患上了热射病,不排除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情况,紧急为其进行了冠脉造影。检查结果显示,王大爷的心脏没有致命性损伤。最终,王大爷被确诊为热射病。

热射病是最严重的中暑类型,分为劳力型(青壮年在户外作业、运动时发病)和经典型(老年人、体弱者在闷热环境中发病),王大爷正属于后者。研究显示,热射病的致死风险极高,幸存者也可能遗留脑损伤、肾功能障碍等后遗症。

经过抢救,王大爷的体温降到了38摄氏度,呼吸和心率也趋于平稳,并恢复了意识。经过几天的治疗,王大爷顺利出院,没有留下后遗症。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梅雨季也是高危天气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让王大爷和家属感到不解的是,当天的气温并不是很高,王大爷怎么会患上热射病呢?

杨建敏介绍,很多人以为只有烈日暴晒才会导致中暑。殊不知,梅雨季的高湿度也是“隐形杀手”。梅雨季的湿度较高,人体感觉闷热,即使气温未达35摄氏度以上,仍然可能因汗液蒸发受阻,导致人体核心温度迅速升高。当环境湿度超过60%,汗液难以蒸发散热,热量在体内越积越多,有的人会在不知不觉中患上热射病。

更可怕的是,有些患者仅表现为精神萎靡、浑身乏力,一开始只是觉得“有点累”,根本没意识到危险临近。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及户外工作者一定要警惕热射病。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这些“陷阱”要当心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每年的梅雨季,我们都会接诊因热射病引发心脏问题的患者。”杨建敏无奈地说,这类患者往往没有头晕、呕吐等典型中暑症状,很容易被误诊。在临床中,部分热射病导致的休克容易和急性心肌梗死导致的休克混淆,有些患者可能同时患有热射病和急性心肌梗死。

梅雨季结束时,气温会急剧上升,热射病的诱发因素大大增加,杨建敏强调:“一旦出现胸闷、乏力、意识模糊等症状,千万别硬扛,应立刻就医!”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如何预防热射病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识别危险信号在暑期或高温环境中,当您出现精神不振、头晕乏力等轻微不适时,应马上转移到阴凉处,并解开衣领,用温水擦拭身体,冰敷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以快速降温。同时,要注意补充电解质。

科学急救发现他人中暑后,要迅速将其移至阴凉通风处,解开衣扣散热,用湿毛巾降温,并拨打急救电话。

高危人群重点防护老年人对高温不敏感,易忽视身体不适,家属应在室内安装温湿度计,监测室内环境,确保室温舒适、空气流通。老年人应避免高温时段外出;慢性病患者应避免长时间处于闷热环境,遵医嘱调整药物。老年人在进行户外活动时,应穿着透气防晒衣物,并注意补充电解质。


来源:老年健康报

文:浙江省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李煦

策划:郑颖璠

编辑:尤颖康 杨真宇

校对:马杨

审核:管仲瑶 徐秉楠



发布人:bdba****    IP:124.223.189***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