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行采集:
1.舆论的运动律催生了舆论的激聚术与舆论的降解法。两者互为反向。
舆论的激聚术指运用特别的传播方法与手段,实现舆论的快速激发与聚集。
而关注链接点的断裂及关注比例的下降就是舆论的降解。
2.“舆论的丢石头”工具:如何丢一块石头让平静的湖面泛起涟漪?
方法:“谁是”句式!类似句式:“如何评价……”、“如何解释……”、“为什么是……”、“最讨厌(喜欢)的是……”,能起到让某某“出列”的效果。
3.没有新鲜组合的标题,就不是人人都爱的表情包。没有表情包,就没有广泛的传播力。变成表情包的诀窍:观点吻合,情感合拍,表达特别,转发便捷!
4.传统媒体的观看模式是围观,新媒体的观看模式是分享,其浏览量的增长要靠转发来完成。
传统媒体要尽可能把产品或单位的名称放在标题上,新媒体则尽可能不要这样做,一是会限制人们的好奇心,二是会误认为这是广告,导致人们不愿打开乃至转发。
5.舆论热点的形成与高潮的兴起,与链接点的数量、属性、形状、功能、载体、要素、结构和形式等密切相关。舆论事件的复活,需要链接点形成特殊的结构。
6.舆论关注的对象有两种,一种是认识论的对象,另一种是价值论的对象。
认识论只有一个真相(真理),价值论却有无数个选择。
7.在新闻传播里,事实是最重要的要素。
在价值传播里,是非是最重要的要素。
在故事传播里,恩怨是最重要的要素。
8.真正的舆论引导是给舆论场提供链接点,并且是提供对自己有利的链接点。
9.舆论的降解法,首先可以做的就是降解伤害,尤其是降解最直接受害方的伤害。
作为舆论场的管理者,分散注意力是减少负面舆情、降解社会震荡的有效手段。
10.舆论脱困术有四类方法:舆论转换法、舆论转移法、舆论稀释法、舆论分解法。
•不同对象间的转换,是关注的转换;
同一对象的不同侧重点间的转移,是关注的转移。舆论转换法往往要靠天意,舆论转移法却可通过策划实现。
•平衡舆论法:表面上是增加选项,平衡报道,其实就是稀释舆论。
舆论归因多元法,也是一种稀释。
•舆论分解法,目的是要把有害的关注点分解为无害的关注点。
•将是非变成恩怨,是一种可行的舆论脱困方法。
一行精华:
舆论的运动律催生了舆论的激聚术与舆论的降解法。两者互为反向。
舆论脱困术有四类方法:舆论转换法、舆论转移法、舆论稀释法、舆论分解法。
触动,反思,改变:
舆论的激聚与舆论的降解,其关键着力点还应该放在对于受众关注的处理上。
激发受众的关注,使其聚焦于一点,就能引发舆论的激聚;分散和稀释受众的关注,降低和减少在一点上的密度和数量,就能实现舆论的降解。
道理似乎很简单,但由于广大受众的关注点看不见摸不着,实操起来,困难依旧是非常大的,需要专业知识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