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康熙皇帝,我们会想起什么呢?他平定三藩之乱,统一台~湾,驱逐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平定噶尔丹叛乱,他还组织编纂了《康熙字典》、《古今图书集成》等典籍,对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可以说康熙的功绩涵盖了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他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为清朝的繁荣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他也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最长的皇帝,是一位杰出的君主,被后人尊称为“千古一帝”。
然而如此圣人,却在迟暮之年做出了一些反常的举动,今天分享的这本《圣人的迟暮:康熙晚年的帝国变局》,详细讲述了这位圣人在帝国权利交接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以及他为帝王的正统所做的一切努力。
这本书从康熙四十七年(公元1708年)讲起,分盛世、废嫡、争储(上下)、遗诏、亏空、戎马、江南(上下)、故国共十章,帝国从废嫡开始,内部的势力暗流不断,国运渐衰。
康熙晚年三件事情蕞为不解,不曾有他壮年时的谋略和勇气,更多显示出的是急躁和不安。
第一,废嫡再立。废嫡就是因为没有安全感,随着皇子储君长大,自己的地位受到挑战,于是废嫡,从而行成了九子争储的局面,然而再立再废,忐忑又自责。对其他皇子的打压也是一样,时常情绪大变,甚至放声痛哭。
第二,在藏对准噶尔战争中的失误。他派了三支千人队伍,侍卫色棱带领2000陕西八旗绿林精兵作为先锋,西安将军额伦特率4000人随后,另四川提督康泰率2000人从川藏线进入。这部署看似周密,有先锋,有正面进攻,又有侧面牵制,但每一路都很单薄,最大的问题上,没指定谁是三路的统领,也没考虑路途遥远及粮草补给,显然是仓促部署。
第三,褚位遗诏。在病危的时候,始终没有明确的遗诏说明谁来继承大统。或者有,被处理了?不论如何,这个问题他不是没有考虑到,但一直拖到最后来不及宣诏,这也不像他的谋虑和作风。
通过作者对事件叙述和对人物内心的描写,写出了一代天骄壮志未酬的遗憾,尤其废嫡争储过程解说的很是精彩,值得一读。
我是三棱镜,遇见好书,分享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