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全球会展网

    手机WAP版

    手机也能找商机,信息同步6大终端平台!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热点新闻 » 正文

    旅居云南丨守住古城文化之魂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7-28 15:44:58   浏览次数:1  发布人:0780****  IP:124.223.189***  评论:0
    导读

    丽江古城 图源:云南日报走进古城古街,晨曦初露时,阿婆背着竹篓踏过光滑的五花石板,古乐坊的丝竹之声隐隐可闻。然而当正午的人潮汹涌而至,这份静谧便迅速被裹挟在喧闹的叫卖声、旅拍团队的指挥声与震耳的背景音乐中。传统的院落,或化身高价民宿,或成了千篇一律的“网红小吃街”。古城文化之魂,不能在过度商业化中悄然稀释,旅居者才能重新找回心灵栖居的深度体验。当游客与旅居者共同涌入带来的巨大经济利益与古城保护之间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丽江古城 图源:云南日报

    走进古城古街,晨曦初露时,阿婆背着竹篓踏过光滑的五花石板,古乐坊的丝竹之声隐隐可闻。然而当正午的人潮汹涌而至,这份静谧便迅速被裹挟在喧闹的叫卖声、旅拍团队的指挥声与震耳的背景音乐中。传统的院落,或化身高价民宿,或成了千篇一律的“网红小吃街”。古城文化之魂,不能在过度商业化中悄然稀释,旅居者才能重新找回心灵栖居的深度体验。

    当游客与旅居者共同涌入带来的巨大经济利益与古城保护之间张力日增,我们不禁要问:那些曾滋养了千年文明的“老底子”,是否正在我们的漠视与短视中被蚕食?而失去了“老底子”的灵魂,旅居者追寻的“诗与远方”,又将何处安放?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古城的小院

    1997年,丽江古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商旅往来,古城曾因商贸而兴;马蹄声远,丽江今因文旅而盛。习近平总书记在近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指出“不能让一些人击鼓传花,把问题留给后人”,为古城古镇长远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导。“丽江有美丽风光,有特色文化,有很高知名度,一定能走出一条持续健康的文旅发展之路。”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丽江古城考察时,也对云南的古城古镇发展寄予了厚望。

    古城逐渐“失真”,敲响的是敬畏缺失的警钟,也模糊了旅居的意义。 新华社2021年的一篇文章指出,丽江古城内纳西族原住民不足800户,较申遗初期减少超三分之二。纳西庭院生活气息的消逝,伴随的是传统邻里关系的瓦解与活态文化的凋零。当古城空间被纯粹的商品逻辑主导,那些沉淀在砖瓦间、融于日常生活的历史记忆与文化密码便面临断裂。

    过度商业化如同汹涌的潮水,冲刷着古城独特风貌的根基:新建客栈为迎合“网红”审美和短期租赁需求,肆意改变传统民居结构,抹去了历史的肌理;同质化的旅游商品充斥街巷,挤压着本地特色手工艺的生存空间;喧嚣的酒吧夜经济,与古城本应具有的宁静内敛气质格格不入,也让渴望沉浸式体验的旅居者无所适从。

    当敬畏缺位,发展的天平便会失准,旅居的深度与温度亦将打折。古城保护与旅游开发、旅居需求本非不可调和的矛盾,关键在于是否将敬畏置于发展逻辑的核心。丽江古城曾因保护得当而获得世界文化遗产的桂冠,这份敬畏带来的硕果,正是其吸引全球旅居者的独特魅力所在。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丽江古城 陈飞 摄

    多年来,丽江古城坚持保护第一、合理利用和最小干预原则,《云南省丽江古城保护条例》《云南省纳西族东巴文化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有效施行。当地致力于维护古城的完整性、原真性,在把文化遗产保护放在第一位的同时,注重合理利用,不断开拓保护与发展“双赢”局面。

    当人们沿着石板路,走进一处处因文化体验而“火”起来的古老院落,亲耳聆听意境古雅的纳西古乐,体验各色非遗代表性项目,“诗”和“远方”相得益彰、浑然一体,吸引越来越多人远赴而来、旅居下来,触摸历史记忆的温度,品味古与今的交融,品读它的魅力神韵。这一幕幕鲜活场景,正是习近平总书记“以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重要论述的生动实践。2024年,进入古城景区的游客达2217万人次,文旅产业占据了丽江经济的半壁江山,这座美丽的古城不断焕发出新的光彩。


    巍山古城 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供图

    旅居云南,旅居古城,在云南其他地方我们也能看到敬畏照亮旅居者通往深度体验的光:束河古镇在核心区外有序发展旅游服务,有效分流游客和部分旅居需求,也为寻求相对宁静的旅居者提供了另一种选择——在缓冲区便捷生活,在核心区深度感受;巍山古城严格限制新建筑高度与风格,守护着天际线的历史韵味,保障了旅居者无论漫步于哪个角落,都能感受到穿越时空的完整氛围,而非被突兀的现代高楼打断思绪; 一些带着敬畏之心扎根蒙自建水古城的“新云南人”也值得关注,他们租下老院子,不是粗暴改造为豪华民宿,而是小心翼翼地修缮,保留原有格局和韵味,将其打造成融合工作室、文化交流空间或小型文化主题民宿。他们主动学习当地语言、习俗,参与社区活动,努力成为“文化桥梁”而非“文化孤岛”。他们的存在,为古城注入了新的活力,但这种活力是建立在尊重、学习和共生的基础之上。

    这些云南古城的生动实践传递出朴素而深刻的真理:只有将敬畏深植于心,转化为行动准则,古城才能在发展与旅居热潮中守住灵魂。而敬畏之心守护的“老底子”,恰恰是吸引高质量旅居者、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核心资源与最大竞争力。旅居者,既是古城文化的体验者,也应成为敬畏之心的传递者和活态传承的参与者。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丽江古城游人如织 赵庆祖 摄

    当四方街的喧嚣声再次响起时,愿管理者、经营者、原住民和每一位旅居者心头都存一份沉甸甸的敬畏——敬畏那方水土孕育的独特文明,敬畏先民留下的智慧结晶,敬畏子孙后代同样享有文化滋养的权利,也敬畏自己在此短暂栖居时对这片土地与文化的责任。

    唯有时刻怀抱敬畏之心,云南古城的灵魂才能穿越时间的激流,在时代的喧嚣与旅居的热潮中熠熠生辉。当“老底子”被精心守护,当活态的文化在街巷间流淌,旅居便不再是匆匆的驻足,而是一场与古老文明深度对话、与在地生活真诚相拥的修行。这样的古城,才能继续向世界讲述那未被磨灭的古老故事,并为每一个寻找“心安之处”的旅人,提供一片有根、有魂、值得长久停留的“远方”。

    来源 云南网

    编辑 张楠

    本期责编 张灵洁 李元

    审核 马波 刘丽

    运维 云报集团·文旅头条新闻网

    ※如有侵权请联系:电话:0871一63534744

    邮箱:870715538@qq.com


     
    (文/匿名(若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核实发布者) / 非法信息举报 / 删稿)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昵称为 0780**** 发布的作品,本文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发布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154208694@qq.com删除,我们积极做(权利人与发布者之间的调停者)中立处理。郑重说明:不 违规举报 视为放弃权利,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有个别老鼠屎以营利为目的遇到侵权情况但不联系本站或自己发布违规信息然后直接向本站索取高额赔偿等情况,本站一概以诈骗报警处理,曾经有1例诈骗分子已经绳之以法,本站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若遇 违规举报 我们100%在3个工作日内处理!
    0相关评论
     

    (c)2008-现在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