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从“有淄有味”到“滨至如归”,再到“苏超联赛”,每一座有特色、懂服务、会宣传、有温情的城市都有潜力成为下一个“网红”“顶流”,它们无一不伴随着热点话语的发生。这些热点话语不仅折射着公众心态,也在助推着某一地域、民族、国家与其他地域、民族、国家之间的互动。这种互动直观可感,在文化心理、情感认同和发展期盼中得以显现,进而推动“想象共同体”的建构,带动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共同向往和期待。
话语互动中的类推式建构与趋同化整合
地域之间的热点话语互动在形式上常表现为类推式话语(如“省份/城市+小+当地特色”矩阵式称名、模因式喊话),形成地域标签并强化群体互动倾向。譬如,“南方小土豆”等称名甚至细化到了地市一级,“江苏小太保”包括“南京小雨花石、苏州小螃蟹、无锡小蜜桃、常州小恐龙、泰州小烧饼、扬州小狮子、徐州小孩酥、宿迁小洋河、南通小学霸、镇江小香醋、盐城小麋鹿、淮安小龙虾、连云港小猴子”。这不仅能彰显地方特色,还通过同构模式产生了集群效应,增强了整体性、亲密性。
模因式喊话也结构统一、节奏押韵。譬如,“我姓苏,大江苏,水韵江苏不服输,功名深藏我必护;我姓苏,大江苏,大江、大湖、安康、富庶、繁华图,轻摇船橹、水乡情愫、美如初;我姓苏,大江苏,历史名城千年路,经济繁荣文化促。苏,才子佳人驻;苏,千年运河诉。苏,来江苏,诗意栖居好去处;苏,来江苏,水韵江苏锋芒露”。它们通过“①我姓X1(省份简称)+大X2(省份名称)或与X2谐音的汉字+展现地方特色的长句+(重复2—3轮)+②X1+展现地方特色的短句+(重复2—3轮)+③X1+来X2+展现地方特色的短句+(重复2—3轮)”这种形式趋同来增强地域之间的情感认同与交流合作。此外,还有以谐音的模因式语篇来完成这类地域之间互动的,如“济宁太美,啊,baby,哦;济宁太美,啊,baby,哦”“钵钵冀,钵钵冀,一元一串的钵钵冀”。它们分别谐音自歌曲《只因你太美》和网络热梗《钵钵鸡》,体现了热点话语互动的相互影响与借鉴。
在内容层面,趋同化话语(如“小砂糖橘”等昵称)成为表达情感认同、推动地域共同体建构的重要方式。如广西“小砂糖橘”游学引发东北热情接待,带动了各地跟进互动:“东北的叔叔阿姨们,我是山东的‘小葱花’,山东老家来人啦,接不接待呀?”“南京十几个小雨花石准备前往哈尔滨。尔滨,雨花石殿下交给你们了。”“湖南的小辣椒们、海南的小椰子们、重庆的小火锅们、云南的野生菌们、北京的小烤鸭们……欢迎你们来到哈尔滨。”这些互动话语营造出亲密、幽默又温暖的氛围,强化了地域之间的互动,甚至演化为更大范围的区域联合互动。譬如,“如果我们兄弟四人拿出这首《我会等》,阁下该如何应对!东北一直在这里等您来!”的东北兄弟四省互访。又如,“晋——山西:华夏古文明,山西好风光,大美山西欢迎您;冀——河北: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鲁——山东:文化圣地,度假天堂,好客山东欢迎您;豫——河南:行走河南,读懂中国,老家河南欢迎您”的“山河四省”视频共创。它们都进一步建构出跨省域共同体形象,展现了网络空间中群体情感的流动与连接。
话语互动中的多模态呈现与双向式回应
民族之间的热点话语互动常依托多模态形式,以短视频为载体,传播民族文化并强化情感认同。譬如,“哈尔滨旅游火爆,东北各省的少数民族也纷纷加入这场大联欢。带着驯鹿连夜出山的鄂温克族,头戴狍角帽和游客们载歌载舞的鄂伦春族,世代生活在水边身穿鱼皮衣的赫哲族,神秘的驯鹰民族达斡尔族,还有蒙古族、朝鲜族。大家齐聚在这片黑土地上,热情洋溢、载歌载舞,无关地域、无关民族,我们都是一家人……”它通过赫哲族鱼皮衣、达斡尔族驯鹰、蒙古族传统服饰以及纪实画面、背景音乐和解说词共同营造“我们是一家人”的情感氛围。在内容层面,这类依托热点话语的民族之间的互动常涵盖饮食、服饰、宗教等多样主题,反映民族文化多样性。
国家之间的热点话语互动多以礼貌式话语形式和双向式互动内容呈现。譬如,俄罗斯官方短视频中通过“非常希望有很多的中国人可以去俄罗斯旅游”,“我们很多的机场,还有高铁火车站上面所有的标识都有中文,已经逐渐地把所有的东西都汉字化……”的表达发出邀请。又如,卡塔尔旅游局通过“你知道来自中国的大熊猫吗?你知道卡塔尔有两只大熊猫吗?你知道它们是中东唯一一对大熊猫吗?你知道大熊猫会游泳和爬树吗?你知道吗?大熊猫正在等待你的到来,快来和大熊猫互动,近距离了解大熊猫!”使用中国元素来吸引关注。这些表达营造了友好的氛围,符合跨文化交际的礼貌策略。
在内容互动方面,国家之间话语互动中常通过双向式回应建立依赖和协作关系。譬如,“‘俄罗斯模特队’出发支援哈尔滨”“又来且啦,百余位俄罗斯小游客畅游太阳岛雪博会”,利用幽默和场景回应强化互动延续性。又如,瑞士旅游局局长与哈尔滨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王洪新的“我姓瑞”“我姓哈”的对话:瑞士国家旅游局局长马丁·尼德格尔:我姓瑞,欢迎哈尔滨来与我相会。哈尔滨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我姓哈,欢迎来到我的家。尼德格尔局长您好,这里是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也是我们冰雪节的举办地,我们和瑞士有相似的纬度和冰雪资源,但是我们又有不同的四季风光和人文景观。哈尔滨是最早开发冰雪和运营冰雪的城市,希望未来能和瑞士有更多的合作。欢迎您和瑞士的朋友们来到哈尔滨,欢迎来到我们这里。Welcome to 东北!Welcome to Harbin!通过幽默的语言和对称结构展示文化交流的意愿,促进国际友好交流与合作。
在不同地域之间,热点话语可依托类推式话语形式和趋同化话语内容进行互动——类推式话语形式包括矩阵式的地域群体称名、模因式的相互喊话语篇等;趋同化话语内容表现为普遍使用昵称、广泛表达构建地域共同体的情感认同和意愿期许。在不同民族之间,网络热点话语可依托多模态话语形式和多样性话语内容进行接触——多模态话语形式常以“视觉+听觉+语言”的模态配置呈现;多样性话语内容则多展示各民族的多样风俗习惯、历史文化以及多民族共同体等。在不同国家之间,网络热点话语可依托邀请式话语形式和双向式话语内容进行互动——礼貌式话语形式常表现为发话者采用间接且礼貌的方式表达愿望或请求;双向式话语内容多表现为国家之间的积极回应和友好互动。总的来说,这种热点话语互动能为地域、民族、国家之间的互动提供支持与路径,尤其有助于群体之间想象共同体的形成。
作者系常州大学周有光文学院教授;江苏省中华成语研究会研究员
来源 : 中国社会科学报
责任编辑: 项江涛
新媒体编辑:张雨楠
如需交流可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