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凯歌~
昨天蹲坑时不自觉地连续刷了三集猫和老鼠,心血来潮,简单聊聊它的故事吧。
《猫和老鼠》从诞生至今,它陪伴了几代人的童年。
《猫和老鼠》最早可以追溯到1939年。美国的米高梅电影公司旗下的动画师威廉·汉纳(William Hanna)和约瑟夫·巴伯拉(Joseph Barbera)创作了第一集《甜蜜的家》,并于1940年上映。
初版猫和老鼠中的猫还不叫汤姆,而是贾斯珀(Jasper),老鼠也不叫杰瑞,而是金克斯(Jinx)。汤姆和杰瑞的名字,是在后来投票中选定的。
如果你善于观察,就会发现最早的第一集《甜蜜的家》,第二集《午夜小点心》之后,剧集越推进,整体画风也在不断变化。汤姆从正常的四肢走路逐渐拟人化,变成两腿直立走路,且汤姆和杰瑞的形象和面相也从稚嫩可爱逐渐变成了老油条。
后来逐步开始加入其他角色以丰富剧情。比如杰瑞的小侄子——泰菲(白色的小灰鼠),以及汤姆的克星——斯派克(那只灰色的大狗,一种具有攻击性的烈性犬),还有汤姆结识的几个流浪猫——布奇、莱特宁、托普斯。
得益于米高梅公司按院线标准的资金投入,威廉和约瑟夫两人在1940~1957年,共计产出了114集作品,其中7集入选奥斯卡金像奖。
因为对作品的高标准严要求,这十多年里的作品深受好评。
受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所有的动画原稿,都是两位动画师用一帧一帧的图片制成的。按照平均6分钟/集,每集耗时一个月到一年不等。而制作时长最长的《猫的协奏曲》这一集则花了一年半之久。为了这一集,当年米高梅还与音乐圈进行了合作。这一集当中,穿插了多首世界著名古典乐曲。
但是,1958年,《猫和老鼠》开始走下坡路。因为米高梅的战略调整,威廉和约瑟夫两人没有了发挥之地,之后他们两人离开了米高梅。没有了撑起猫和老鼠这个IP的两位大佬,米高梅在猫和老鼠的项目上只能继续炒了几年冷饭,将原本的猫和老鼠作品重新编辑以适应电视用户的需求。
1962年,捷克导演吉恩·戴奇接手了猫鼠,但预算有限,且他对经典版本理解不足,作品背景简陋,动作生硬,画风诡异。
1963年,查克·琼斯接手制作《猫和老鼠》,画风大改。查克的版本虽然不出众,但也有部分剧集获得了好评。他的版本里我最喜欢看的是杰瑞订购一只小巧但凶悍的袖珍狗当保镖的那一集。
1967年,米高梅关闭了动画工作室,彻底宣告了米高梅时代的猫鼠的终结。
1975年,威廉和约瑟夫重新出山,新出了48集,但因60年代的没落,再也找不回以前经典版的味道了。
之后的版本就侧重于低龄化的幼儿受众了,感兴趣的朋友可自行搜索了解。
《猫和老鼠》不仅仅是表面上的优秀作品,实际上也是一个描绘世界的镜子。
荣获了奥斯卡金像奖的7集中,第一集《扬基都德鼠》于1943年获奖。威廉和约瑟夫两人制作这一集的灵感,就源于不久之前日本偷袭珍珠港,随后美军正式对日宣战的事。通过将猫鼠隐喻成敌我双方阵营,刻画了战争的态势,剧集背后的意义远远大于表面的动画呈现,而这就是获奖的一个重要原因。
同样获奖的还有《小孤儿》这一集,刻画的是美国对印第安人的殖民侵略并攫取大量利益的事情。
因为剧集大多都诞生于战争年代,所以很多剧集,都有讽刺战争,呼吁和平的意味。
比如《三只小猫》这一集,虽然没有获得奥斯卡金像奖,但这一集隐喻很深,对于二战时期的同盟国、轴心国的刻画可谓是一针见血。三只小猫分别代表了德、意、日三国,而汤姆和杰瑞分别代表了美英两国。初期汤姆和杰瑞被三只小猫整得很惨,其实就暗喻了1939年德国闪击波兰、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这些点燃二战火药桶的事件。而汤姆杰瑞联手对付三只小猫,则代表了美英两国的反击。在这一集的最后,三只小猫被汤姆丢到了院子里的旋转晾衣架上时,有一个细节很有意思:当女主人给小猫买了牛奶回家时,看到了小猫挂在晾衣架上,被杰瑞打屁股,但是,最后一个镜头中,三只小猫变成了四只小猫,代表德国的那只红色小猫突然变成了两只。这其实就暗示了德国战败后的分裂(也就是后来的东德、西德,直到冷战后期,随着柏林墙的倒塌,东西两半才恢复为一体)
我个人认为,《三只小猫》这一集,哪怕放在80年后的今天,也绝对值得上奥斯卡的提名。
尽管猫鼠已走过了80多年,但没有它们的童年是不完整的。
即使我已经过了30岁了,但我依然每天都会刷两集下饭。
最后,再次向威廉和约瑟夫两位老爷子致敬,是他们耗费了自己最重要的事业黄金期的青春,给了我们一个美好的童年,感谢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