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5-27日,由中国化工学会超临界流体专业委员会主办,郑州大学承办的“第十五届全国超临界流体大会”在河南郑州隆重举行。大会以“厚植超临界流体技术,赋能新质生产力”为主题,聚焦超临界流体技术在绿色化工、材料科学、能源环境、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协同创新与跨界融合,吸引了来自全国学术界和产业界87家单位的450余位代表参加,共同探讨超临界流体领域的重大创新与前沿技术, 为超临界流体技术创新发展擘画蓝图。
中国化工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方向晨、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布兴、中国工程院院士任其龙、郑州大学副校长刘春太、河南省科学院党委书记宋克兴等嘉宾出席开幕式。专委会秘书长鲍宗必教授主持开幕式。
中国化工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方向晨在致辞中强调,大会主题精准呼应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部署,充分彰显了超临界流体技术在绿色低碳转型中的重要价值。他指出,超临界流体技术凭借环境友好、能效卓越、过程清洁的独特优势,必将成为引领化工范式变革的重要驱动力。
中国化工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方向晨致辞
大会主席任其龙院士在致辞中指出,我国超临界流体技术已迈入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基础研究不断突破,应用成果持续涌现,装备水平显著提升。他呼吁与会者在 “夯实基础,强化原始创新;贯通链条,加速成果转化;培育英才,激发创新动能”三个方面凝聚共识,共同推动技术进步,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和科技强国建设。
大会主席任其龙院士致辞
郑州大学副校长刘春太代表承办单位介绍了郑州大学的办学特色、发展成就,以及河南先进技术研究院在超临界流体技术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开发方面所取得的成果。他期待与会专家学者以本次大会为契机,深入交流前沿成果,共谋技术发展新篇章。
郑州大学刘春太副校长致辞
作为协办单位代表,河南省科学院党委书记宋克兴在致辞中表示,河南凭借丰富的资源材料优势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愿与超临界流体专业委员会、郑州大学以及各位专家携手,共同打造高水平科技创新生态。
河南省科学院宋克兴书记致辞
大会特邀报告环节,由任其龙院士、许群教授、梁志武教授、刘志敏研究员分别主持。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韩布兴院士、厦门大学刘刚教授、华侨大学陈爱政教授、北京大学张冠张长聘副教授、贵州航天乌江机电设备有限责任公司余应祥总经理、中国台湾超临界流体协会梁明在理事长、郑州大学许群教授等七位来自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的院士和专家,围绕超临界流体领域重大创新成果作了精彩大会报告。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大会首次增设嘉宾论坛,7位专家深入探讨超临界流体与人工智能、生物制造、新能源材料等前沿技术深度融合的可能性。此外,大会还设立四个专题分论坛,87位专家学者围绕超临界流体萃取与分离、绿色化学反应、二氧化碳利用与转化、新材料制备等主题展开深入研讨。
嘉宾论坛
大会闭幕式上,任其龙院士对会议进行了总结。他指出,本届大会内容丰富、成果丰硕,为学术界和产业界搭建了高水平的交流平台。大会不仅促进了超临界流体技术的创新发展,也为两岸化工同仁的深度合作提供了契机,为实现“厚植超临界流体技术,赋能新质生产力”的愿景注入了新动能。
任其龙院士作大会总结
全国超临界流体大会是中国化工学会超临界流体专业委员会主办的标志性学术会议。自 1996 年在石家庄举办首届会议以来,会议每两年举办一次,迄今已成功举办十五届。大会旨在为从事超临界流体领域研究、开发的专家和学者搭建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共同总结超临界流体领域的研究和开发进展,探讨超临界流体技术在各个方向的应用前景,推动超临界流体技术的工业化应用进程。新疆大学成功接过“全国超临界流体大会”会旗,将于2027年在新疆举办第十六届全国超临界流体大会。
会旗交接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