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慰问走访,感受蛮深,虽然老前辈们个个安然无恙,但是他们的言谈举止中,却隐约地透露着各自的隐忧和对现实的无奈。不由得让我再次想起了原生家庭对人成长的重要影响。每一个家庭都有各自独特的家庭文化起源地,都有各自成员的个性特点,是一辈辈人在不断的传承、革故、更新及创新之中慢慢地打上时代的印记,有的家庭与时俱进更上层楼,有的家庭基于某些有形或无形的原因成为时代的“典型”个案,有的家庭则实现了质的飞跃,或发生跨越式的层级发展等,不管是何种家庭模式,都有他们存在的价值与意义,对人成长的影响是深远而又复杂,如同个体成长土壤的根基,润物无声地影响着个体的人格形成、情感发展、社会交往以及问题解决方式等多个方面。
今天所听到的故事,言语描述不多,但是我们都懂其中的内涵。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用不同的立场去思考同一个问题,再深入浅表,我们不难发现,在缺乏爱和关心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一时半会儿是看不出他们成长过程中的问题,只要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从他的处事待人及接物方面,我们就可以在一些细节方面找到他们可能会出现的焦虑、急躁等不良情绪,严重的情况可能会出现情绪持续低落或抑郁等心理问题。
细节处找问题的突破口。原生家庭对人的影响是无形的,大多数行为习惯等都来自长辈们的言传身教,如饮食习惯,解决问题的处理方式,会在现实生活中被情境式的嵌入,而让自己有种浑然不觉的感觉,这些细节元素是在遇到事情或困难时,从他们的处理方式上得到充分体现。比如亲子关系和家庭成员间的互动是小孩到成人这个时段里,学习社交技能的第一个场所。有的孩子懂得分享,是因为他的成长环境关键词主打:和谐、分享、合作和共情等社交技能。这些积极的生活互动方式,影响着孩子们以现实为基础,牵手同伴,融入社会,有着与人为善的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为他们今后与人积极有效沟通提供了很好的示范。在良性的家庭成员间的积极乐观互动中,此时的家庭文化、父母的价值观和信念会通过这些日常生活以最简单直白的方式传递给孩子,影响着他们对世界的看法、对生活的态度以及事情的正确价值判断。而这些对孩子在探索自我认同的敏感期,如青春期等方面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原生家庭的支持和引导对孩子的自我认识至关重要,因为一个积极和谐的家庭环境能够帮助孩子建立正面的自我形象,让孩子从小养成自信而又不失沉稳的个性特点。
父母的为人处世对孩子的成长影响深远。从今天的案例中,不难看出,孩子的处事方式是深受原生家庭影响的,虽然我们未曾看到过这个孩子,但是从他母亲的言谈举止中,我仿佛看到了母亲对孩子寄予厚望,有点强势,还有点无原则的溺爱,或许母亲并不会认同我的观点,但是母亲的言辞中就渗透着这些关键词的威力。也许父母不起眼的一个动作,一句不得体的言语,一次没有公信力的批评,都会在一定程度影响着孩子今后的处事立场、观点和态度,特别是当孩子遇到日常生活事件时,他会根据自己的评判标准去做出评判,而不是一个相对公平公正的角度去进行科学理性的点评或下结论,这也许就是为什么有“钻牛角尖”“比较轴”之类的言辞。因此我们说,孩子和父母这两个职业都是永不下岗的,都必须与时俱进地做到常学常新,都需要相互督促、相互成长、相互成就,毕竟积极的处理方式可以帮助个体建立应对生活中挑战的信心和韧性,培养孩子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和策略。
原生家庭的影响广泛而深远,它不仅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还影响孩子在社会中的功能和表现。尽管原生家庭对人的影响巨大,但孩子也具有适应环境和改变自我的能力。他们可以通过自我意识、心理疗愈和自我成长教育,可以识别并修正原生家庭中不利的因素,发展出更加健康和成熟的生活方式。因此为人父母者,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父母和孩子必须同步成长,携手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