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别让流量“绑架”了童年
2024-10-11 18:16  浏览:4982  搜索引擎搜索“手机全球会展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手机全球会展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谁是世界上最漂亮的人?哇,原来是你呀!”4岁的小女孩米粒在某短视频平台上有50万粉丝,她对着一面镜子,奶声奶气、自问自答的短视频一发出来,点赞数很快过万。

在各视频平台上,像米粒一样的“小网红”并不少见。他们有的主打“颜值出众”,有的主打“才华过人”,有的是自带流量的“童星”或者“童模”……这些“网红儿童”有着数千到数千万不等的粉丝。面对“网红儿童”现象的火热,专家提醒,天真烂漫的儿童过早进入成人世界,可能存在身心发展严重失衡的潜在危险。


父母热衷打造网红

“你能不能管管你媳妇,一天又是吃麻辣烫,又是吃冰棍,又是吃咸鸭蛋的,你说怀孕了能吃咸鸭蛋吗?多咸呀!”

“哥们儿,你咋一天管这么多事呢,她愿意吃啥就吃啥呗,她今天吃了几个咸鸭蛋?”

“5个。”

如果不是看到短视频,很难想象这是一名只有5岁的小朋友跟爸爸之间的对话。在某短视频平台上,这个视频已获得超过41万个点赞数、1.2万条评论,还有2.7万次转发。视频下方的评论区,有人感叹孩子为何会如此聪明;也有人点出,“这是剧本,爸妈教的”。

对很多家长来说,录制视频的初衷是记录自己孩子的成长过程。但是,当账号粉丝数量及流量达到一定量级,家长开始面临流量变现的诱惑。

实际上,萌娃亲子赛道在各大短视频平台上有着十足的影响力,粉丝数在百万、千万级别的儿童博主不在少数,其吸金能力与商业潜力不可小觑。

在一家短视频直播电商数据分析平台,关于萌娃类账号运营表现的阅读排名中,前20名中有9个账号粉丝数量超过千万,其余粉丝数量在200万到1000万之间。其中一名千万粉丝级别的博主,橱窗售卖的货物已经近900万件。有网友评论,即便一件就挣一块钱,也是个不小的数字。

为了获取更多流量,这些视频内容逐渐脚本化、专业化,家长也开始有意设计一些剧情,让儿童的言行与其年龄不匹配,以此来营造“反差萌”,吸引粉丝。

一名业内人士表示,萌娃亲子类视频制作流程相对简单,制作门槛低,0~3岁的孩子可以任由家长摆布,这个阶段的孩子最可爱;4~8岁阶段,小孩子贪玩好动,父母可以尝试亲子互动。“普通人也可以从中变现。”这名业内人士称。

巨大的利益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平台和父母入场。某短视频平台发布的数据报告显示,2021年,该平台共记录了1517万次儿童出生和2.53亿次儿童成长。此后,该平台不再在年度报告中发布涉未成年人的相关数据。

东北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桑炜潇发现,“网红儿童”账号运作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家庭作坊式运营,以家庭成员作为运营团队的主要成员进行运作。另一种是签约MCN机构。MCN机构是为网红和自媒体提供内容策划制作、宣传推广、粉丝管理、签约代理等服务的各类机构总称。

在MCN机构中,不乏专攻母婴育儿领域者。比如,某家MCN机构主要围绕萌娃、亲子、母婴达人矩阵的培养和孵化,专注打造母婴短视频内容品牌,旗下签约数百名“网红儿童”。

2021年,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进行调研摸底,据初步统计,在几家“头部”网站平台,拥有1000万以上粉丝的账号,大约40%都与MCN机构签约。

身心发展可能失衡

虽然大多数网红账号运营的出发点是记录生活,但有些父母为牟利不顾儿童身体健康的事件仍时有发生。

此前就发生了3岁女孩被喂到70斤当“吃播”、穿着尿不湿的萌娃在厨房做菜、小孩半夜被喊起来直播带货、故意给小宝宝喂酒等比较极端的事件。随着有关部门及平台对未成年人直播的限制越来越严格,短视频成为不少未成年人及其父母运营账号的首选。

桑炜潇发现,各大短视频平台上都有儿童的身影。其中,不少儿童的行为与年龄不符。例如,有的吃着巨量食物,有的娴熟地传授化妆经验。“在多方共同作用下,当今时代的儿童已经被过度成人化。”桑炜潇说。

桑炜潇介绍,“网红儿童”现象背后有一条完整的商业利益链条。签约公司会为“网红儿童”账号创作者配备专业的编导、策划、拍摄、后期等工作人员。这些公司有着成熟的孵化和催熟体系,深谙如何包装网红,懂得将儿童包装得更加成人化来迎合成年人的消费需求。在商业公司的运作下,不少“网红儿童”账号会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点赞数、关注度和网友评论。但同时,在商业团队的介入下,不少“网红儿童”也沦为“打工人”。

湖南省芙蓉律师事务所律师陈锦岚指出,有些父母或机构为让孩子成为网红,会让孩子做出一些危险动作以吸引眼球,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甚至危害孩子的生命安全。

“此外,把孩子当成赚钱工具,会影响孩子的正常学习,让他们承受过大的身心压力。”陈锦岚表示,未成年人成为网红后,其个人信息和隐私可能会被泄露,从而带来安全隐患;在网络环境中,未成年人可能会遭遇网络欺凌,如人身攻击、侮辱谩骂等,对其心理造成伤害。

桑炜潇表示,“网红儿童”心理错位现象严重,其心理错位主要表现为讨好心理和虚荣心理。讨好心理表现为习惯性讨好别人,在社会心理学中往往被称作取悦症。“网红儿童”在镜头前为迎合和讨好受众,需要做出受众喜爱的动作,从而获得观看者的点赞和评论。长此以往,“网红儿童”极有可能形成讨好型人格,不利于其心理的健康发展。

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童年不能无忧无虑,长大也难以成为“合格”的成年人。

催熟的瓜不甜。桑炜潇表示,让天真烂漫的儿童过早进入成人世界,会让他们面临身心发展严重失衡的潜在危险。


合力创造快乐童年

2021年,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网络文化市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意见》,要求严禁借“网红儿童”牟利。严管严控未成年人参与网络表演,对出现未成年人单独出镜或者由成年人携带出镜超过一定时长且经核定为借助未成年人积累人气、谋取利益的直播间或者短视频账号,或者利用儿童模特摆出不雅姿势、做性暗示动作等吸引流量、带货牟利的账号依法予以严肃处理。

今年7月,中央网信办印发通知,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为期两个月的“清朗·2024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重点整治利用“网红儿童”牟利,恶搞儿童博取关注、卖惨引流;采取剧情电台、语音旁白等方式,诱导胁迫未成年人变相参与直播等问题。

“随着媒介技术的不断革新,相关部门要加快出台新媒体空间中的儿童保护法。”桑炜潇表示,对平台来说,平台的实名验证环节仍存在较大漏洞。很多“网红儿童”账号都是以儿童父母的身份信息进行注册和运营的,平台无法通过注册流程进行身份识别。

也有部分“网红儿童”为规避平台的认证系统,使用爷爷、奶奶等其他成年人的身份信息进行注册,并开展拍摄短视频等网络活动,这导致平台的实名验证形同虚设。因此,平台应当借助技术手段,继续提高儿童的准入门槛,对审查通过的账号内容进行实时监控和跟踪。

桑炜潇表示,学校应该引导儿童树立正确的意识和观念,如价值观、人生观、职业观等,正确认识网络主播等新兴职业。同时,学校应该提升学生的媒介素养,开设专门的课程进行教育,规范他们的触网行为。

“家长要调整自己的价值观,树立正确的育儿观念。”桑炜潇表示,在网络时代,很多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网红,追求名利和财富。然而,这种做法很容易让孩子失去自己的个性和独立性。因此,家长需要从根本上调整自己的价值观,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尊重他们的个性和特长,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不以牟利为目的绑架和要求孩子成为网红,而是要充分遵从他们的意愿,保证其拥有健康、快乐的童年。


来源:学生健康报

文:记者 牛煜辉

策划:张灿灿

编辑:李君 杨真宇

校对:马杨

审核:秦明睿 徐秉楠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健康报社有限公司,访问yuanben.io查询【1N6KRZXO】获取授权


发布人:4ed6****    IP:124.223.189***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