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全球会展网

    手机WAP版

    手机也能找商机,信息同步6大终端平台!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热点新闻 » 正文

    苕帚兴业闯新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7-22 14:23:36   浏览次数:1  发布人:f613****  IP:124.223.189***  评论:0
    导读

    不足百户人家的王龙庄村,座落在“鸡鸣闻三省”的河北省张家口市怀安县东南大山深处。这里静谧安详,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2023年初夏,我们3名驻村干部带着石家庄海关党委的嘱托钻进了山沟沟,走进善良淳朴的村民中间。我们千方百计帮助王龙庄村发展产业,努力让村民和村集体增加收入,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让这个藏在深山里的小山村,通过产业发展焕发出了新的生机。01老农民捧牢“铁饭碗”几声清脆的鸟鸣,叫醒了沉


    不足百户人家的王龙庄村,座落在“鸡鸣闻三省”的河北省张家口市怀安县东南大山深处。这里静谧安详,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2023年初夏,我们3名驻村干部带着石家庄海关党委的嘱托钻进了山沟沟,走进善良淳朴的村民中间。我们千方百计帮助王龙庄村发展产业,努力让村民和村集体增加收入,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让这个藏在深山里的小山村,通过产业发展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01

    老农民捧牢“铁饭碗”

    几声清脆的鸟鸣,叫醒了沉睡的小山村。

    64岁的村民牛何兰迎着朝阳,第一个坐到了编织加工厂的工位上,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几根帚苗,几缕丝线,一把小刀,在牛何兰行云流水般的操作下,一把工艺品笤帚魔术般地诞生了。

    “我们领计件工资,一个月能有两三千块钱的进项,还不耽误春种秋收,好着哩!”牛何兰一边忙着手里的活计,一边说,“做梦都没想到,我们这么大岁数了还能在家门口挣钱,多亏了咱的驻村干部啊!”

    在王龙庄村,带领村民发展笤帚编织产业,是驻村工作队的一项重点工作。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王龙庄村手工编织的苕帚深受游客喜爱,有的游客在现场忍不住开启了直播。

    刚进村的那段时间,为了了解村情民意,我们驻村工作队几名成员走东家、串西家摸情况,跑遍了全村的大山沟壑、野岭荒坡,结果让我们有些傻眼:村里没啥像样的产业,村民主要靠种玉米、谷子为生,加上全年干旱少雨、广种薄收,乡亲们一年到头土里刨食,兜里存不下几个子儿。

    这样的基础咋能闯出一条发展路子?

    说一千,道一万,不如甩开膀子干。听说村民有编织笤帚的传统手艺,我们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反复调研论证,赴内蒙古、河北唐山等地 “取经”,结合村情实际,决定发挥乡亲们手工编织笤帚的传统手艺,打造一个特色产业。

    之后,我们找到相关部门申请到80万元衔接资金,立项目、办手续、建厂房、进设备,忙得不亦乐乎。没几个月,占地1000多平方米的“怀安县王龙庄村编织加工厂”拔地而起。

    编织加工厂建起来后,给这座典型的“空心村”注入了活力。以往,农闲时候聚在村里一起“侃大山”的老人有了新的去处——到加工厂打工就业。

    在王龙庄村发展编织产业的过程中,县、乡两级政府有关部门为企业在招工、产品销售等方面出台措施,提供扶持,我们的驻村工作队队员还专程找到一家成熟企业对编织加工厂进行运营管理,逐步形成“政府指导+公司运营+脱贫户参与”的运营模式。

    提起村里的编织工厂,村党支部书记王贵喜难掩心中喜悦,“编织加工厂的顺利运营,村集体每年至少有4万元的收入,乡亲们在工厂干活每年还能赚上3万元左右,我们这些老农民也捧上了‘铁饭碗’,大伙儿劲头足着咧!”除了发放工资,加工厂还为每名务工的村民上了保险。

    加工厂负责人夏学宾对未来也充满信心:“我们编织的手工艺品市场紧俏,正在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目前正在开发韩国、马来西亚等国际市场,将来让我们村民的手工编织工艺品走出国门,飞向更大的舞台。”

    02

    土坷垃种出“金苗苗”

    村里笤帚编织加工厂开工后,我们为了降低工厂成本、提高群众收入,打算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在村里号召大家种植“小矮人”“长纤维”等帚用高粱苗,为加工厂提供生产原材料。

    可乡亲们祖祖辈辈以种植玉米、谷子为生,听说要种笤帚苗,许多人直摇头。

    “从来没听说过这品种咧,可不敢瞎整啊!”

    “要说种玉米,还能闹吉米(方言大意:搞清楚),种这玩意儿,赔了咋办?”

    为了消除大家的顾虑,我们驻村干部坐到村民的炕头上,掰着手指头帮他们算账:一亩玉米一年收成1000元。种笤帚苗一亩苗穗的收入就能到1500元,加工厂负责回收;每亩还能打五六百斤粮食,粮食村民自己销售;高粱秆还可以做发电用原料和牛羊饲料,再加上每亩150元的特色种植补贴,一举多得,粗略计算一年能抵已往两年的收入。

    在几番动员、反复开导后,全村22户村民在高粱苗回收协议上按下了手印。

    与此同时,为了实现“种植—回收—加工—销售”的闭环产业链,让村民、运营企业、村集体三方共同受益,我们还与苕帚编织加工厂运营公司达成协议,包括“优先按照市场价格回收本村笤帚苗”“村里应及时为有需求的村民提供技术指导,保证产品品质”等内容。据测算,种植笤帚原材料高粱的村民每亩地收入提高了近三成,加工厂生产原料采购成本还降低了10%左右。

    第一次种植高粱苗,村民心里不踏实。为了让事情更稳妥,春种前我们工作队从内蒙古请来种植专家,为村民传授高粱苗新品种的种植技术。从高粱苗的选种、播种,到田间管理、收获注意事项,专家深入浅出,讲解得十分透彻。村民握了几十年锄头的大手,拿起笔认认真真记起了笔记。

    村民在种植专家的指导下,从旋耕翻地到浇水施肥,每个环节都一丝不苟,田野上一派繁忙祥和的景象。十几天后,一株株嫩绿的高粱苗破土而出,整齐地铺满田地,带着清晨的露珠,在阳光下泛着微光,微风拂过,轻轻摇曳,如同孩童般好奇地张望这个世界。看到自己的心血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生根生长,我心中有着满满的成就感。

    03

    小笤帚也有“大未来”

    随着编织产业快速发展,村里变得热闹起来。以前乡亲们聚在一起闲聊天、侃大山的场景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大家三五成群走向加工厂上班的欢快背影。县融媒体中心发表的笤帚产业相关报道更是让王龙庄村在十里八乡出了名。

    那段时间,周围来参观取经的群众络绎不绝,小汽车、三轮车、自行车把加工厂围得水泄不通,大家看着琳琅满目的产品啧啧称奇,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有的还在现场搞起了直播。

    大家的热情,让我们干劲十足,加工厂的产品种类也不断翻新。产品展示厅内,从最基础的手工笤帚到比较复杂的健身锤、艺术葫芦挂件摆件等应有尽有,就连乡亲们闲暇时琢磨出的锅刷、茶刷也颇具美感。

    随着产品种类的不断丰富,我们村手工编织产业的名气也越来越大,有的文旅公司甚至直接把游客拉到村里来参观选购。

    看着游客越来越多,经营农家乐的村民霍秀平眼睛笑成了月牙:“好啊好啊,这城里人来一趟不容易,都要尝尝咱们的特色小吃,睡睡咱这的土碹窑,临走还要买些咱的绿色蔬菜。一把小苕帚可让咱多了不少收入,看来以后我有得忙喽!”说着,霍秀平忙不迭地又在店门口摆上了几张新置办的餐桌……

    “老董,咱们县是‘围棋之乡’,咱看看怎么让围棋和这苕帚结合下。”看着村里热闹起来了,当了好几年村党支部书记的王贵喜心气也高了。在王贵喜心中,这一把小苕帚不仅能够代表王龙庄村的传统,也是怀安县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

    王贵喜的一番话令我醍醐灌顶。村里的编织产品虽然已经出现向工艺品发展的势头,但产品附加值一直没能突破瓶颈,如果真的能够和围棋文化结合,又将为这项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这个想法提出没几天,在编织工厂当“师傅”的村民王佃桃就把一款样品摆到我们面前:黑白两色的两颗围棋棋子分别镶嵌在两把笤帚尾穗上,笤帚的手柄上分别编着“吉祥”和“如意”的字样,看上去精巧灵动,让人爱不释手。

    “这物件儿既实用又美观,用起来感觉自己是个文化人了,更重要的是两把打包一起卖,还能促进销量。”王佃桃对自己的作品很满意,兴奋地向我们介绍编织心得,灿烂的笑容如同山间绽放的花儿。

    “董书记,我有个朋友想买一对儿咱们的围棋笤帚,说是家里老人喜欢写字、下棋,还特别喜欢这些传统的老物件儿,光看咱们的照片就喜欢得不得了。”围棋笤帚尚未正式推出,就有村民帮朋友前来求购。

    看到这场景,我们原本“建个加工厂给村里增加点收入”的想法彻底改变了,现在我们计划要将“手工编织”打造成王龙庄村的金字招牌,成为推动村子在乡村振兴道路上稳步前行的动力源泉。为此我们专门做了“五年计划”:五年内,要通过人才培养、技术革新、品牌升级等方式,把编织产业发展为带动民宿、餐饮、研学等文旅产业发展的特色产业。

    “我们的未来,在希望的田野上,人们在明媚的阳光下生活,生活在人们的劳动中变样……”《在希望的田野上》悠扬的歌声在王龙庄村上空飘扬,一直飘荡到大山外很远的地方。夕阳下,牛羊在牧人的吆喝中缓缓归来,袅袅炊烟,点燃了人们幸福生活的希望……

    (作者系石家庄海关驻张家口市怀安县西沙城乡王龙庄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队长)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杂志2025年第14期

    总监制:姚卜成

    监 制:韩世雄

    编 辑:张琼文




     
    (文/匿名(若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核实发布者) / 非法信息举报 / 删稿)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昵称为 f613**** 发布的作品,本文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发布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154208694@qq.com删除,我们积极做(权利人与发布者之间的调停者)中立处理。郑重说明:不 违规举报 视为放弃权利,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有个别老鼠屎以营利为目的遇到侵权情况但不联系本站或自己发布违规信息然后直接向本站索取高额赔偿等情况,本站一概以诈骗报警处理,曾经有1例诈骗分子已经绳之以法,本站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若遇 违规举报 我们100%在3个工作日内处理!
    0相关评论
     

    (c)2008-现在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