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全球会展网

    手机WAP版

    手机也能找商机,信息同步6大终端平台!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热点新闻 » 正文

    第一财经日报 | 加速释放市场潜力,4大类25种“以竹代塑”产品名录敲定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7-18 15:52:10   浏览次数:1  发布人:be59****  IP:124.223.189***  评论:0
    导读

    我国“以竹代塑”市场潜力正加速释放。7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以竹代塑”主要产品名录(2025年版)》,以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推动《加快“以竹代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专家介绍,塑料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是重要的基础材料。但不规范生产、使用塑料制品和回收处置塑料废弃物会造成资源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此前发布的评估报告显示,在全世界总计生产出的92亿吨塑料制

    我国“以竹代塑”市场潜力正加速释放。

    7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以竹代塑”主要产品名录(2025年版)》,以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推动《加快“以竹代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实施。

    专家介绍,塑料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是重要的基础材料。但不规范生产、使用塑料制品和回收处置塑料废弃物会造成资源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此前发布的评估报告显示,在全世界总计生产出的92亿吨塑料制品中,约有70亿吨成为塑料垃圾,这些塑料垃圾的回收率不足10%。塑料垃圾不仅对海洋生态系统、陆地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危害,而且加剧了全球气候变化。

    “以竹代塑”是以竹类产品替代塑料制品,主要包括全竹产品和竹基复合材料对塑料制品的全部或部分替代。

    2023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国家林草局联合印发《加快“以竹代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明确到2025年,“以竹代塑”产业体系初步建立,产品质量、产品种类、产业规模、综合效益进一步提升,重点产品市场占有率显著提高。与2022年相比,“以竹代塑”主要产品综合附加值提高20%以上,竹材综合利用率提高20个百分点。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到2035年,中国竹产业总产值将超过1万亿元。图为江西一家竹加工企业生产车间。摄影/章轲

    专家介绍,我国是世界上竹类资源最丰富的国家,目前全国竹林面积达701万公顷。一根竹子3至5年即可成材。作为绿色、低碳、可降解的生物质材料,竹子在包装、建材等多个领域可直接替代部分不可生物降解的塑料制品。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现有竹加工企业1万多家,竹产业产值从2010年的820亿元增至2022年的4153亿元,年均增长30%以上。按照竹产业发展规划,到2035年中国竹产业总产值将超过1万亿元。

    竹浆是制作一系列竹制衍生品的基础材料,产品包括一次性杯子、餐盒等。目前,我国竹吸管每年生产能力已超12亿根,竹刀叉、碗碟年产量大幅度提升,大量出口日韩、欧美、东南亚近110个国家和地区,广泛应用于航空、高铁、旅游景点等餐饮配送。

    在工业制造领域,竹缠绕管道、冷却塔竹质淋水填料、竹纤维汽车内饰件、电子设备外壳等,可替代塑料、钢材、水泥等传统工业材料,加工过程节能减排。在建筑领域,含竹量达80%的竹塑型材已成为新型装饰材料,竹缠绕复合管被广泛应用于水利、交通、住宅等建设工程。专家预测,若全球5%的乙烯基塑料外墙壁板由竹质外墙壁板替代,到2032年市场销售额将超过5亿美元。

    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7日印发的《“以竹代塑”主要产品名录(2025年版)》为“以竹代塑”增添了更多的应用领域,比如,用竹质高尔夫球钉、竹滑板、竹健身扶杆、竹手柄、竹登山杖、竹棒球棒、竹钓竿等替代运动器材领域相应的塑料制品;用竹质材料制备的竹编安全帽、竹质防护栏和竹质道路警示锥等替代塑料安全防护器材;用竹基材料编制的竹格栅替代农作物棚架、户外围栏网、护坡固土、路基加固、水利设施软基加固等领域用的塑料格栅;用竹粉母粒、竹炭基专用色母粒复合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制备的育苗盘、育苗袋等替代相应的农林业用塑料育苗容器。

    专家介绍,目前,我国“以竹代塑”仍存在规模化发展水平低、集约化经营不足、产业协调不够,以及优质产品不多、销售渠道不畅,整体比例不高、替代产品不明确和地区发展不平衡、示范效应不明显等问题,应加强以竹代塑产品深度研发,优化产品工艺流程,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加速以竹代塑产品规模化集约化生产。

    来源 | 第一财经日报 记者:章轲

    提供环境新闻线索

    环境新闻线索征集


     
    (文/匿名(若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核实发布者) / 非法信息举报 / 删稿)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昵称为 be59**** 发布的作品,本文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发布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154208694@qq.com删除,我们积极做(权利人与发布者之间的调停者)中立处理。郑重说明:不 违规举报 视为放弃权利,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有个别老鼠屎以营利为目的遇到侵权情况但不联系本站或自己发布违规信息然后直接向本站索取高额赔偿等情况,本站一概以诈骗报警处理,曾经有1例诈骗分子已经绳之以法,本站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若遇 违规举报 我们100%在3个工作日内处理!
    0相关评论
     

    (c)2008-现在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