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教师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教育家精神,从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育人智慧、躬耕态度、仁爱之心、弘道追求六个方面深刻阐述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好老师应该是仁师。
两千年前,孔子提出“仁”的思想,并将这个“仁”贯彻于他的学说和实践之中。在《论语》中,孔子有关仁的论述很多,他认为“仁”是一种美德,“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更要拥有这种美德,弘扬教育家精神,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踔厉奋发,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作出更大贡献。
身处学校一线,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我们都希望“得天下英才而育之”,成就学生,成就自己。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如果遇到暂时落后的学生,我们该以怎样的心态对待他们?
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老师多次引用《大学》中的一句名言来诠释教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我们看到学生的优点,发扬学生的优点,使得学生能够“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成为我们眼中理想的孩子。在多年的班主任管理过程中,我也提出“提升能力,培养自信,积极赋能,驭梦飞翔”的班级管理理念,鼓励学生多做,多做到,多因做到而得到更多的肯定;同时,提升学生领导力,学习力,使之成为有用的人,让大家因我们的存在而感到幸福。然而,有时候,也会因为一部分学生或者极个别学生做不到,而流露失望之情,甚至打着我为你好的名义,企图去纠正他,改变他。当对方能够理解,皆大欢喜;如若不能理解,结果可想而知。
我也思考:在静待花开的同时,我们能够做些什么呢?在读《论语》有关“仁”的言论中,我找到了答案。
颜渊问仁,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颜渊问实行仁的具体条目是什么呢?孔子回答:“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也就是说:不合于礼的不要看,不合于礼的不要听,不合于礼的不要说,不合于礼的不要做。是的,既然不合礼,为什么要强调呢?记得一个小故事中,结尾的启示是:把别人的好刻在石头上,把别人的不好刻在沙滩上。是的,我的心中是什么,我的眼中就是什么。苏轼和佛印有一段经典的对话,苏轼问佛印,你看我坐着像什么?佛印说是“佛”,苏轼认为佛印是“一堆牛粪”。苏轼以为赢了佛印,苏小妹却说:“你输了”。因为“万法(万事万物)唯心,心外无法。”苏轼愕然。我亦明了。
作为老师,对待暂时落后的学生,要“克己复礼”,约束自己,施以爱心。孔子亦云:“行仁由己”,他还说:“我欲仁,斯仁至矣。”(也就是说:我行仁与否,完全取决于自己。我欲行仁,到处都有机会,并不需要什么外部条件。)我做好我能做的,留下来的,交给时间,静待花开。
就如孔子回复樊迟时对仁的阐释。孔子说,仁,就是“爱人”。仁的目的,就是爱人呀。孔子又答:“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即平常居家生活要做到庄重、恭谨,外出工作和处事要敬业,做到严肃、认真,与人交往要尽全心全力,富有诚意。即使到了蛮荒之地,这些也不可背弃),教师的个人示范,是对学生最好的教育。作为老师,当我们做到执事敬,为人忠。这就是对学生最好的教育。
读《论语》,不仅让我在班主任管理中更加地得心应手,在个人修养上也能更上一层楼。对学生,尤其是对后进生,我能够以更多的耐心和爱心,看到他们的优点和长处。对其缺点和不足,能做到“其言也訒”即说话迟钝。不急于评判,不急于更正,而是发扬优点,让其优点,覆盖其不足。孔子也把“訒”“讷言”“慎言”作为仁德的重要标准。作为老师,要多看到,满园花开;多欣赏,各美其美;让幸福涤荡心间,让爱萦绕周身。做一个阳光教师,给他人送去温暖;以仁爱之心,育卓越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