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全球会展网

    手机WAP版

    手机也能找商机,信息同步6大终端平台!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热点新闻 » 正文

    千里奔赴御寇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7-13 08:15:13   浏览次数:1  发布人:198e****  IP:124.223.189***  评论:0
    导读

    开栏的话“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80年来,中华大地上,从白山黑水到海角天涯,从东海之滨到西北高原,抗战英烈用信仰谱写的赞歌气壮山河,以生命铸就的丰碑巍然矗立。为此,我们推出“烈烈英风”专栏,邀请作家执笔撰文,带领读者重温烽火岁月,缅怀革命先烈,汲取奋进力量。从明朝抗倭到上个世纪的抗日战争,我国东海沿线在不同时期都是抵御外敌的战场。大海为证,

    开栏的话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80年来,中华大地上,从白山黑水到海角天涯,从东海之滨到西北高原,抗战英烈用信仰谱写的赞歌气壮山河,以生命铸就的丰碑巍然矗立。为此,我们推出“烈烈英风”专栏,邀请作家执笔撰文,带领读者重温烽火岁月,缅怀革命先烈,汲取奋进力量。

    从明朝抗倭到上个世纪的抗日战争,我国东海沿线在不同时期都是抵御外敌的战场。大海为证,中华民族谱写出团结一心、保家卫国的壮烈历史。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抗日战争 张松鹤 陈淑光

    自元末明初开始,我国东海沿线地区就受到倭寇频繁骚扰。倭寇勾结海盗和走私集团,于明嘉靖年间疯狂进犯。在战局十分不利的情况下,朝廷任命张经为总督大臣,统领各省军务。张经认为,要对付昼伏夜出、穷凶极恶却善战的倭寇,必须征调湖广剽悍勇猛的士兵。他上奏朝廷:“若剿灭倭寇,须调动永顺、保靖二宣慰司精兵。”

    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冬,武陵山区的土司彭翼南、彭荩臣等接到朝廷调令,立即点齐麾下精锐,号令出征。《永顺县志》《保靖县志》等地方志对此均有相关记载,数千土兵聚集山前,听土司宣读朝廷诏令,群情激昂,一声号令,众将士立即背负钩镰枪与标枪,沿着酉水、沅江顺流而下,奔赴千里之外的东海战场。

    长江三峡流域,湘鄂川黔的大巴山、巫山、武陵山脉汇合之处,古来便是巴人聚居之地,自古巴人英勇善战,传承不息。

    在长江三峡一带,至今留有许多难忘的记载与传说。大量将士为了及时赶赴远方抗倭,连大年三十都来不及过,便提前与家人喝下团圆酒,叫做“过赶年”。他们将喝干的酒碗摔碎在地,以壮行色,表示前去杀敌之决绝勇气,谓之“摔碗酒”。这些习俗一直保留至今,每逢佳节,老人们就会说起先辈当年去千里之外赶杀倭寇之壮举。

    明朝嘉靖年间应召前往东海的那些生于山地、长于丛林的兵士,大多是巴人的后裔。踏上东南海岸,他们将祖先的英勇及山地的狩猎本领,化作令倭寇胆寒的致命战术。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湖广总督张经判断倭寇企图入侵王江泾(今浙江嘉兴北),遂与抗倭名将俞大猷带兵歼倭。倭军三路夹攻,明朝士兵摒弃整齐划一的传统方阵战术,以“什伍小队”灵巧地穿梭于河道与沼泽之间。当倭寇在开阔地带列长枪阵时,明朝士兵突然从芦苇丛中跃起,手中标枪如流星般破空而至。紧接着,手持钩镰枪的士兵冲入敌阵,专破倭寇重甲,杀得敌人落花流水。王江泾一战,明军大获全胜,成为史上抗倭著名大捷。

    自此,应召御敌的湖广士兵跟随俞大猷、戚继光转战东海、南海沿线,立下赫赫战功,传为历史佳话。

    万古江河,浩荡向前,英雄的忠勇之气,始终在中华大地上激荡。

    上个世纪的抗日战争,更是写就了中华民族共同抵御外敌的雄壮历史。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中共中央于事变发生的第二天,即7月8日发表《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指出“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全国上下应该立刻放弃任何与日寇和平苟安的希望与估计”,并呼吁“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掠!”

    在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的全民抗战热潮中,三峡流域汉、土家、苗、瑶、侗、白、回等各族同胞再一次千里奔赴,奋勇投身抗战前线。许多青年先是参加红军,后随部队编入八路军、新四军,还有的随川军、湘军等参与了江南一带的抗战。川军数百万将士沿长江出川,奔赴华东、华中战场。

    当时四川安县(今四川绵阳市安州区)有一位农民叫王者成,他在送子王建堂参军时,手书一面“死”字旗。旗面正中写有一“死”字,四周附文:“我不愿你在我近前尽孝;只愿你在民族上尽忠。国难当头,日寇狰狞,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本欲服役,奈过年龄,幸吾有子,自觉请缨,赐旗一面,时刻随身,伤时拭血,死后裹身,勇往直前,勿忘本分!”

    参军后的王建堂参加了多场战役,在战斗中见战友负伤,用这面旗为其包扎,“死”字旗的故事由此在战场乃至全国流传开来,鼓舞人们抗战到底。战场上,士兵们高喊“不灭倭寇,誓不回川”,有的士兵还在背包后面写下“踏破东海浪,斩首富士山”的大字。湖南各地广泛流传“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兵”等口号,以明抗敌决心。

    长江三峡流域的将士们在淞沪战场上极为勇敢。1937年淞沪会战爆发,川军第20军奉命从贵州急赴上海,成为首批抵达华东的川军部队之一。面对日军强大火力,抵达大场、蕴藻浜一线的官兵,尽管装备极为简陋,仅持有川造步枪、大刀和手榴弹,头上无钢盔,脚上穿草鞋,但他们仍然以血肉之躯英勇抵挡日军的进攻。其中,134师804团在顿悟寺阵地激战三昼夜,全团仅存60余人,团长向文彬重伤仍坚持指挥,最终守住阵地。

    川军第43军26师抵达上海后,接替在大场作战的36师,缺少弹药的官兵用大刀、刺刀和敌人反复肉搏。七天七夜里,26师阵地每日遭受日军多次猛烈攻击,中间虽经多次易手,但最终仍被牢牢坚守。全师阵亡率高达90%,4位团长阵亡2位,营长、连长、排长几乎全部阵亡。正因为如此英勇的表现,26师在战后被称为淞沪会战中战绩最优的五个师之一,是“最能打的部队”。

    随着淞沪会战的拉开,“保卫华北,保卫华东,保卫全中国”成为动员全国抗战的标志性口号。在南京保卫战中,川军第23集团军部分军队参与南京外围防御,在广德、泗安一线阻击日军第114师团,虽因寡不敌众失利,但迟滞了日军进攻南京的步伐,为城内布防争取了时间。在皖南抗战中,川军第23集团军长期驻守安徽南部,负责长江防线,与新四军共同抗日,多次击退日军对皖南的扫荡。1941年“皖南事变”后,川军仍坚持在敌后与日军周旋。在1942年至1944年的浙赣会战、长衡会战中,部分川军部队东调浙江、江西,西援湖南,在江南战场的多个方向参与作战。

    来自三峡流域的将士们,以不同方式深度参与了江南一带的抗战,在淞沪、南京、皖南等战场留下了“无川不成军、无湘不成军”的传奇,成为江南各战区的核心力量之一,打破了日军“速战速决”的妄图。那些将士的鲜血洒遍江南大地,体现了中国军民在民族危亡前的团结与牺牲精神,写就了中国抗战史的重要篇章。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从明代的抗倭到上个世纪的抗日战争,从千里奔赴到全民抗战,那一幕幕悲壮的历史,无一不说明:中华民族热爱和平,反对侵略,为了民族独立和自由解放,不分南北,团结一心,有着不可战胜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最终的胜利一定属于中国人民。

    监制 |肖静芳

    统筹 |安宁宁

    编辑|周芳 魏妙

    制作 |章音頔

    来源 |中国民族报

    看完了,点个“赞”↓↓↓


     
    (文/匿名(若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核实发布者) / 非法信息举报 / 删稿)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昵称为 198e**** 发布的作品,本文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发布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154208694@qq.com删除,我们积极做(权利人与发布者之间的调停者)中立处理。郑重说明:不 违规举报 视为放弃权利,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有个别老鼠屎以营利为目的遇到侵权情况但不联系本站或自己发布违规信息然后直接向本站索取高额赔偿等情况,本站一概以诈骗报警处理,曾经有1例诈骗分子已经绳之以法,本站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若遇 违规举报 我们100%在3个工作日内处理!
    0相关评论
     

    (c)2008-现在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