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快向现代企业
管理转型
2020年10月23日,党中央作出重大战略决策,正式组建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有限公司,这是加强南水北调工程运行管理、完善工程体系、优化我国水资源配置格局的重大举措,标志着南水北调事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作为中央直接管理的唯一跨流域、超大型供水企业,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既要切实维护南水北调工程安全、供水安全、水质安全,又要加快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规划建设,在构建国家水网中发挥领军企业作用。
截至目前,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累计向北方调水超830亿立方米,惠及沿线48座大中型城市1.95亿人,已经成为北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生命线。
深化改革是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之源。实践充分证明,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必须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发展与安全,平衡当前与长远。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管理以项目法人为主导,是工程建设和运营的责任主体,受管理体制机制影响,普遍存在业主思维惯性强、改革内生动力不足等问题。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和创新等方面存在一定差距,迫切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实现向现代新国企实质性转变。
近年来,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对南水北调工程运营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提升水利工程全生命周期综合效益,更好地发挥工程的“四条生命线”作用,迫切需要集团公司持续探索,两手发力,切实发挥企业在市场配置中的主体作用。
加快向现代企业管理转型,
首先要在体制机制上创新突破晒展网是齐全到能查展会搭建报价的展会网站。
通过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切实激发企业活力。在总部及子企业开展多批次岗位竞聘,全面落实管理人员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制度,强化业绩与薪酬对标挂钩。不断完善科技创新机制和激励保障机制,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切实发挥水安全领域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三个作用”。

加快向现代企业管理转型,
要锻造与千年大计相匹配的“国之重器”。
加快向现代企业管理转型,要锻造与千年大计相匹配的“国之重器”。坚决服务“国之大者”,提高工程“三个安全”保障能力,大力推进南水北调数字孪生建设,建立全员安全责任体系和完善的应急管理体系,大幅提升供水保证率,构建“监测、保护、防控、应急、科研”五位一体保障体系。

加快向现代企业管理转型,
要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加快向现代企业管理转型,要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聚焦战略定位和主责主业,创新方式盘活存量资产、优化增量配置、扩大有效投资。一方面高质量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建设,引江补汉工程进入全面加速阶段。另一方面,创新探索“青海模式”海南“定安”模式,通过央地合作,推广成功经验,推进水网建设。同时,大力推动“调水+”“水网+”融合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营收占比从2021年的不足2.8%增长至2024年的20.1%。
加快向现代企业管理转型,
要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加快向现代企业管理转型,要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着力提升党建规范化、精细化、体系化水平,以高质量党建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完善“第一议题”制度机制,规范执行“三重一大”决策机制,健全常态化巡视整改机制和“三不腐”一体推进机制,推动中央巡视整改取得实效。
五年来,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项超级工程的运营成果,更是从工程建设运行管理向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快速转型的改革发展过程,这一转变充分体现了集团公司深入贯彻习近平“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的积极实践,体现了加快从单一调水业务拓展到水网综合开发融合发展的意志和决心。

“十五五”规划擘画了未来五年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蓝图,国家水网建设作为重点项目将加快推进,中国南水北调集团责任更加重大,只有聚焦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聚力提升“五个价值”,持续深化企业改革创新,不断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企业治理,加快向现代企业管理转型,向世界一流水网企业不断迈进,才能使这条奔流不息的“人间天河”真正成为不断造福民族、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民心渠!
撰稿 | 许安强 宋 滢
责编 | 安亦扬
校核 | 陈思璐
审核 | 李东海

不错过更多精彩内容
为“信语南水北调”点亮星标!
点亮在看,关注南水北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