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全球会展网

    手机WAP版

    手机也能找商机,信息同步6大终端平台!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热点新闻 » 正文

    “这邻里的情分,可比什么都金贵啊!”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7-11 10:14:49   浏览次数:2  发布人:e217****  IP:124.223.189***  评论:0
    导读

    如何把“公正与效率”工作主题落实到位,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身处办案一线的法官有经历,有体会,更有责任。为了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讲好审判故事,传递法治声音,也为了交流工作经验,不断提升审判能力和水平,经过调研、征求意见,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局、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共推专栏——“法官手记·做实‘公正与效率’”,与大家见面。诚邀一线的法官拿起手中的笔,记录讲述你印象最深的一次审判、一次执行、一次接

    如何把“公正与效率”工作主题落实到位,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身处办案一线的法官有经历,有体会,更有责任。

    为了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讲好审判故事,传递法治声音,也为了交流工作经验,不断提升审判能力和水平,经过调研、征求意见,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局、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共推专栏——“法官手记·做实‘公正与效率’”,与大家见面。

    诚邀一线的法官拿起手中的笔,记录讲述你印象最深的一次审判、一次执行、一次接访、一次普法,透过小切口,通过小故事,反映情理法如何相互交融,公正与效率真正实现。文字宜短,内蕴应长,如有现场视频、照片,读者当会更加欢迎。来稿请注明姓名、单位、联系方式,发送到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局邮箱:fgsjzgfy@126.com。

    当原告刘某将那份带着释然温度的撤诉申请书递到我手中时,萦绕在北京市怀柔区汤河口镇某村两户邻里心头半月之久的阴霾终于散去。没有庄严法槌的敲击,没有长篇累牍的判决,唯有脚下尚未干透的泥土,手中那把沾着泥点的铁锹,以及此刻刘某与邻居张某脸上那冰释前嫌的笑容,无声地诉说着这场纠纷化解的独特之处——它不在高高的审判台,而在那方承载着矛盾也孕育着和解的土地上。

    那一刻,我更深切地体会到,“枫桥经验”的生命力,正在于这田间地头的躬身实践……

    2025年4月,村民刘某满面愁容地走进法庭。他的焦虑,源于房后那被雨水反复冲刷、已显碱迹斑斑的墙根上。邻居张某填平了自家院内原有的排水沟,这本是两家共用疏导雨水的通道。雨季临近,雨水无处可去,倒灌冲刷着刘某房屋的地基。“地基都泡松了,这房子还咋住得安心?”刘某的担忧,是对最基本安居权利的诉求。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接手案件,翻开卷宗,寥寥几页纸,却压着沉甸甸的乡情与现实的困局。多年的基层审判经验告诉我,乡村的邻里纠纷,往往交织着土地、人情与世代相处的习惯。若仅凭一纸冷冰冰的判决,或许能分清是非曲直,却未必能真正解开系在心头的那个疙瘩,甚至可能埋下更深的芥蒂。“案结事未了”,非我们所愿。

    带着书记员李思宇,我们直奔争议现场。面对原有排水通道被完全覆盖阻断的情况,张某理直气壮地反驳:“我填自家地界,何错之有?”

    我没有急于搬出法条,而是指着自然倾斜的地势,耐心说道:“老张,雨水向低处流是自然规律。堵了排水沟,水就要自己找地方去,冲坏了老刘的房基,不仅伤了和气,万一造成更大损失,这责任谁担?”一番话,让张某脸上的理直气壮渐渐褪去,代之以沉思。

    而对刘某那句“只求保住房子根基”的恳切之言,我则以“几十年低头不见抬头见的邻居情分”为引子,引导双方共同寻找一个既能解决问题,又不伤和气的法子。

    几番沟通后,张某同意在自家院内靠近边界处,开挖一条深20厘米、宽20厘米的排水沟,施工费用由刘某承担。

    调解协议达成,本以为尘埃落定,孰料新的僵局又横亘眼前,施工环节卡了壳,刘某不愿踏入张某院内“越界”动工,张某则觉得在自家地盘上挖沟,还要自己来施工,心里别扭。刚刚弥合的裂痕,眼看又要撕开。

    纠纷悬在了“最后一米”。我知道,此刻若止步于这纸协议,所谓的“调解成功”不过是沙上筑塔。一天清晨,我拎着一把铁锹,再次出现在两人面前。

    “协议是咱们仨一起定的,今天,咱们就一起把它落到实处!沟不挖通,我绝不收工!”话音未落,我已挥动铁锹铲了下去。


    张某见状,急忙上前阻拦:“胡法官,这粗活哪能让您干!”

    我笑着回应:“干粗活怕啥?疏通的是沟渠,连接的可是人心!”手上不停,嘴里也打开了话匣子:“我小时候也在农村长大,邻居帮我家修屋顶,我家帮邻居收麦子。乡里乡亲的,情分不就是你帮我、我扶你,这样攒下来的吗?这情分,可比什么都金贵啊。”

    “法官都上手了,我哪还能干站着看?”张某低声嘟囔了一句,默默拿起另一把工具。刘某也再无犹豫,加入了清淤的行列。一锹一铲,泥土被刨开,隔阂也在无声消融。两人从最初的对立、沉默,到后来竟能并肩协作,偶尔还能搭上几句话。汗水滴落,沾湿了泥土,也融化了心头的冰层。

    挥汗如雨间,一条崭新的排水沟终于蜿蜒成型。我又指导他们铺设好碎石,防止冲刷,并约定好每年开春共同清理维护。“这沟渠通了,雨水顺了,你们的心路啊,也得让它敞敞亮亮的,可不能再堵了!”

    看着初具规模的水道,张某拍着胸脯,声音洪亮:“胡法官放心!这沟,以后我包管了!”当天下午,那份饱含和解诚意的撤诉申请,便静静地躺在了我的案头。持续半月的纷争,在这泥土的芬芳与协作的汗水中,画上了圆满的句点。

    回望这次特殊的“庭审”,我常对庭里的年轻干警说:“在农村办案,卷宗的厚度不是衡量案件轻重的标尺,丈量民心的温度才是关键。”那把铁锹,铲起的是泥土,疏通的是阻塞,架起的正是司法与群众之间那至关重要的“最后一米”桥梁。刘某在沟成那日感慨的话,至今萦绕耳畔:“胡法官,您挖通的不只是这条排水沟,更是咱邻里之间憋了好久的那个心结啊!”

    此案的成功化解,在于情理法的交融,让纸上的调解方案真正“活”了起来。我深知,调解过程要融入村规民约中蕴含的“邻里互助”传统美德,引导当事人换位思考。这起案件也是我所在的汤河口法庭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一个生动注脚,面对辖区村落分散、涉农及邻里纠纷多发的特点,我们以“现场勘查+联动调解+督促履行”全链条解纷,坚持将“庭审”现场搬到田间地头、房前屋后,用最“接地气”的方式,面对面、心贴心地消弭对抗情绪。

    从那条承载着安居期盼的排水沟,到浸润着司法温情与邻里情谊的“连心渠”,当法官的足迹深深印在乡间小路,当司法的温度融入百姓的家长里短,法治的种子便在这京北的层峦叠嶂间悄然生根、发芽、抽枝,最终茁壮成长为滋养乡村振兴、绘就和谐图景的参天大树。

    来源: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局、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 北京市怀柔区人民法院

    口述:北京市怀柔区人民法院汤河口人民法庭法官胡鹏

    作者:梁瀚伟、苏雷 (北京市怀柔区人民法院)

    漫画:梁瀚伟

    编辑:孟祥宇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文/匿名(若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核实发布者) / 非法信息举报 / 删稿)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昵称为 e217**** 发布的作品,本文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发布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154208694@qq.com删除,我们积极做(权利人与发布者之间的调停者)中立处理。郑重说明:不 违规举报 视为放弃权利,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有个别老鼠屎以营利为目的遇到侵权情况但不联系本站或自己发布违规信息然后直接向本站索取高额赔偿等情况,本站一概以诈骗报警处理,曾经有1例诈骗分子已经绳之以法,本站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若遇 违规举报 我们100%在3个工作日内处理!
    0相关评论
     

    (c)2008-现在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