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始人的贡献(三)
而创始人在创业过程中的结局并非总是皆大欢喜,有时它们甚至会导致创业者出走。
美国一家成功的新型金融服务企业的创始人,就遇到了这种情况。
他确实创建了高层管理团队,并探讨了企业的需求。
在自我审视之后,他发现自身能力与企业需求不符,更不必说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与企业需求的相关性了。
他说:“我用18个月培养了一个接班人,将企业交接给他,然后离职。”
随后,他又创办了三家企业,无一属于金融领域。等企业发展到中等规模时,他再次离职。
他想要创办新企业,但不愿经营它们。
他早已接受这一事实:他离开企业,对企业和自己都更好。
而同样的情况下,其他创业者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
一家知名医疗诊所的创始人也陷入类似的两难境地。
该诊所是所在领域的领导者,需要的是管理者和筹资人。但是,创始人却想要成为研究员和临床医生。他认识到,自己擅长筹集资金,也能学会担任大规模医疗机构的首席执行官。他说:“我应该承担起对诊所和同事的责任。因此,我克制自己的欲望,成为管理者和筹资人。但是,如果不是我认为自己具备相应的能力,并且我的顾问和董事会也让我深信这一点,我可能永远不会承担如此重任。”
一旦新创企业有成功的征兆,企业创始人就要思考:“我到底属于哪个领域?”
当然,创始人也可以提前思考这一问题。
事实上,早在新创企业创立之前,创始人就可以对其加以思考。
日本本田汽车的创始人本田宗一郎,就是这样做的。
在二战惨败后,日本陷入黑暗时代,此时本田宗一郎打算创办一家小企业。
直到找到合适的合伙人来负责行政、财务、分销、营销、销售和人事之后,他才开始创办企业。因为本田宗一郎从一开始就清楚地知道,他熟悉工程和生产领域,不会处理其他业务。
正是这一决策,成就了本田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