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全球会展网

    手机WAP版

    手机也能找商机,信息同步6大终端平台!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热点新闻 » 正文

    专业赋能 筑牢社会心理健康长城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5-09 15:33:18   浏览次数:1  发布人:f950****  IP:124.223.189***  评论:0
    导读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等4部门印发,明确要求组织开展主题巡讲,加强心理健康科普宣传,定期举办面向机关、企业、学校的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引导公众认识到精神疾病可防可治,逐步减少社会歧视和病耻感。在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过程中,各地精神卫生中心纷纷化被动为主动,深化机构协作,放大专业队伍优势,拓展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服务半径,为百姓筑牢心理健康长城。搭建协作桥梁近日,一场以“如何与父母谈笑风生”为主题的心理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等4部门印发,明确要求组织开展主题巡讲,加强心理健康科普宣传,定期举办面向机关、企业、学校的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引导公众认识到精神疾病可防可治,逐步减少社会歧视和病耻感。

    在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过程中,各地精神卫生中心纷纷化被动为主动,深化机构协作,放大专业队伍优势,拓展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服务半径,为百姓筑牢心理健康长城。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搭建协作桥梁


    近日,一场以“如何与父母谈笑风生”为主题的心理讲座在湖北省武汉市友谊路小学举行。湖北省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武汉市心理医院)专家通过图文教学,向学生们传授与父母有效沟通、和谐相处的技巧。这是当地实施医教结合的一个日常场景。

    “目前,中小学心理健康工作存在对学生心理问题识别能力不足、转介不够通畅、干预不够及时、心理援助协同性不足等问题,并且专职心理教师数量不足,家长心理健康意识不足,医疗系统、教育系统和社会机构间联络协调机制不健全,资源缺乏有效协同与整合。”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院长钟宝亮指出,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的早期识别、精准干预与随访支持。

    为此,自2021年起,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联合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在卫生健康部门、教育部门的指导下启动武汉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医教结合项目,探索建立“家校医社”四方联动机制。

    一支由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心理治疗师、精神科医师等组成的专业队伍进驻试点学校,担任“心理健康副校长”,通过心理健康动态监测、搭建就诊“绿色通道”、心理危机干预协同响应、教师心理技能培训督导和心理健康科普宣教等举措,加强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和精神障碍的预防与干预。

    钟宝亮介绍,该中心与高校联合开发心理筛查量表及心理测评云平台,精准识别有心理问题风险的学生。项目试点3年来,对10所学校的2万余名学生、家长、教师进行了立体测评,并分级、分群形成个体和总体心理测评报告,反馈给学校。

    根据测评结果,由精神卫生专家协助学校制订不同风险群体分级、分类干预方案,集合多方力量开展心理健康促进工作。其中,高风险学生由精神科医生、心理治疗师进行评估、诊疗与定期随访管理,目前已完成200余名高风险学生的专业评估,并对90%的人实现跟踪随访。“最终要形成让有心理问题的儿童青少年识别得准、通过‘绿色通道’转介得快、在医疗机构治疗得好、康复后返校顺利的良好闭环。”钟宝亮介绍。

    青少年心理健康防护墙的搭建,仅靠精神卫生专科医疗机构难以实现,需要形成强大合力。2024年9月,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精神卫生中心(顺德区第四人民医院)牵头组建顺德区未成年人心理异常防治管中心,针对该区40多万名在校学生,建立健康教育、监测预警、咨询服务、干预处置“四位一体”工作体系,充分发挥校园心理老师的触达能力、镇街健共体的医疗服务能力以及防治管中心的统筹指导能力,开展未成年人心理异常的防治管工作。

    “基层精神卫生专业力量薄弱。为此,我们将人员培训作为重点,举办校园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测评培训班,提升健共体精防医生、心理治疗师、学校心理老师等的服务能力。此外,在镇街健共体建立精神卫生分中心暨心理危机干预分中心,每周派出资深专业人员下沉指导,不断壮大基层服务队伍。”顺德区精神卫生中心党委书记李耀东说。

    破除认知误区


    “心理疾病是软弱或性格缺陷的表现”“性格开朗的人不会患抑郁症”“寻求心理咨询是丢人的事”……这些对于心理问题的错误认知,在李耀东看来,是心理筛查阳性学生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的一大原因。

    “与心理筛查阳性学生的家长沟通时,我们发现部分家长不愿接受医生的建议,对心理健康问题存在强烈病耻感,不愿带孩子及时就诊、不同意接受转介干预。所以,让家长乃至教师、学生自身正确看待心理问题、正确理解心理疾病,是防治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李耀东表示,科普是破除认知误区的关键。

    针对不同群体,顺德区精神卫生中心定制不同类型的心理健康科普内容,通过家长会、定期培训等形式,面向家长、学生开展心理科普讲座,提高其对心理问题的识别能力、亲子沟通技巧及心理健康素养水平;通过开展心理培训,帮助老师掌握与学生的沟通技巧,增强班主任与家长沟通的能力及对学生心理问题的识别和处置能力,助力心理老师具备深层次的专业技能。

    2024年,顺德区精神卫生中心在全区各中小学共举办20场心理健康讲座,开展未成年人心理线上课堂5场,创作未成年人心理科普短视频12条,同时制作儿童、青少年、医校融合心理科普宣传小册、折页1.2万份,心理健康科普累计惠及约4.6万人次。李耀东发现,随着科普宣传的广泛铺开,家长对于心理问题的认知度逐渐提升。

    为了让公众认识到心理健康问题的复杂性和可干预性,同时摒弃偏见,以科学态度促进个体与社会整体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在2024年组建科普讲师团,深入机关院校等场所,面向公众开展心理健康科普。

    在一次讲座中,一名职场人士第一次意识到他长期的易怒并非性格问题,而是慢性压力和睡眠不足引发的焦虑反应。通过后续参与心理咨询,他学会每天下班后进行10分钟“正念冥想”放松训练,并用认知行为法分析自己的认知偏差。与同事沟通时,他也学会了使用“我感觉这个方案还不够成熟”而不是用“你这做得不对”的表达方式。3个月后,他的睡眠显著改善,焦虑感降低。他在工作中不再频繁发火,开始倾听同事建议,同事也开始愿意主动与其沟通。他的家庭关系也有所好转,妻子发现他“脾气小了很多,回家能陪孩子写作业了”。

    “过去一年,科普讲师团深入机关院校举办了97场科普活动和线上讲座,覆盖群众达124.9万人次,直接促成百余人次就诊咨询。心理问题不再是‘隐秘的角落’,正一步步从‘被看见’走向‘被解决’。”钟宝亮说。

    守护重点人群


    “老年人处于脑功能衰退期,且常面临社会角色的转变与慢性病困扰,是心理健康促进的重点目标人群。”钟宝亮指出,由于社区老年人心理服务覆盖率不高及病耻感,老年人往往通过“胃疼”“忽冷忽热”等身体不适表现情绪问题,躯体化表达占比超60%,情绪问题识别率仅为34%。

    针对老年群体开展早期干预,不仅能够使老年人自身获益,还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

    钟宝亮介绍,自2024年起,湖北省以老年痴呆(阿尔茨海默病)防治为切入点,首选武汉市、襄阳市、宜昌市、荆州市等8个城市的25个社区(村)开展防治促进行动试点,探索构建家庭、社区、医疗机构、养老机构、社会多方联动的“防、筛、转、治、管”模式,通过建立健全老年痴呆防治服务网络,切实有效降低老年群体认知功能减退和罹患痴呆的风险,促进健康老龄化。

    “作为省级老年痴呆防治指导中心,我们充分发挥精神心理专科的优势,通过制订并组织实施老年痴呆防治计划和方案,对基层医务人员开展能力提升培训,组建老年痴呆防治专家库,每年对各地市(州)开展技术指导,不断提升基层老年痴呆防治服务能力。”钟宝亮说。

    与此同时,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联合养老助残服务中心,在武汉市江岸区红桥社区每月定期举办“老年痴呆防治促进行动之家属联谊会”,通过知识讲座、手指操、椅上瑜伽等活动,向居民普及老年痴呆防治知识,并为照护者提供认知激活、情绪管理等技能培训。

    “我们希望发挥专业力量的作用,帮助公众科学认识阿尔茨海默病,理解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提升患者生活质量,缓解照护者压力,增强照护信心。”钟宝亮说。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文:健康报记者 刘嵌玥 通讯员 邓盛强 陈识

    编辑:杨真宇

    校对:马杨

    审核:秦明睿 徐秉楠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健康报社有限公司,访问yuanben.io查询【6B7BSQ3Z】获取授权


     
    (文/匿名(若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核实发布者) / 非法信息举报 / 删稿)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昵称为 f950**** 发布的作品,本文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发布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154208694@qq.com删除,我们积极做(权利人与发布者之间的调停者)中立处理。郑重说明:不 违规举报 视为放弃权利,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有个别老鼠屎以营利为目的遇到侵权情况但不联系本站或自己发布违规信息然后直接向本站索取高额赔偿等情况,本站一概以诈骗报警处理,曾经有1例诈骗分子已经绳之以法,本站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若遇 违规举报 我们100%在3个工作日内处理!
    0相关评论
     

    (c)2008-现在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