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通过对钟摆以及自制单摆15秒摆动次数的重复观测,知道同一个摆在相同时间内摆动次数相同,不同的摆在相同时间内摆动次数不同。认识到人们基于摆的等时性原理制成了摆钟,使时间的计量误差更小。
2.科学思维:基于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及获取的数据,能运用分析、比较的方法,阐明单摆的运动规律。
3.探究实践:通过了解钟摆的构造,能制作一个简易单摆并探究摆的运动特点;在实验中能准确地重复观测摆在15秒内摆动的次数。
4.态度责任:在研究单摆运动规律的过程中,能保持严谨观测的态度;通过制作、观测单摆,发展对计时工具研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钟摆的探究实验,分析实验数据,理解摆的等时性原理。
难点:准确地观测摆钟,探究自制单摆运动的特点。
【教学过程】
1.回顾水钟存在计时不准确的问题,引出机械摆钟。
2.了解机械摆钟的结构:钟面、摆绳、摆锤。在黑板画出示意图,只有摆绳和摆锤叫做单摆,单摆从竖直状态拉起的角度叫做摆幅。
3.探索1:数一数机械摆钟15s摆动的次数。第一次全班大声数,第二次小声数,第三次默数。联系数摆的次数,同时发现摆锤在15s中摆钟的的次数都是相同的。
4.探索2:探究自制摆在相同时间内是否摆动次数相同。给学生六次测量机会,取众数,自己得出结论。
5.巡视时,挑选数据较好且差异较大的组。发现同一个摆在相同时间内,摆动的次数是相同的。提醒大家不要拆摆,以便后续分析每个组的摆摆动次数不一样的原因。
6.由于一些组数据参差不齐,随机找一个组的摆,带着全班一起数三遍。发现三组数据一样,得出结论,这就是摆的等时性。
7.最后教师拿出两组差距较大的组的单摆,提问:“那为什么这两组的摆,摆动次数不一样呢?”引导学生,在相同时间内,摆动次数快说明摆摆动的快,反之则慢。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哪些因素影响摆的快慢?为下节课做铺垫。
【课堂反思】
1.学生在探索1中,数了钟摆的次数,15s能摆动15次,所以,学生容易拿自制摆与钟摆比较,认为自制摆也应该是15次。因此教师应强调自制摆和钟摆不一样。摆绳长度、摆锤等不一样就不是一个摆,每个组的摆也不是用一个摆。提醒学生不要看摆动多少次,要关注在相同时间内,摆动的次数是否相同。
2.学生在数数时,容易在最开始多数半拍,应强调回到起点才开始数“1”,不要着急。若巡视出现此类情况应该及时纠正并在全班再次强调。
3.单摆的摆幅原则是不超过10度,这里只需给学生强调拉起小角度即可,不然有误差。
4.我教的五年级前四年没有做过实验,因此大部分学生很难根据实验现象概括得出一个结论。此时,教师在得出结论这一块,可以降低学习目标,如:给一个句式搭框架或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关注学情,及时调整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