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夏季气温高,人体基础代谢率随之升高,此时运动能更有效地减肥减脂,增强体质。不少人希望抓住这段时间加大运动强度,以达到快速减脂减重的目的。高温天如何科学运动?一起来看↓↓
运动不当反伤身!
看看你做对了吗?
今天(7月20日)入伏,正式进入这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夏日炎炎,什么时段运动更合适?快拿小本本记下来!
10~16点暑气正盛、紫外线强,应避免户外活动。
建议5~7点(气温较低、空气较好)或18点后(日照减弱、体感舒适)进行运动。
当气温>32℃且湿度>60%时,应果断暂停户外剧烈运动,选择室内运动或休息。
很多人认为,运动强度越大、运动量越大,越有益于健康。专家表示,并非如此。爆发性的运动,很可能造成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心肌缺血缺氧。针对不同强度的运动,运动时间应该如何规划?戳视频了解↓
中高强度有氧运动的心率范围=(220-年龄)×60%~85%,可以通过监测心率判断运动是否过量。
解渴≠补水
补水要从运动前开始
在高温、高湿的夏季,科学补水尤为重要。哪种饮品更补水?运动时补水需要注意什么?戳视频,看看你喝对了吗↓↓
开始运动前
运动前2~4小时要进行预防性补水,500ml即可,不要过量饮水,否则易增加肾脏负担。最好喝白开水,避免高糖饮料。
为何不能等口渴再喝水?口渴感是身体出现轻度脱水的信号。此时补水效率下降,运动表现(力量、速度、耐力、注意力)已开始受损,甚至会出现头晕、心慌等症状。
运动中
建议每隔15~20分钟补水100~150ml,每小时饮用量不超过1000ml。如果运动时间持续比较长,可以喝淡盐水,以防电解质紊乱。
大量出汗后只补充纯水,无法弥补关键电解质(尤其是钠)的流失,易诱发低钠血症。症状轻时表现为乏力、恶心,严重时会影响神经系统,导致头痛、嗜睡甚至昏迷。
运动结束后
运动结束后,切勿因口渴立即大量喝水,以免造成肠胃不适。应休息一段时间,待呼吸、心跳相对平稳后再补充水分,也可补充一些含钾、镁的天然食物,如香蕉、菠菜等。
重要提醒:严禁运动后猛灌冰水!5~15℃的温水或常温饮品最利于吸收,能避免肠胃受到刺激。
运动中
随时关注身体信号
高温、高湿天气下运动应量力而为,其间若出现以下任何一个症状,应立即停止运动,必要时就医。
头痛头晕
运动中或运动后都不应有头痛感,若出现此种症状,应停止活动;通常除开始练习某些旋转动作外,也不应有头晕现象,若持续头晕,是脑供血不足的信号。
提醒:头晕是非常危险的信号,因为你不知道下一秒是否还有清醒的意识。
恶心呕吐
排除消化系统疾病原因后,若锻炼时或锻炼后恶心,多数是由于机体因运动过量、缺氧造成的。锻炼者应放缓节奏,从小运动量开始,循序渐进。
胸部不适
若锻炼过度,前胸大汗同时伴有气短,可能是心脏受影响的信号,应立即停止活动。
夏季天气炎热,应以静养心,不宜剧烈运动。调气血、补元气、固阳气,夏季“补气”,不妨试试这个比走路还简单的动作——站桩。刚开始练习可以先从1分钟做起,练习一段时间后可逐步增加时间,保持在3~5分钟。
动作要点
调整呼吸,周身放松,下颚回收,百会向上,虚灵顶劲;
屈膝松髋,左脚提起,侧方开步,脚尖先落,过渡至全脚,重心在身体中间,两脚开立与肩同宽;
两手微微打开,从侧方向前旋转合抱,屈膝松髋合抱于腹前。
夏季高温炎热
运动时应避开高温炙烤时段
根据环境变化调整锻炼方式
关注身体信号,科学补水
切勿因“用力过猛”发生意外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来源/央视一套微信公众号综合《生活圈》、国家应急广播、央视新闻客户端
图片/视觉中国
编辑/廖芸卿
审签/王慧莹
监制/乔虹
转给身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