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聚焦凝心铸魂,夯实思想根基
理论武装越彻底,思想认识就越深刻,改革行动就越自觉。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作为理论武装的一项重大任务,深入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培训计划,持续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建立健全“四个以学”长效机制,用好用活乡镇党校“月月讲”等特色载体,突出抓好县处级领导干部和党政正职集中轮训,分期分批开展党员干部全员轮训,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不断强化改革意识、增强改革自觉。要扎实推进干部政治能力和专业能力提升“两大工程”,围绕全县改革攻坚重点任务,创新实施“五色课堂”,建立健全理论教育、党性教育、能力培训和实践锻炼“四位一体”的党政干部专业能力培养体系,分层次、分领域、分类别举办专题班、示范班、特色班、优质班,不断增强领导干部抓改革、促发展的内生动力、实战能力。要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进一步建立健全部务会成员包片联系、调查研究制度,推动组工干部多到矛盾问题集中的地方和部门去开展改革调研,在“亲口嚼馍”的过程中吃透情况、找准“病灶”,向实践寻计、向群众问策,不断推出破解党的建设制度改革难题的实招硬招。
二、聚焦选贤任能,锻造过硬队伍
越是改革发展向纵深推进,越需要干部实干担当。要着眼平罗高质量发展需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推动干部当好改革发展的促进派和实干家。要完善识人用人制度机制,研究制定《实名制推荐领导干部人选办法》,创新施行“序事辨才”专项考核,探索建立一人一档“干事档案”,全面考准考实干部政治素质、履职能力、工作实绩等情况,推动干部考察从“按人索事”向“知事识人”转变。围绕全县改革攻坚重点任务,着眼乡镇换届,提前谋划建立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结构模型和人选储备库,大力选拔政治过硬、敢于担当、锐意改革、实绩突出、清正廉洁的干部,推动领导班子素质更好、结构更优、功能更强。要完善培养锻炼制度机制,不断巩固拓展“赛马计划”“砺兵行动”“青亲行动”经验成效,更大力度开展干部实践锻炼及轮岗交流,选派干部到生态环保、产业转型、乡村振兴等领域参与一线建设,全面提高干部现代化建设能力。进一步健全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配套制度,强化多部门协作联动,建立政绩观协同纠偏机制,从项目资金要素等使用中了解改革发展动向、掌握干部政绩取向、纠治政绩观偏向。研究制定《关心关爱干部十条措施》,通过集中组织科级领导分批体检、同步建立健康档案、举办干部荣退仪式等方式加强干部关怀力度,以组织温情激发干部热情。坚定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完善容错减责免责清单,营造鼓励创新、支持改革、宽容失误的浓厚氛围。
三、聚焦强基固本,筑牢坚强堡垒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落地见效,必须把基层党组织建好建强,以高质量党建助力全方位改革、保障高质量发展。要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坚持抓两头带中间,建立软涣后进村党组织整顿提升“挂图公示”、“清单推进”、“测评销号”机制,培育遴选一批党建示范村、产业明星村、治理样板村。建立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综合评估机制,拓展区域党建共同体、支部领办合作社经验成果,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提档升级。建立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培育成熟度分析图谱和“双导师”帮带联系制度,推动乡村振兴“一线施工队”素质更优、能力更强。要大力实施城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升格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健全联席会议、任务清单、定期调度等制度,提升治理实效。严密社区治理四级组织体系,探索“微网格”管理,推行在职党员“四融入”活动,深化“网格党群服务驿站”机制经验,提高社区治理公益造血和服务群众能力。要深化机关党建“四抓四提升”行动,做实党务工作者调整备案制度,抓实“书记项目”,引导党员干部在改革攻坚第一线、经济发展最前沿、乡村振兴主战场聚力用劲。要不断推进“三新”领域党建夯基扩面,深入推进“两个覆盖”集中攻坚行动,全面推广党员积分制、“回音壁”等做法,扩大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要从严从实抓好党员日常性管理,依托流动党员“风筝计划”开展“双查双找”,通过建立区域包联机制,常态化开展好党员信教参教问题排查整顿,强化党员关心关爱、产业帮扶、文化浸润,稳妥审慎开展不合格党员处置工作,永葆党员队伍先进性和纯洁性。
四、聚焦育才聚才,强化人才支撑
人才聚、事业兴。贯彻落实中央和区、市党委有关改革精神,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坚持守正创新、突出重点、整体推进。要拓宽引才渠道,依托特色制种、新型材料、现代化工等重点产业,完善人才柔性引进机制,搭建“学术交流+项目对接+人才引进”联动平台,持续巩固水谷论坛、博士论坛成果,共同发布高精尖紧缺性人才需求目录,构建“政产学研教”协同的人才开发体系,走好人才协同引进和自主培育并举之路。要做好在外人才回乡行活动“后半篇”文章,充分发挥招才引智大使作用,与宁夏会客厅(西安中心)、四川商会等平台加强沟通合作,积极举办“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双招推介会,不断充实人才队伍,为发展新质生产力集智赋能。立足县域经济发展实际,完善人才自主培养机制,开展产业工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专项行动,加大急需人才、技能人才、专业人才向一线流动,激活人才创新创造活力。聚焦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深入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制度,探索建立“教育质量提升编制池”,不断加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推进基础教育质量提升。锚定新医药、装备制造、绿色氰胺等重点产业需求,创新绘制产业延链人才图谱,深化与高校科研院所的深度智力交流互动,采取顾问指导、对口培训、挂职交流等方式,进一步促进人才联合培养、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不断加强政策体系更新迭代、集成融合,探索出台人才新政十五条,有效解决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医疗服务、住房保障等“后院后路后代”问题,让来平人才在优质服务中感受政策力度、服务态度、保障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