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全球会展网

    手机WAP版

    手机也能找商机,信息同步6大终端平台!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热点新闻 » 正文

    专家解读之一丨全面发挥社会信用制度的基础性作用 以“五化”推动社会信用体系高质量发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4-02 20:57:26   浏览次数:2  发布人:adc2****  IP:124.223.189***  评论:0
    导读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健全社会信用体系进行了系统性部署。《意见》的出台是健全和完善社会信用这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性制度的切实举措。《意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人民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以信用信息的认定记录、分级分类、归集共享、公示评价、奖惩应用、开放流通、安全保护为主线,围绕信用如何赋能经济社会发展的难点、痛点和堵点,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健全社会信用体系进行了系统性部署。《意见》的出台是健全和完善社会信用这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性制度的切实举措。《意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人民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以信用信息的认定记录、分级分类、归集共享、公示评价、奖惩应用、开放流通、安全保护为主线,围绕信用如何赋能经济社会发展的难点、痛点和堵点,坚持系统思维、实事求是、综合施策,擘画了下一阶段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总体蓝图,充分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下中国特色社会信用体系发展脉络。

    一、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准确把握社会信用制度作为市场经济基础制度的内涵外延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积极部署下,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取得重要进展:构建了统一的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实现主体100%赋码转码;完善信用法律法规,推动全国27个省、18个地市出台信用条例,加快国家层面信用立法进程;编制公共信用信息目录,归集各类信用数据达807亿条;搭建了“国家-省-市-区县”四级联通的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信用中国”网站每日查询量超2亿次;奖惩措施实施清单制管理,不断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推广信用承诺制度,开展公共信用评价,初步构建了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建设全国统一的融资信用服务平台网络,助力信用主体融资超37万亿元;许多地方拓展“信用+”应用场景,在信用就医、信用停车、信用借阅等方面极大便利了广大百姓;诚信文化宣传教育广泛普及,全社会基本形成“知信、守信、用信、爱信”的良好氛围。

    如何更好发挥信用制度在市场经济中的基础性作用,《意见》总体突出了四个“全”:全主体参与、全流程覆盖、全领域推动、全方位共建,也即参与信用建设的主体要更加广泛,信用应用与各业务环节要更加紧密,信用建设的领域要更加聚焦新业态新问题,信用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手段要更加全面。

    一是全主体参与。人人讲信用,信用为人人。《意见》围绕政府部门、经营主体、社会组织、自然人和司法机构等五类主体,分别明确了推进各类主体信用建设的具体任务;在政府支持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市场的驱动作用和发挥社会各界的力量,切实提升各类主体的信用参与感、责任感和获得感,彰显了社会信用体系以人民为中心的建设理念。

    二是全流程覆盖。《意见》充分以系统观念推动各类信用手段实现统一闭环。信用体系建设要更加注重信用数据“采、存、评、用、退”全流程管理,确保数据完整、真实、有效,保护主体合法权益;更加注重信用监管在行政管理、公共服务等各项业务“事前、事中、事后”的全流程应用,确保业务各环节合法合规、高效有序查询信用信息、应用信用报告;在融资信用服务以及其他信用场景建设中更加注重人流、物流、信息流、订单流、资金流、数据流等生产要素的全流程管控,提高信用风险智能监测、识别、防控和预警水平。

    三是全领域推动。《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四大领域的建设目标和具体任务。除了传统的重点领域外,《意见》强调了将房地产市场、互联网、人力资源市场、能源中长期合同等新领域纳入严重失信名单管理,还明确要加强对网络主播、自媒体、网络信息内容多渠道分发服务机构(MCN)等平台经济新领域的信用监管。《意见》强调了推动信用报告在公共管理、市场交易等各个领域的深入应用。

    四是全方位共建。《意见》充分展现社会信用体系在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各环节深度融合的特色。强调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全方位细化行政性、市场性、行业性、社会性的信用奖惩措施。统筹兼顾社会信用的公益性产品服务的价值发挥,也考量了市场性产品服务的价值回报。全方位推动信用制度、信用技术、信用理念和诚信文化间的融合发展。

    二、面向未来,以规范化、市场化、一体化、精准化、国际化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

    (一)统一制度规则提升信用规范化水平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要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完善信用法律法规、统一各类制度规则,集中回应社会与市场的困惑和堵点,稳步提升信用建设的规范化水平。一是持续健全信用法治体系。《意见》继续强调推动出台《社会信用建设法》,进一步健全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统一的公共信用信息公示制度等。二是规范信用信息数据归集。对公共信用信息采取统一的目录制管理,以应用场景和市场需求为导向,动态更新公共信用信息目录。各级政府部门应依法依规严格按照目录归集信用信息,不能以权责限制等理由禁止信用信息共享。三是规范失信信息认定。《意见》提出失信信息要建立分类机制明确其失信严重程度,以解决失信信息泛化滥用问题。四是规范失信惩戒措施。《意见》要求对失信惩戒措施和严重失信主体名单实行清单化统一管理。设定失信惩戒措施、确定严重失信主体名单的设列领域,尤其是设定对信用主体减损权利或增加其义务的措施都要以法律法规为依据。五是完善规范的标准规则。《意见》提出要建立信用信息流通准入、公示和管理标准规则,明确以标准规则推动信用信息规范使用。六是规范信用评价体系。《意见》明确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牵头完善信用评价体系,建立健全以信用评价为基础的分级分类监管机制。七是规范信用服务机构行为。《意见》提出要规范信用服务机构参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行为,为信用服务机构及其从业人员依法依规开展业务提供依据。

    (二)坚持市场驱动提升信用市场化水平

    《意见》对于市场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发挥的作用提出更高要求,全文先后6次提到信用服务机构。《意见》的实施将让社会各界高度期待未来信用服务行业的发展。一是以市场驱动作为基本原则。市场的活力与创新决定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深度与广度,要充分调动市场力量、鼓励更多主体参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动社会信用不断创新发展。二是归集市场信用信息。《意见》提出坚持公共与市场的信用信息相互融合,提出国有企业信用信息披露和推动商业合同信息、产业链信息、交易信息等市场信用信息的共享,为市场信用信息归集提供法律依据。三是以授权运营推动公共信用信息走向市场。《意见》首次明确以授权运营的方式实现公共信用信息市场化应用。要求从国家层面加快制定公共信用信息授权运营管理办法,建立公共信用信息流通准入标准规则,建立公共信用信息价值收益合理分享机制,鼓励经营主体依托信息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维护信息的资产权益,为各级公共信用信息清洗、开发、应用机构提供合理的价值回报。四是拓展市场化激励举措。《意见》首次提出要构建“全方位”的信用激励政策环境,明确了激励举措既要有政府层面也要有市场和社会层面,即要有政府部门参与,也要有平台企业、金融机构、行业协会的加入,形成全方位的守信激励大格局。五是发展信用服务市场。《意见》强调要优化个人征信市场布局、做优做精企业征信市场,要鼓励征信机构参与融资信用服务平台运营。创新提出要发展信用交易、信用销售等新服务、新模式。六是推动信用服务机构发展。《意见》高度重视信用服务机构的高质量发展,全文多次对信用服务机构提出具体要求,包括要求信用服务机构实现信用信息公示与“信用中国”网站保持一致、信用服务机构要与信用修复保持同频更新、鼓励信用服务机构采集商业合同履约信息等,彰显中央对于信用服务机构在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期待。七是促进信用经济发展。《意见》明确提出创新信用评价、信用评级、信用评分、信用报告、信用核查、信用管理、信用咨询以及环境、社会和治理评价等8项业务模式,以市场化的服务创新推动信用经济发展。

    (三)共建共享共用提升信用一体化水平

    信用建设靠人民,更为人民。信用体系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牵涉部门多、覆盖群体广、社会影响大,信用信息的不同步、信用平台的不联通、信用评价的不互认、信用奖惩的不一致,都可能影响主体合法权益,进而影响信用建设成效。这都要求社会信用体系要系统化谋划、一体化建设。《意见》对于社会信用的一体化建设提出明确要求。

    一是坚持党的统一领导。准确把握党的领导的重要意义。党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主心骨、定盘星,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必须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进行,要把党的领导贯穿始终,确保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二是实现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一体化发展。《意见》进一步强调了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在信用信息归集共享“总枢纽”地位。明确各行业信用信息系统应尽快与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互联互通,确保数据及时共享交换。三是打造一体化的全国融资信用服务平台。《意见》对于下一阶段信易贷模式发展描绘了清晰路径,提出要继续依托全国一体化融资信用服务平台网络实现更大程度的信息归集,确保各类数据能够支撑信易贷服务模式的迭代升级。四是建立统一的信用信息公示制度。《意见》明确要建立统一的信用信息公示制度,强调通过“信用中国”网站集中公示各类公共信用信息。五是建立统一的信用修复机制。《意见》提出要建立健全统一规范、协同共享、科学高效的信用修复制度。明确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牵头统一信用信息公示和修复渠道,并加强修复协同。

    (四)依托数字技术提升信用精准化水平

    推动公共信用信息与市场信用信息融合发展,加强信用数据综合治理,全面提升信用数据的“量”和“质”,以更精准的数据、更精准的模型、更精准的算法、更精准的措施,为各类信用主体提供更精准的信用画像。

    一是精准的信用数据。对信用数据要根据应用需求进行适当加工处理,推动数据标准化、标签化、场景化,确保数据常态可信、精准可用。二是精准的信用评价。不同的应用场景适用于不同的评价机制,在掌握精准信用信息的基础上,还要形成一套精准的评价体系,才能确保指标科学合理、评价结果精准有效。三是精准的奖惩措施。《意见》明确坚持信用奖惩合理合法,这就要求奖惩措施必须精准,必须与信用行为要相匹配,要避免用力过猛。四是精准的信用监管。《意见》明确各地区各行业要根据评价结果优化监管方式,对不同类型的信用主体实施差异化监管。差异化监管的更高水平就是精准监管,充分考虑地区特色、行业特色、场景特色等。五是精准的评估机制。《意见》首次提出要定期开展归集共享质效评估,对于已归集共享的信用信息要保证其内容准确、字段完整、更新及时,避免一归了之、归而无用的情况。

    (五)深化合作交流提升信用国际化水平

    信用的底层是规则和契约。我国信用体系建设不是孤立的,一方面要积极对接国际规则,学习国外先进的信用理念和管理手段,参与到国际信用服务市场中去;另一方要善于总结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成功经验,基于“中国问题”提出“中国方案”,为国际社会的信用建设贡献中国力量。《意见》首次对我国信用服务机构和企业“走出去”作出系统性谋划。一是实现跨境数据流通。《意见》提出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依法依规推进信用信息数据跨境流通,通过数据流通加强国内信用服务市场与海外市场的交流互动,有力支撑海外企业“引进来”、国内企业“走出去”。二是实现跨境信用合作。《意见》为市场有序开展跨境信用合作提供政策依据,大力支持国内信用服务机构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金砖国家开展独立、公正的第三方信用服务合作,实现信用评价、信用报告等具有中国特色的信用产品跨境互认。三是培育国际化的信用机构。《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国际征信交流,积极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征信机构。推动国内信用评级机构国际化发展。通过国内和海外的业务合作支撑我国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征信机构和评级机构。

    总体上,《意见》妥善处理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理念与制度、政府与市场、激励与惩戒、应用与安全、规范与创新、国内与国外等几组关系,必将推动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更上一个新的台阶。(作者: 厦门国信信用大数据创新研究院院长、正高级经济师 曾光辉)


     
    (文/匿名(若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核实发布者) / 非法信息举报 / 删稿)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昵称为 adc2**** 发布的作品,本文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发布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154208694@qq.com删除,我们积极做(权利人与发布者之间的调停者)中立处理。郑重说明:不 违规举报 视为放弃权利,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有个别老鼠屎以营利为目的遇到侵权情况但不联系本站或自己发布违规信息然后直接向本站索取高额赔偿等情况,本站一概以诈骗报警处理,曾经有1例诈骗分子已经绳之以法,本站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若遇 违规举报 我们100%在3个工作日内处理!
    0相关评论
     

    (c)2008-现在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