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在2025海淀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海淀区支持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发展若干措施》(修订)(以下简称《措施》)正式发布,面向高校院所、新型研发机构、投资机构、社会组织、领军企业、园区运营方等创新创业服务平台运营方、建设方、组织方提出十二条具体措施。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01
促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方面
《措施》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揭榜挂帅”,依据创新与投入,给予资金支持;支持组建创新联合体。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公共平台建设,支持概念验证平台、中试验证平台和共性技术平台等公共平台建设;加大应用基础研究投入,搭建企业和高校院所深度合作平台,采取企业出题、高校院所解题方式,强化面向产业发展问题应用基础科学研究。
02
升级创新服务生态方面
《措施》支持高质量孵化器,引进国际知名孵化器、培育未来产业孵化器、支持标杆孵化器建设;支持科技型社会组织提升专业服务能力,推进企业服务和产业促进;集聚高能级科技服务机构,集聚金融财务、研发设计、科技咨询等科技服务机构;支持国际科技合作交流,支持优质国际技术研究机构、国际一流高校、国际科技组织等国际科技服务机构落户或设立分支机构,鼓励科技服务业企业在海外建设创新加速器和海外合作平台。
03
强化创新要素支撑方面
《措施》加强平台人才服务,鼓励申报“海英人才”政策,建设企业家创新领导力培训体系,壮大技术经纪人、产品经理等产业化专家队伍;扩容海淀基金系,全链条布局早期基金、成长基金、并购基金等,引导撬动社会资本投资海淀科技企业;支持特色园区建设,提升特色园区服务能效与空间品质;鼓励创新应用场景建设,依据创新与投入等多方面指标,给予资金支持。
《措施》重点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升级创新服务生态,强化创新要素支撑,破解创新要素获取难和成本高等阻碍企业发展的难题,是新时期推进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建设的重要举措,将成为引领未来产业创新组织方式发展变革的积极探索,并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和海淀区构建新质生产力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记者:王萌
编辑:张楚佳
推荐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