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位于贵州省福泉市的黔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黔南高新区”),凭借单位增加值碳排放强度5年降低45%、工业增加值翻番的硬核指标,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碳达峰试点名单。
一个从磷矿开采起家的老工业基地,缘何能够入选碳达峰试点?这得益于福泉市绿色新质生产力的培育。近年来,福泉市把新发展理念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方面,推动高质量发展持续向上突围,中国式现代化在“亚洲磷都”展现出勃勃生机。
作为国家民委第二批共同现代化试点城市,福泉市以新型工业化作为核心引擎,在产业转型、民生改善、民族团结的实践中,积极赋予所有改革发展以“三个意义”,探索出一条具有西部特色的现代化发展路径。2024年,福泉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01亿元,增速连续3年领跑贵州全省,高质量综合考核连续4年荣获贵州省Ⅰ类地区“第一等次”。这份亮眼的成绩单,是福泉以新型工业化推动共同现代化、各民族携手共创美好生活的生动写照。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福泉市群众相聚在黄丝村和善桥上。
磷矿资源“点石成金”,构筑现代化产业新体系
贵州川恒化工曾是一家以磷肥为主业的传统企业,2019年进入新能源领域,投资百亿元建设“矿化一体”循环项目,将磷矿转化为电池级磷酸铁。2023年首条生产线投产后,单吨产品附加值提升近10倍,实现从农资供应商向新能源材料商的转变。
“肥料”变“材料”——贵州川恒化工的转型,是福泉市工业发展的生动缩影。在“富矿精开”的精神指引下,福泉市工业企业不断“向新而行”,“产业魔方”转出了“亚洲磷都”的现代化新天地。
福泉市磷矿储量达13.89亿吨,优质的磷矿资源为新型工业化提供了天然优势。近年来,福泉立足资源禀赋,以精、深、新为方向,推动磷化工产业从“卖矿石”向“造材料”转型。
在资源精细化利用方面,福泉市实施“矿化一体”战略。2021年以来,总投资超百亿元的川恒新型“矿化一体”磷资源精深加工项目一期建成投产。该项目通过自主研发的半水-二水湿法磷酸工艺,磷矿资源利用率提升至98%以上,每年可生产10万吨电池级磷酸铁,成为新能源材料产业链的关键一环。峰泰4万吨/年食品添加剂磷酸钙盐项目的落地,进一步拓展了磷化工产品应用领域,使磷矿资源从传统肥料向食品级、医药级等高附加值产品延伸。
新能源材料产业的崛起,更为福泉工业发展注入新动能。裕能贵州公司追投的年产50万吨铜冶炼项目,正在火热建设中。据了解,该项目将铜冶炼副产的硫酸和余热用于磷酸、磷酸铁生产,建成达产后,预计年产值800亿元以上,新增就业3000人以上。
目前,福泉市已集聚上下游企业130余家,形成从磷矿开采到电池材料生产的完整新能源产业链,成为贵州省新能源材料产业发展的核心承载地。福泉市新能源材料产值占全省新能源材料总产值四分之一,成为贵州省新能源磷系正极电池材料出品最大县(市)。全国平均每3辆电动汽车中,就有一辆用了贵州的“磷元素”。
科技创新赋能升级,激活产业发展新动能
科技创新是福泉新型工业化的“加速器”。福泉市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构建“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马场坪工业园区一角。
在企业培育方面,福泉实施“专精特新”企业培育计划。全市“专精特新”企业从13家增至58家,高新技术产值突破330亿元。贵州裕能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专注于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研发生产,自主研发的高镍三元正极材料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产品广泛应用于特斯拉、宁德时代等知名企业,2024年产值突破80亿元。
以持续科技创新,不断赋能产业升级。福泉市拥有国家级、省级科技创新平台21个,精细化工领域核心技术30余项,有效专利授权330件。老牌企业磷化集团累计投入约30亿元,实现磷石膏循环利用;川恒与裕能、盛屯等企业构建了“磷化工+金属冶炼+新能源材料”耦合产业链,实现磷酸、硫酸等资源循环共享;就连企业产生的飞灰,都会被送到贵州星河环境技术有限公司进行资源转化。
循环经济结构调整下,曾经以化肥为主导的磷化工产业,在新能源电池领域开辟出千亿级增量空间。数据显示,黔南磷化工产品中,化肥占比已从2018年的78%降至2024年的52%,而磷酸铁、六氟磷酸锂等新材料占比突破40%。
在智能化改造方面,福泉市推动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深度融合。瓮福集团建成全国首个磷化工智能工厂,通过数字化管控系统,生产效率提升30%,能耗降低15%;川恒股份打造“智慧矿山”系统,实现磷矿开采全流程自动化,安全生产水平显著提高。
目前,黔南高新区130余家企业形成“磷矿采选—新能源材料—伴生资源利用”的全产业链,产品附加值提升了300%,产业发展的新动能不断激活。
产城融合协同发展,绘就现代化城市新图景
新型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福泉市新型城镇化进程。福泉市坚持“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融合”发展理念,统筹推进城市建设与产业发展,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在城市空间拓展方面,福泉按照循环经济发展思路,形成了黔南高新区等“一区三园”的整体格局。高标准建设园区,配套完善交通、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吸引了大量企业入驻。
围绕打造绿色宜居人文城市之一目标,福泉市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投入22.9亿元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城区面积增至21.98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57%;以城市“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为抓手,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完善城市功能,加快推进70个新型城镇化项目;提升城市品质,建成一批园林式小区和口袋公园,实现了城中有景、景中有城、景城融合,形成了“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绿色生活圈,被贵州省政府推荐申报国家园林城市。
公共服务均等化是福泉推动各民族共同现代化的重要抓手。2024年,福泉市加大教育、医疗、就业等民生领域投入,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组织化程度稳定在70%以上,培育化工技能人才2000人次以上;投资建设了高级实验中学、市十幼等项目,新增学位2340个,县域就诊率稳定在90%以上。通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各族群众共享发展成果,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中国式现代化是各民族共同的现代化。通过新型工业化带动,“向新而行”的福泉,正走出一条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民族团结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各族同胞正携手同心,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阔步前行。
(本文配图由福泉市民宗局提供)
监制 |肖静芳
统筹 |安宁宁
编辑 |王珍 丛蓉
制作 |石建杭
来源 |中国民族报
觉得有用,点亮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