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期。在这个寒冷至极的时候,让我们共同缅怀一位在冰川研究领域有着卓越贡献的科学家——李吉均。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1981年,李吉均在青藏高原考察时翻阅地貌图
来源 | 兰州大学
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的冰川总面积约为10万平方公里,是地球上除南北极地区之外拥有冰川最多的地方。中国共有冰川46298条,其中80%在青藏高原。因此,摸清我国冰川的基本状况,对我国及世界的冰川研究都有重要意义。
1958年,我国第一支高山冰雪利用考察队深入祁连山腹地,开启了我国冰川科考的序幕。
25岁的李吉均就是队员之一,这是他第一次考察冰川。他们赶着牦牛和骆驼、穿着笨重老式的棉袄,顶着刺骨的寒风,靠着罗盘辨认山脉走向,在祁连山各地考察。
李吉均领导的黑河分队,经过两个月艰苦工作,实地观察了5条冰川。同时应用地形图与航空相片,统计了186条冰川,覆盖面积104平方公里,计算得出冰储量21亿立方米,圆满地完成考察任务。此后,他的一生便与冰川紧密联系在一起。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1959年,26岁的李吉均(左一)在祁连山冰川考察
来源 | 兰州大学
1973年,40岁的李吉均再一次开始了对冰川更深层次的研究。他加入中国科学院青藏考察队,担任冰川组组长,负责西藏以及横断山脉的冰川考察研究。
当时南京大学的杨怀仁先生担心李吉均身体受不了,劝他不要去。“我确实身体不好,但是我现在不去,等老了再去吗?”李吉均斩钉截铁地回答道。
冰川考察的艰难远远超出常人的想象,除了人迹罕至、交通原始、环境复杂外,考察队还面临匪患骚扰、翻车遇险、牦牛坠崖、迷路断粮等困境。但也正是这次考察,为古冰川学术研究开创了一个新的重要方向。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20世纪70年代,李吉均在藏东南阿扎冰川附近考察留影
来源 | 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当考察到阿扎冰川时,李吉均一行人在一棵七八十米高、大伞如盖的冷杉树下避雨。躺在树下休息时,李吉均忽然想到,这棵冷杉树所在的冰碛,会不会是300年前那次小冰期的遗存呢?想到这里,他立刻动手采集了冰碛上的朽木,带回去做碳十四测定,却意外发现那竟然是三千年前的新冰期时代遗存。
那几年,阿扎冰川、若果冰川、洽青冰川、白玉冰川……西藏群山中的许多冰川都留下了李吉均的足迹。
有一次,李吉均病倒后被助手们背下山,经诊断是肺水肿,医生说再晚几小时就没命了。事后,妻子问他,当时都想了些什么,他憨憨地回答道:“真对不起,我当时不知怎么,想到的不是你和孩子,而是想我的事情恐怕干不完了。”他对冰川研究事业的热爱与执着可见一斑。
2015年接受媒体采访时,李吉均笑着说:“我前两天做梦还梦见冰川,梦见自己睡在冰川上。”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李吉均
来源 | 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李吉均的每一次探险,都映射出他对冰川事业的无限热爱与执着,他对冰川研究事业的辛勤付出,为我国冰川科学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财富。
参考文献:
[1]宋喜群,刘晓倩.李吉均:一半是冰川 一半是火焰[N].光明日报,2019-07-15.
[2]董晓强,王光庆.情系冰川——访新当选的学部委员、兰州大学教授李吉均[J].党的建设,1992(03):25-26.
[3]温才妃,孔子俊,任妍.李吉均院士:身骑白马的“找矿”人[N].中国科学报,2020-08-04.
[4]青藏高原十宗“最”之五|中国冰川最多的地区[OL].地调科普,2024-08-05.
中国科学家博物馆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