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全球会展网

    手机WAP版

    手机也能找商机,信息同步6大终端平台!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热点新闻 » 正文

    他们丈量山河,却错过孩子第一声呼唤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4-22 11:08:08   浏览次数:1  发布人:e27c****  IP:124.223.189***  评论:0
    导读

    4月22日,第56个世界地球日如期而至,“珍爱地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主题,彰显着守护地球家园的时代使命。近日,在“科普中国说——多维地球 寰宇共生”活动中,中国地质调查局自然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首席科学家、国家卓越工程师、中国地质学会会士熊盛青带来精彩分享。现摘编其演讲《航空物探遥感带你“透视”地球》部分内容,邀您一同探索地球奥秘→“向地球深部进军”我是熊盛青,我的工作是航空物探遥感技术研发、

    4月22日,第56个世界地球日如期而至,“珍爱地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主题,彰显着守护地球家园的时代使命。

    近日,在“科普中国说——多维地球 寰宇共生”活动中,中国地质调查局自然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首席科学家、国家卓越工程师、中国地质学会会士熊盛青带来精彩分享。现摘编其演讲《航空物探遥感带你“透视”地球》部分内容,邀您一同探索地球奥秘→

    “向地球深部进军”


    我是熊盛青,我的工作是航空物探遥感技术研发、地质找矿与地球探测。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具有多圈层结构的地球为我们提供了空气、水和各种资源,但同时也能诱发许多种自然灾害。

    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从未停止过对地球的探索。从“钻木取火”的蒙昧时代到“青铜铁器”的文明曙光,从化石燃料的蒸汽时代到大数据人工智能的迅速爆发,认识地球、开发地球、保护地球都是永恒不变的主题。


    “向地球深部进军”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要课题。但是,“上天不易,入地更难!”人类至今钻探的深度不过1.2298万米,不足地球半径的千分之二。用高科技手段是探测地球、发展地球系统科学的必由之路。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如今,数以千计的遥感卫星像“天眼”一样时刻在看护着我们的地球!它们在支撑服务自然资源管理、生态环境保护、自然灾害预警监测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遥感的特长是观测地球表面,但要快速“透视”地球,就要依靠另一种高科技了,它就是航空物探,学名叫航空地球物理。“透视地球”的目的是向地球内部要空间、要资源、减灾害。

    简单来说,航空物探是利用飞机搭载物理探测仪器,通过飞行,像耕地一样,画出一条又一条的飞行测线,获取工作区域的磁力、重力、电磁和放射性等信号,专业上叫作地球物理场信息。

    通过对地球物理场信号的处理和解释,推断地球的内部构造特征,从而找到矿产资源的有利富集区,如同医生给病人做CT,寻找“病灶”,这是我们破解地球奥秘的“密码”。

    要冲破垄断,没有捷径可走

    我国航空物探技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起步,经历了三代技术发展历程。第一代技术主要是从前苏联引进的,第二代技术则是国外引进和自主研发相结合。

    前两代技术,主要在航磁探测仪器和定位技术上相继取得突破,精度逐步提升,进入高精度测量阶段,技术人员能更精确地为地质队指明勘探位置,支撑发现了一大批国民经济建设急需的矿产资源。

    但与国际相比,整体技术还比较落后,一直到上世纪90年代前后,主要的仪器装备还要依靠进口。那时候,我们投入巨资、费尽周折才引进的设备,在国外却不是最先进,甚至是即将淘汰的。记得我第一次参加野外勘查,到柴达木盆地寻找钾盐矿藏,钾盐关乎国家粮食安全,用的就是这样的设备。我们曾试图仿制国外仪器,却发现内部都是“黑匣子”,想要仿制却无从下手。

    西方国家长期对我们封锁技术,哪怕是合作勘查,都不让我们上飞机,也不让我们接触仪器,更不让我们参与数据处理。在出国考察访问时,更是遭遇了漫长的背景调查、繁琐的签证办理、严格的安检问询,这种感觉像一块越来越大的石头,压在每一位航空物探人的心里。

    我们深深体会到,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最大的隐患,因为这是买不来、要不来、讨不来的。要冲破垄断,没有捷径可走,必须靠自己来攻克。从那时起,我们就坚定了信念:航空物探领域的科技自立自强,我们必须有!



    精度提高0.1,不简单

    2006年,航空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列入国家优先支持发展的重点高科技领域,一批重大科技项目相继启动。我们国内的25家单位、51个团队、近500名科研人员,开启了自主研制的“大会战”和“攻坚战”。

    从“追赶50年差距”到“国产装备国际一流”,我们仅用不到20年!

    比如航空重力仪精度达到0.6毫伽。毫伽是个什么概念呢?众所周知,地球的平均重力加速度约为9.8米每二次方秒,1毫伽约为平均重力加速度的百万分之一,这是一个非常微弱的变化量。我们自主研发的精度比西方的禁运指标还提高了0.1。


    这0.1,是我国科学工作者用无数个不眠之夜换来的!我国成为继美国、加拿大、俄罗斯之后,第四个掌握航空重力核心技术的国家。有了它,我国又新增了一种探测地球和找矿的重要手段——“2020珠峰高程测量”,它功不可没。

    如今,我们建立了第三代高分辨综合航空地球物理勘查技术体系,具备了全地域、多尺度、高精度的综合勘查能力,整体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平。

    下一步,我国要发展的第四代技术,将着重围绕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高海拔、深切割地区“人上不去”“装备上不去”的堵点问题,牢牢牵住轻量化、小型化的“牛鼻子”,为航空物探设备“瘦身减重”,发展以无人机集群、超高分辨率和智能化为特色的新一代技术,打通产业化的最后一公里,在找矿主战场上接受实战检验。

    补齐空白,成就美轮美奂图景

    在中国的航磁图上面曾有一片空白,是青藏高原一处面积达110多万平方公里的区域。这里层峦叠嶂、高寒低压,不仅飞机作业难、精准定位难,航磁仪器的运行也要经受极大考验。

    我国西部地区矿藏丰富,但在青藏高原开展地面找矿工作十分艰难,我们的前辈一直想补全这片区域,但由于技术和经济条件的限制,长期没能实现。

    我们团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持续攻关奋战,终于消除了仪器的“高原反应”,补齐了这最后一块空白,成就了这张美轮美奂的自然画作。

    我们判断出了一个个可能成矿的区域,基本上摸清了全国铁矿资源“家底”,有力地支撑了全国找矿勘查部署和实践。

    七十多年来,我国航空物探发现了数万处异常。依据航空物探异常发现的矿床数以千计,我们可以骄傲地说,全国约90%的铁矿都是通过航磁异常发现的。

    近年来,大冶铁矿深部富矿体、山东齐河富铁矿、新疆东天山铜镍矿、秦岭华阳川地区铀矿……这一个个富饶宝藏的发现,都离不开航空物探的快速识别和定位。

    我们解译出了地球内部的岩浆岩、断裂构造、火山机构等要素,为揭秘地球内部结构、防灾减灾提供了系统的科学研究成果。

    给珠峰“量身高”

    在我的职业生涯里,还有一段令人心潮澎湃的记忆。

    2020年,我们乘坐自主设计改装的“航空地质一号”飞跃珠穆朗玛峰。这里是航空物探的“禁区”——地形起伏严重、天气变化剧烈,众多风口的风切变,连飞机都会有“高原反应”。而我们要挑战的,是去丈量中国的高度、世界的高度——给珠峰精准地“量身高”。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神峰之上,离地面1000米的飞行高度,已接近飞机的极限高度。为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航空测量要尽可能贴近地面。一边,登山队员奋力冲顶,为珠峰确定“头顶”位置。另一边,我们飞入云霄,为的是找准珠峰的“脚底板”,也就是大地水准面。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为了不错过五月的飞行窗口期,队员们每天凌晨披星戴月向机场进发,因为他们必须赶在日出之前保证飞机起飞,此时的飞机爬升能力强、气流波动小,数据质量也更有保证。在做好准备工作后,队员们和飞机都在等待着塔台的指令。

    凌晨的高原寒风刺骨,队员们穿着羽绒服,不停地跺脚取暖。当塔台发出指令,飞机起飞时,队员们一片欢腾。但更多的时候,由于天气和空域管制等原因,一早上的忙碌却是无用之功。即便知道今天的忙碌和辛苦可能又打了水漂,但为了不错过每一个能够飞行的日子,野外队员们天天如此。“高原寒”难不倒我们的队员,缺氧,不缺精神!

    这是我国首次在珠峰区域开展航空重力和遥感综合测量,我们用国产技术将精度由米级提高到厘米级。当8848.86米这一数字公布时,团队热泪盈眶!这个充满温度、代表国家科技实力的数字,是中国技术“触摸天空”的新高度!

    致敬中国地质工作者

    地质工作是艰苦的,却也是浪漫的,工作的特殊性让我们饱览山河秀美,也领略了许多常人无法涉足的自然奥秘。但在此过程中,我们亏欠最多的就是家人。

    我们亲历了航空物探技术装备从无到有、从有到精,见证了国家的能源资源家底越来越厚,却没能见证孩子从蹒跚学步到咿呀学语的每一次成长。

    测量珠峰发生在疫情暴发的初期,我们的野外队长,是刚刚为人父八天,却毅然舍小家、顾大家的“90后”。我们“60后”的技术专家,年近九十的老母亲住进了ICU,他却不能床前尽孝。在我们的团队里,同样有巾帼不让须眉的女英雄,坚守雪域高原,都有她们的飒爽英姿!

    我想向我的夫人、女儿,以及广大地质工作者的家属,表示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谢!你们,是中国地质调查事业的无名英雄!


     
    (文/匿名(若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核实发布者) / 非法信息举报 / 删稿)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昵称为 e27c**** 发布的作品,本文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发布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154208694@qq.com删除,我们积极做(权利人与发布者之间的调停者)中立处理。郑重说明:不 违规举报 视为放弃权利,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有个别老鼠屎以营利为目的遇到侵权情况但不联系本站或自己发布违规信息然后直接向本站索取高额赔偿等情况,本站一概以诈骗报警处理,曾经有1例诈骗分子已经绳之以法,本站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若遇 违规举报 我们100%在3个工作日内处理!
    0相关评论
     

    (c)2008-现在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