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频,即跑步时每分钟脚触地的次数。
美国运动生理学家杰克·丹尼埃尔斯博士在所著的《丹尼尔跑步方程式》中提到,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期间,他每天都在现场观看许多跑者的比赛并计算他们的步频,当时记录了五十多位男女跑者的步频,距离在3000米以上比赛中,发现在所有参赛跑者中只有一位步频低于180。他认为180的步频能有效减少每次落地时的冲击,双脚将更接近轮子的效率,落地点更靠近重心的正下方,跑步的效率和经济性将会大大提高,还能有效避免运动伤。
后来,他对步频做了进一步的研究,让一个人在同样的配速下,分别160/180/200的步频跑:
1、步频200的时候心率是最高的,虽然200的步频对骨骼和肌肉的压力更小,但是随着摆臂和迈腿的次数增多,心率上升较快,消耗的能量也就随之增多,全身的疲劳度也会增加。
2、低于180的步频则会增大对关节和肌肉的支撑压力,增加受伤的风险。
3、而步频为180时正好是一个临界点,跑者可以更好的发挥肌腱弹性,节省肌肉力量。
同时,丹尼埃尔斯博士还对不同步频的人群跑步进行统计,发现:步频在180以下的跑者,受伤比例相当高,而步频在180及其以上的跑者中,受伤的比例较低,大概能减少运动损伤风险的35%。
因此建议大众跑者适宜的步频至少应达到180次以上,而女性跑者往往需要略高一些,适宜步频为190次以上。
2025、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