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中国政法大学积极响应团中央、教育部号召,组建成立了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支教团。作为全国首批参加团中央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项目的高等院校,我校已连续派出26届研究生支教团,315名志愿者的足迹遍布山西、新疆、内蒙古等10个省、自治区,服务县域中小学达30余所。为了和大家共同分享支教团志愿者们的支教感言,官微君推出CUPL研究生支教团日记专栏,让我们一起感受法大学子的情怀。
个人简介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焦爱霖,女,中共党员,本科就读于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已保研至中国政法大学刑事诉讼法专业,现作为中国政法大学第26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市第三中学支教。她本科在校期间积极参与学生工作及各类志愿公益活动,曾担任刑事司法团委学生副书记、刑事司法学院第九届学生会执行主席。她曾获“北京市三好学生”“北京市优秀毕业生”“中国政法大学优秀学生干部”“中国政法大学优秀团干部”等多项荣誉。
七月末,我穿越了祖国的辽阔疆域,从最东端的晨曦,追逐至最西陲的晚霞,最终驻足在阿勒泰这片遥远而神秘的土地上。初抵此地,一切景致与气息都如画卷般徐徐展开,充满了无尽的新奇。我们挤在车的后座,将车窗全部摇下,任由那夹杂着青草芬芳的空气涌入胸膛。路边,牛羊悠闲地啃食着青草,它们的身影与这片广袤的天地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宁静而和谐的画面。风轻轻刮过脸颊,仿佛在诉说着这片土地的古老与质朴。那一刻,我意识到,期待已久的支教生活开始了。在这里,我见过最湛蓝的天空,最澄澈的湖水,和最可爱的他们。
1
用心相识
我原以为自己能勇敢而无畏地拥抱这片土地,然而,现实却像是一幅未完成的画卷,留给了我许多未曾预料的挑战:身体的不适、饮食的差异、工作的变化……但也正是这些挑战,磨砺着我的意志,让我学会了在不确定中寻找方向,让我更加珍惜每一次与孩子们相伴,每一堂课的交流,每一次心灵的触碰。
第一次见到孩子们,他们的眼睛清澈如同阿勒泰的湖水,脸上洋溢着纯真的笑容。不到半个月,无论多么相似、复杂的名字,我都清楚记下。我期待着熟识每一位学生,为我们的故事拉开温馨而美好的序幕,留下和他们的独家记忆。
所有的情谊也都需要时间的催化,我们之间的默契与理解,需要在悠然的光阴里慢慢培养。我以奖品激励进步,以关怀温暖心灵,在讲到“中国梦”和“职业规划”这两大主题时,从字里行间捕捉他们的梦想与志向,及时给予正向反馈。他们会在运动会跑步力竭之后问:“老师,你可以抱抱我吗”,会在我送他们回宿舍的路上拿雪球丢我,会偷偷塞给我他们有限而宝贵的加餐,会围在我身边说说笑笑,会在我生气的时候递来小纸条安慰我,会在我生病的时候关心我、乖乖上完整节课,会在校园里隔着老远大喊一声“焦老师!”。我想,那份真挚的师生情谊,早已在日复一日的陪伴中油然而生。
2
以爱耕耘
初登讲台,我的心中涌动着热爱与责任感。试讲之后,我被分到了九年级道法组,“九年级”三个字让我倍感压力。但转念一想,这意味着学校对我的信任,更是对于法大研支团的认可,所以我担忧之余更下定决心,加倍努力也要做好一名“新手九年级教师”。
试讲结束后,我意识到了自己的缺陷。正式上课前,我一口气看了十几节示范课的视频;常常备课到深夜,教参被我翻了又翻。但幸好,翻开教材,强烈的熟悉感让我略有心安;及时向同组的老师请教,总会收获满满的帮助与鼓励。如今,我仍认真准备每一节课,但状态已截然不同。课前无惧,课中从容,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授课风格;习题讲解注重方法、条理清晰,课堂管理亦游刃有余。
九年级的道法课,是“看中国,观世界”,课程内容多,难度大。我便在备课时更加用心,努力将知识点与日常生活、时政、趣味事例相联系,适当融入阿勒泰的风土人情,以求将知识点化繁为简。我会结合时事热点,如国家科技进步、体育健儿夺冠等振奋人心的消息,引导学生讨论其背后的意义,让他们感受到国家发展的脉搏,激发他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的志向。既丰富了课堂内容,也拉近了知识与生活的距离,使其变得更加生动和贴近实际。
作为一名思政老师,我认为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点燃学生心中的信念之火。因此,我注重引导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培养深沉的爱国情怀,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归属感,为构建和谐社会、推动国家进步贡献力量。
同时,我意识到要和学生多沟通、多鼓励,不吝啬夸赞,他们越来越有信心,课堂氛围也变得轻松活泼。每天待批的作业堆积如小山,却也藏着无数惊喜。在完成作业的间隙,可爱的孩子们总不忘在空白处留下对我的关怀,作业也成了我们交流的一方温馨园地。
大考之后,我翻看了所有同学的答题卡,了解学情,并一一附上评语,又有针对性地进行了个辅,期待着我多做一点,他们能会的多一点。学生的每一次进步,对我来说无疑是莫大的慰藉与鼓励,每一滴汗水,都能浇灌出希望的花朵。
3
与法同行
我与两位伙伴共同担任“明法社”的指导老师。在首次授课时,往届社员们在课堂上对答如流,他们不仅能够准确阐述“罪刑相适应”的原则,还能清晰地说出正当防卫的“相当性”要求,甚至能够明确区分民法、刑法与行政法的规制范围。我不禁赞叹这些八年级孩子们超乎年龄的法律素养,同时也感慨法大研支团师兄师姐们给他们打下的坚实基础。上课之余,我主讲了一次社区普法讲座。作为法大人,我深知,肩上承载的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法治精神的播撒。
一次课后,几个孩子围着我,问:“老师,中国政法大学要考多少分?都有什么专业呀?有没有犯罪心理学?我能不能去学刑法?”尽管未来他们理想院校或许会随风轻转,发生改变,也未必真的会步入法大的校门。但此刻,我们的出现与存在,能够给他们带来目标、勇气与力量,这便足够。法律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化作了温暖人心的力量,滋养着每一个渴望正义与公平的小小心灵。我在与孩子们共同编织一个关于梦想、关于正义、关于未来的美好图景。
4
后记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新年与初雪不期而遇,为冬日校园披上一层洁白纱幔。2025年的第一天,刚一进内初教室,桌子上就堆满了孩子们给我的新年祝福。班主任冯老师带着我和学生们一起出去扫雪,天寒雪厚路难行,但孩子们稚嫩而坚定的身影,在雪海中跃动。我在一旁,见证着他们脚踏实地、乐于奉献的纯真品质,孩子们脸上洋溢着因参与、因付出而生的喜悦,那是对生活的热爱与拥抱。夕阳下,我举起手机,定格他们欢笑的瞬间,那一刻,我仿佛窥见他们内心世界的璀璨,光芒万丈,比冬日暖阳更加耀眼。新年首日,我们以平凡之举启程,更在心中播撒团结、勤奋与希望的种子。这里素有“雪都”之称,每每下雪,学生们都一起打扫。岁月流转,我深信,他们在劳动与奉献中铸就的坚韧品质,将成为前行路上坚实的后盾,照亮未来的每一步。
阿勒泰的冬总是早早来临,漫长而深邃,仿佛将岁月缓缓拉长,早晚出门、下班沉浸在一片晨曦与暮色交织的静谧之中。冬日清晨,当阳光穿透雪山,洒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时,踏着晨光,我又开始了新一天的支教生活。连绵不绝的雪山、凛冽刺骨的寒风、繁星点点的夜空和孩子们的笑脸一同陪伴着我,这样的生活日复一日,但每天都有新的惊喜与美好,也就不觉单调。
渐渐地,心灵在这片广袤天地间,逐渐找到归属与安宁,我如同一颗远道而来的种子,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在这片西北边境的土地上,我寻觅到了生命中深沉而崇高的使命。感谢曾经那个勇敢的自己,决定来到这里,正是这份勇气与决心,赋予了我一段如此独特非凡的经历。让我能够在服务西部、奉献祖国的伟大事业中,得以淬炼心志,收获成长,更让我深刻体会到了爱与奉献的真谛。纵使未来踏遍千山、行过万程,这段浸透青春热血的记忆,都将作为我心中温暖的光,照亮我前行的道路。
支教日记 | 黄土之上,青山之间,我们乘上爱与希望的列车
CUPL研究生支教团日记 | 姚露爽:我终于成为了讲故事的人
法大西部计划招募|追寻无悔青春,答案在三千公里外
法大微信【第20250406期】
内容来源:校团委
图文:焦爱霖
排版:张瑶瑶
责任编辑:谢翔宇
审核:米莉